查看原文
其他

电话标记随意取消难,追责平台更要挖出黑色产业链

杨三喜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30


从标记到查询标记来源,再到取消标记,在某些人眼里,都是牟利的“生意”。



作者 |杨三喜


贵州一市民在拨打当地公安机关举报电话时,发现号码在手机上被标记为诈骗电话。类似的是,广西与河南公安厅官宣的电话号码,武汉一血液中心献血热线,某地一社居委办公室电话,也被标记为“诈骗”或者“骚扰”。原来,这些号码都被手机App错误标记。



对个人信息泄漏的普遍担心,使得手机安全软件应运而生。用户可以对来电分类标记,诸如“骚扰”“诈骗”“快递”“中介”“广告”等。下载了相同软件的用户,在接到被标记的电话时会被提醒。这实质上是一种通过信息共享来防骚扰、防诈骗的方式。只要标记信息真实准确,可以解决骚扰来电这一社会痛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问题恰就在于,标记的真实性非常低。因为提供服务的平台对标记很少有审核,谁都可以随意标记。一些平台开出免责声明,企图把本属于自身的核实责任转嫁给用户。这些都是导致乱象滋生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误导公众、损害公众利益、破坏职能部门形象等代价,却无形甩给了社会和当事人。


奇葩的是,标记容易,取消却很难。用户首先要搞清楚标记来源,才能提出取消申请。但就算找到了源头,取消也不容易。比如,某手机管家软件提供的误标记申诉渠道,只有系统自动问答和提交文字申诉,无法转入人工客服。有用户申请提交了半年都无果。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点:电话标记乱象背后,很有可能暗藏着一条黑色利益链。从标记到查询标记来源,再到取消标记,在某些人眼里,都是牟利的“生意”。记者调查发现,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号码标记来源查询,收费19元。一些平台提供取消标记服务,同样要付费。媒体曾报道,湖南某女士的正常手机被标注为推销,与某平台交涉后,最终以80元取消标注。这就等于说,用户明明无任何过错,却不得不花钱“消灾”,怎一个郁闷了得? 



在网上搜索“电话标记”,能找到许多取消标记的“秘笈”。这说明,防骚扰、诈骗的信息共享方式,已经给用户带来了侵扰,涉嫌对用户知情权、名誉权等的侵害。而平台要求用户“自行负责”,结果就是没人负责。


要扭转乱象,首先要让平台履行信息服务的主体责任,加强审核,防止随意、恶意标记,避免滥用公众信任和公共资源,尤其要确保公共机构的电话号码不被随意、恶意标记。其次,要提高标记的门槛,如果只有少量被呼叫者给某个号码贴了标签,平台不宜立即显示该标记并对外公开,可以设定一个数值,被标记多少次之后才对外展示。同时,要畅通申诉渠道,避免误标记给机主带来的困扰。 


当然,要精准区分何为骚扰、诈骗电话,意味着大量的人力、技术投入,不是电话标记平台能完全承受得了的,平台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做这件事。归根结底,出现电话标记的需求,根源在于个人信息泄漏泛滥。所以,还必须从根子上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当人们的信息不被随意挂在网上,电话标记才会失去需求。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大屏幕至少告诉我们有些事要一点一点地去做

楼还没建就通过竣工验收,层层监管为何集体沦陷?

看直播考上清华北大,时代需要这样的励志故事

12岁少年弑母:“让政府管”父亲就可以做局外人?

公职人员执法车内坐视凶案还拍视频,不只是冷漠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