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房养老”被用来行骗,老人何以防不胜防?

与归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30


老人容易上当受骗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骗子努力。


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与归


“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将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再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金的商业养老模式。然而,这种新型养老政策,却被北京一家名为中安民生的公司包装,用来行骗老人。有老人因此背负了年息高达24%的数百万贷款,房子朝不保夕。 


这正应了那句话:你看中的是它的利息,它看中的是你的本金。老人们想着养老金,但是骗子公司想的是老人们的房子。 



目前,该公司因涉非法集资,88人被刑拘。老人们讲,之所以相信中安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宣传中借用了国家“以房养老”政策,打着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名义,对他们实施欺骗。 


又是熟悉的套路。近年来,借助现代通信、金融工具,假借国家机构和国家政策的名义构建的骗局不时出现。甚至,“精准扶贫”“慈善帮扶”这些大政方针,都曾被犯罪分子用来做幌子。



从受骗者角度看,他们大多是老年人,缺乏对骗局的辨识能力。而对方往往是团伙作战,早已吃透了相关政策和大众心理,通过专业的精密设计,很容易诱骗老年人上钩。两者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信息差。 


所以,应对这种骗局,一方面,要时刻提醒老人的身边人,比如家属和社区,提前做好相关的知识普及,增强老人们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对于既有政策,也要深入做好宣传。当真政策宣传到位,包装出的“虚假产品”,自然也就无处遁形。 



比如,一个细节是,为了吸引老人前来投资,中安民生时常组织各种大型宣讲活动,有时规模达到上千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骗子的这种“工作态度”,多多组织老人进行“反欺骗宣传”呢? 


换句话说,一些骗子可以深入老年群体,面对面兜售“理财”或“养老产品”,真正的好政策也可以如此接地气。在编织骗局和戳穿骗局的博弈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许就是最直接、最容易见效的针对性手段。 


事实上,老人们也并非难以劝服,骗局也很容易戳穿。 



据报道,国内经过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实质性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目前只有幸福人寿保险公司一家。也就是说,出现这家公司之外的“以房养老”,就要本能地警惕了。而且,“以房养老”是将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中安民生则是将房子抵押给小贷公司,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破绽。 


因此,或许该反思的,不是老人自己为什么不知道,而是我们为什么没能让老人知道。 


前不久的热播剧《都挺好》里,苏大强的遭遇,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当苏大强的房子即将被保姆以结婚的名义骗走时,子女纷纷前来劝解和普及骗子套路,但苏大强一句话怼得子女哑口无声:“你们平时有谁像小蔡(保姆)一样照顾我、关心我?” 


老人容易上当受骗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骗子努力。 


我们常说尊老爱幼。努力不让老人们脱轨于信息时代,或许就是我们尊重老人、关怀老人的新作为。他们不该是闭塞时代的遗民,而应做信息时代的主人。很多时候,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做好。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不是不能接受90后县长,公众无非是要信息公开

推进控烟不妨蹭蹭“王源抽烟”的热度

“丢失婴儿”又是自导自演,爱心还要被消费几次?

不能让女性叫快递员上门变成凶险的事

又见养老项目变别墅,要斩断恣意弄权的“金手指”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