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来者不善,波司登要经得起“国际化”考验
公司是否已经能够以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已经发展了数百年之久、具有极其敏锐的嗅觉和更完善交易制度的资本市场?
波司登
作者 |沸雪
遭遇做空机构狙击,对于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已经不算是新鲜事。这一次被“盯上”的,是曾经一度被拿来与加拿大鹅相提并论的中国羽绒服品牌波司登(03998)。
6月24日,做空机构博力达思(Bonitas)发布针对在港股上市的波司登的沽空报告,声称波司登的股票最终将毫无价值。受报告影响,波司登股价24日下跌24.78%,并于盘中停牌。这份做空报告对波司登的指控主要包括捏造利润、内幕交易以及控股大股东不合法的利益输送。
6月25日,波司登一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逐条否认了这一机构报告的所有指控。
诞生于1976年的波司登,起源于江苏的一个小厂,经过四十年发展,如今应该说基本稳坐中国羽绒服品牌的头把交椅。特别是在其改变品牌定位、重新调整战略之后,无论是在电商渠道的天量销售数据,还是从参展时尚周、更换更国际化设计模特的时尚定义权把握,波司登都成功完成了从本土品牌到潮流前线的品牌形象转身。资本市场也对其转型进行了价值重估,在那之后,波司登成为声名远扬的港市大牛股,为多家券商机构看好,市值一度突破200亿港元,执港股零售业上市公司牛耳。
而“畅销72国”更是成为了其品牌的核心口号,国际化、高端化成为其新梦想。只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商品市场上全面现代化的波司登,显然并没有预期在资本市场所遭遇的“突然袭击”。从波司登的回应我们就能看出,对于博力达思本身和做空机构的指控,他们事前都没有任何预期。
从报告指出的存疑点,除了会计准则上的计算方法争议之外,更多的指控聚焦在对实控人高德康与其他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上。尽管波司登对此已经做出了较为清晰的回应,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应收账款的处理、与其他公司的对赌协议等等这些涉及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部分,是否能够提前有披露和解释,或者有更规范的处理方式?这其实正是避免“秃鹫式做空机构”的一个重要防御手段。
事实上,做空机构针对中国公司的狙击并不是没有失手过。2012年7月,全球最为知名的机构浑水公司突然发布报告,开始大举攻击新东方,直指其包括合作经营,税务,VIE结构等诸多问题。此后一天,新东方(代码EDU)美国股价瞬间腰斩。但随后,俞敏洪率领新东方对浑水的质疑,以公开透明的态度,每一条都做出合理的回应,此后股价开始大幅反弹。
无论是大洋彼岸的纽交所、纳斯达克,还是此岸的香港交易所,他们都是经历过百年考验的老牌金融中心,已经建立了相对公平的交易机制,也广泛存在着极为专业敏锐的投资者。一个企业如果在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上出现问题,那在海外上市只会让问题更加明显,甚至直接沦为做空机构的“晚餐”。
但是,如果公司能够以足够专业和足够透明的数据和业绩去回应莫须有的质疑,那公平交易的市场自然会给你应有的回报,“浑水”自然会重新得以澄清。
尽管从情理上,人们很难相信一个经营公司40年之久的企业家会对自己实控人地位并没有改变的公司进行“掏空”,但从交易的规范性上来看,在波司登一案中,究竟做空报告中指控的事实和真相是什么,有待用进一步的信息披露来澄清。
只是,对于更多在品牌出海道路上前进的中国“波司登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考验关口:品牌出海自然意味着在公司在国际化探索中的可贵进步,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说,真正的问题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否已经足够现代化、国际化,能够以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已经发展了数百年之久、具有极其敏锐的嗅觉和更完善交易制度的资本市场?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