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集团何以重走乐视“老路”?
评论君说
当企业家失去了创业初心,变成资本玩家,其后果必然是企业发展的空心化、泡沫化。
冯鑫 视觉中国 资料
作者 |毕舸
7月28日晚间,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7月29日开盘后,暴风集团股价跌停,报价5.67元,封单逾10万手,总市值仅18.68亿元。
从巅峰时期的市值400亿,到如今不到20亿,暴风集团早就埋下了一颗颗大雷。第一颗雷,是暴风科技上市后,以风行一时的VR概念创造了连拉32个涨停板的A股神话。或许正是因为上市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导致冯鑫对暴风集团的发展战略有了重大变化,从当初专注于暴风影音等产品创新,转而提出要大搞“VR概念”“DT大文娱”战略。
对于贾跃亭这位山西老乡,冯鑫更是长期推崇其“生态化反”概念。虽然在贾跃亭远走美国之际,冯鑫说出了“回过头来看乐视,如果乐视没有在别的事情上乱花钱,专心做电视,不要搞汽车,也别做手机,大伙会觉得这是一家很棒的公司”这番话,也提出要“All for TV”,但冯鑫的TV概念,一会儿是AR(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一会儿是AI(人工智能),概念远大于实质,与乐视之前热炒的“互联网电视”概念并无两样。
对资本市场的过度迷恋,看重乐视通过PPT所包装的千亿市值,让冯鑫及暴风集团走进了一场“跨界”暴风。当企业价值观发生改变,管理层更注重于虚无的、看似更适合二级市场炒作行情的AR、AI概念,从产品研发、制造到营销,企业各个环节都会随之剧烈调整,但一则缺乏对于市场实际需求的深入研究,二来企业在人才、技术上也难以支撑从转型口号到产品落地的快速迭代,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乃至风险。
冯鑫及暴风集团埋下的第二颗大雷,是在视频主业出现瓶颈后,放弃之前的内容生态体系建设,转而选择以互联网电视销量和营业额为目标的低价冲量模式,透支了产品价值,陷入“销量上涨、亏损加大”的恶性循环。正如贾跃亭因互联网汽车的万亿规模“蓝图”而不惜孤注一掷,没有内容支撑的乐视电视逐渐失去竞争力一样,冯鑫没有聚焦之前所提出的内容主赛道,也再次暴露其作为企业家的致命缺陷——失去对其产品能力的敬畏与把控,也就犯了企业发展的大忌。
第三颗大雷,则是对于资本市场治理体系改革力度的错估。暴风集团在2016年一度想通过定增方式,以10亿价格收购影视公司(吴奇隆的稻草熊影视),但随着A股对影视文化类并购的收紧,暴风集团的定增计划落空。文化影视股曾经在股市风行一时,但随着频频曝出违规操作问题,证监会对其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从强化定价机制,到分行业进行窗口指导和规范,对于定增市场的灰色空间加以规范,暴风集团的定增及高价收购计划,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对于上市公司的收购、重组,随着监管层不断释放从严管理信号,处罚举措持续出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于此类操作持更加理性的态度,不再盲目跟风押注,进一步加剧了乐视、暴风等“概念先行股”的行情衰落之势。
对于暴风集团及冯鑫如今的处境,舆论往往将其定义为重走乐视“老路”,这不仅是因为两者的企业发展轨迹、设计产品及产业内容、企业价值观多有趋同,更可以归结为冯鑫对于贾跃亭的“致敬”,导致犯下同一种“病”,也即将企业的长远发展价值错误锁定在资本运作上,面对产业周期性变化,不是苦练产品研发内功,而是试图通过并购、跨界等方式来应对。
当企业家失去了创业初心,变成资本玩家,其后果必然是企业发展的空心化、泡沫化,这一教训也值得其他企业及企业家深思。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