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客三次要拘留”之外,峨眉山还需要做什么?
评论君说
解决当地积弊、理顺景区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不能全部靠严刑峻法。
中秋、十一假期将至,旅游市场又成了焦点。前段时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处理的四川峨眉山,祭出了大招。
9月11日,四川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严厉整治峨眉山景区旅游秩序的规定》。当地业内人士表示,该《规定》堪称峨眉山景区史上“最严”旅游秩序整治规定。根据该《规定》:对喊客拉客三次以上的,由景区公安分局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当地村民违反《规定》后,不仅会受到法律、法规处罚,还会被取消享受景区给的养老补助金。
“拉客三次以上就要被拘留”,无疑是此事的最大新闻点,但解决当地积弊、理顺景区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也不能全部靠严刑峻法。
在被文旅部下达“整改通牒”前,峨眉山景区乱象就多有曝光。近几年,央视先后报道了峨眉山景区不合理低价游、强制消费等乱象;今年4月,四川本地媒体还报道“峨眉山景区商家诱导游客购物6千余元”。而在一些旅游平台上,有关景区门票与观光车票捆绑销售、黑车横行,以及景区预警和旺季接待能力不足等现象也是吐槽点。
这次出台的规定,主要整治行为包括,非法运营,欺诈、诱导旅游者消费或宰客,未取得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或导游人员私自承揽业务。不过这份名为“整治峨眉山景区旅游秩序的规定”,主要针对的是破坏景区旅游秩序的行为和现象,而对景区内部的管理着墨颇少。
在文旅部的通报中,峨眉山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包括“景区内揽客现象普遍、经营点服务不规范、占道经营、部分商品无明码标价”等破坏秩序的行为,也还有“游客中心服务功能不完善、停车场和交通管理无序、指示标识缺乏、缆车上下车无安全引导员、部分游步道破损、路边有垃圾堆积、环境卫生较差”等内部管理问题。
由此可见,峨眉山景区要真正提升景区质量和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仅仅是规范当地村民的一些失范行为,恐怕还远远不够——既要禁止“破坏”,也要重视“改善”。
其实,峨眉山景区的乱相还源于村民和景区矛盾积累。2014年,峨眉山还曾发生过村民“堵路风波”,其中症结就在于,旅游景区发展起来后,景区内村民的生活发展权利该如何平衡。部分村民参与景区的经营,做点“小生意”,也不失为一种利益平衡的妥协。但是,要在确保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平衡当地村民的生计和旅游景点秩序的关系。
游客是来旅游的,不可能搞明白当地千丝万缕的矛盾关系,景区的旅游质量和安全绝对不能打折扣,这次“史上最严”整治来得正是时候,但是在景区的利益分配、商业化操作的边界、如何分享发展成果等议题上,当地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