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拍照不能比剪刀手了?促技术“向善”需要做什么

毕舸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30


评论君说

       在呼吁人们少摆“剪刀手”的同时,有关部门更要对“隔空取指纹”的不法行为严查。



作者 |毕舸


如果镜头距离够近,拍“剪刀手”照片会泄露个人指纹信息。这个消息让不少网友陷入了困惑和焦虑。专家建议,不要在3米内拍摄“剪刀手”照片,带有自己指纹信息的照片不要在网上乱发。 


从语音识别到人脸识别,再到指纹识别,AI似乎很快就能“万物皆可识”。这一方面带来了便利,比如今天大量使用的语音转换为文字、人脸考勤打卡、人脸安检、人脸支付以及指纹开门等;另一方面,一旦技术被别有用心者用于非法渠道,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个人隐私泄露、资金及其他权益受损。之前的“ZAO”换脸软件存在人脸数据泄露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 


虽然不少用户淡定地笑称,多用滤镜拍照,模糊处理“剪刀手”就不易被识别指纹。可如果技术进一步发展,或许再多的后期PS、滤镜,都无法阻挡伸向“剪刀手”照片的黑手。所以,为安全起见,人们有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避指纹信息泄露的风险。


制作指纹膜的工具


然而,个体面对有预谋、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其自我保护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脆弱的。在呼吁人们少摆“剪刀手”的同时,有关部门更要对“隔空取指纹”的不法行为严查。 


首先,能够读取“剪刀手”照片上指纹的技术能力,恐非一般人具备,往往是有人制作了类似设备在网上售卖,对此有非法需求的人再下单订购,由此形成了黑色交易链。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联合各大互联网平台,形成对此类信息的联动监管机制。平台加强对此类信息的实时监控,一经发现迅速下线相关信息,同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共同追溯发布信息的源头。有关部门对涉及此链条上设备制造、售卖及求购各个环节的责任人清查到底,让其付出民事刑事层面的应有责任。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织成对此类信息的管控“天网”,让有所图者心生敬畏,不敢越雷池一步。 


与此同时,要加强关于人工智能安全建设的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也存在可能危及用户隐私及其它安全的另一面。比如,手机厂商、拍照软件厂商在用户使用手机拍照功能时,及时弹出有关“剪刀手”安全隐患的提示信息,或许能警醒更多人少用此一动作拍照。


如今,很多企业都在宣传自身技术、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各种便捷,却很少提及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尤其是人工智能作为新科技,在安全与创新之间更应寻求平衡。企业应有向用户及时发出相关警示信息,并不断修补技术漏洞的义务。如果企业做不到这一点,相关职能部门就要通过制度完善和强化监管,倒逼企业履行这一义务。 


技术没有原罪,关键是掌握技术的人。化解类似“剪刀手”拍照泄露指纹信息的担忧,需要扎紧制度、监管的篱笆,有力促进技术“向善”,而不是“向恶”。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人造肉就是豆制品的魔改版吗?

“拉客三次要拘留”之外,峨眉山还需要做什么?

批量抢注1818个商标,“哪吒”究竟是谁的?

支教校长刷屏,呵护这一份金子般的教育情怀

感恩那些改变我们命运的“大先生”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