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托幼“小儿科”,民生大事业|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30


评论君说

      “幼有所育”是关系到很多有孩子家庭的切身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事。




托幼、学前教育和小学生的课后看护,有关这三项“小儿科”的工作会,在上海的规格有多高?很高!


9月19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托幼工作现场推进会,市委书记李强讲话强调:必须把托幼工作作为民生大事摆上重要位置,聚焦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3至6岁学前教育、小学生下午3点半后校内课后看护服务3个“3”服务,集中更多力量、下更大功夫加以推进。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会议。


这三项“小儿科”的工作,与市民幸福感息息相关。一方面,教育、育儿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核心关切,另一方面相关制度的短板不少:托儿困难、托育机构良莠不齐、孩子放学早,家长来不及接送……这成为很多上海家庭的燃眉之急。


而这些工作往往不在政府的传统业务管理范围之内,传统的“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幼儿园教育,之前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一直属于制度规范的空白地带,但是幼儿全日托、半日托新服务类型不断出现,既不能一禁了之,又需要引领行业走向规范,既要淘汰浑水摸鱼者,也不能让正规经营者动辄得咎,这就需要政府及时制订软硬标准。


上海于去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托育服务“1+2”文件,建立托育机构管理长效机制,为整个行业在消防、食品安全、防疫等方方面面开创性地立了规矩。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有391家幼儿园举办托班,加上35个托儿所和11个区办早教中心,提供托额约1.4万个;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143家,提供托额约1.1万个。这正是通过政策引领行业规范、提升。


再比如,针对家长来不及接放学的“3点半难题”,上海近年来的惠民政策不断,在2010年就明确小学对确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放学后的看护服务,2017年,上海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拓展活动,今年3月将课后服务延时到傍晚6点,基本上和家长的下班时间对上了表。


城市的“老、小、旧、远”问题,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幼有所育”是关系到很多有孩子家庭的切身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事。特别是,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最柔软的人群”,容不得闪失。一头是托幼工作的轻,一头又是这份事业的重。


目前,上海市在政府实事项目中,已将之前提出的“社区幼儿托管点”改为“普惠性托育点”,更是将托幼工作提升到了“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的高度,这体现了上海的城市温度和民生情怀。


托幼、学前和课后看护,小事不小,背后是市民对于更公平、更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期待。加快发展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托幼服务事业,也将让民间幸福感呈指数级飙升。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公众人物”没有法外特权|澎湃社论

让大病不再成大难|澎湃社论

政务直播,开辟民意沟通新渠道|澎湃社论

举办“流失文物回归展”的底气|澎湃社论

月饼没有小时候那么好吃了?|澎湃社论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