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不是终点|澎湃社论
评论君说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对我国这样幅员辽阔、社会结构复杂的人口大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右图为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顶屯的孩子们,在陡峭的小道上扛着生活用具去学校(2012年9月3日摄),左图为已从学校修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2017年1月11日摄)。新华社 图
离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奔赴小康的目标,已日益迫近,我国的脱贫攻坚战略任务到底进度如何?
9月27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国庆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发布会上表示,全国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绝对贫困对应的贫困线,是根据最低营养需求折算成货币计算出来的,它是一种兜底性的生存界限。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对我国这样幅员辽阔、社会结构复杂的人口大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一度高达7.7亿人,今天80、90后的父辈,相信都有过食物短缺、营养不足的体验。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起飞,国人的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逐渐走向富足。
数据显示,2013-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和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一样,这是一种神奇的“中国速度”。减贫人口最多,减贫速度最快,也让中国成为世界消除贫困的主要贡献者。
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一方面,它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巨大投入。有统计显示,1979年至2018年,国家层面共发布了近300个与反贫困工作相关的文件;中央财政拨付的扶贫基金,从1986到2016年增长了35倍。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基层扶贫工作者的筚路蓝缕。刘永富提到一个令人痛心的数据是,到今年,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一共有770多人。我们要向牺牲在这一特殊战场上的英雄们致敬。
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经济韧性、社会生机的一种象征,是无数中国人挥洒汗水、拼搏奋进的成果。这场胜利让人振奋。但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它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告别,接下来,我们将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对于消除绝对贫困,解决相对贫困将是一件更复杂的任务,因为相对贫困和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收入分配体系紧密相关。而且,绝对贫困消除后,民众对贫困的定义也将逐渐改写。他们不再仅仅关心能否吃得上饭,社会福利健全、权利保障充分,将成为一种新的诉求,这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绕不开的挑战。
正如刘永富所言,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任务。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必须要有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