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联播》为何聚焦上海的一家商铺和一条街道?

李勤余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9


评论君说

       把握发展机遇,识变、应变、求变,上海的开放创新事业永无止境。



作者 |李勤余


国庆长假,各大景区人山人海,各大影院座无虚席,各条街道摩肩接踵。10月1日至7日,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8.47%;国庆档票房约42.15亿元,较去年的19.08亿元,同比增长120.9%。数据不会说谎,中国消费动力之强劲,世人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上述亮眼的数据也说明,旅游、餐饮、观影……随着收入的增加,生存必需品已不再是中国人购物车的全部。单纯的“买买买”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不断拉长的“需求清单”。那么,我们应该拿什么来促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开发新消费、新业态,为消费者带来崭新的消费体验,无疑是当务之急。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的束缚。对上海这座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的国际化城市来说,主动求变、科学应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更是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就在这个长假期间,央视《新闻联播》“风雨无阻 坚定前行”系列专门播发了“激发市场潜力上海靠什么”的一线调研报道。报道中的镜头对准了上海的一家商铺和一条道路。


位于南京西路的星巴克烘培工坊,开创了把工业生产线搬到商圈里的新模式,让广大顾客眼前一亮。每到夜幕降临,新天地这条交通道路就会变身为步行活力街区,让消费者玩得不亦乐乎。


但上述活力十足的场景,其实来之不易。星巴克的新模式,国内见所未见,上海又是一座“讲规矩、重规则”的城市,因此,新店铺的落户一度受阻。


把新天地调整成分时段步行街,固然能繁荣夜间经济,却也面临着不少政策门槛和现实问题。比如,夜间外摆摊位会不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作息?夜间交通能不能让远道而来的消费者满意而归?


说到底,一边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一边是既有的规定和成熟的规则,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就无从谈起。


面对难题,上海没有退缩。为了让一家咖啡工坊顺利落户,上海市场监管人员3次奔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行协商。努力没有白费,南京西路的星巴克烘焙工坊每天的客流量超过了8000人次,日均销售额比星巴克美国门店一周的平均销售额还要高一倍。


今年,上海9部门联合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10条措施,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一系列改革措施,换来的是新天地在夜间的繁荣景象。互动竞技、文创集市、露天电影……总有一款,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新闻联播》的镜头,自有深意。观众看到的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城市的活力和生机,而画面背后,则是上海勇于破除陈规、不断开放创新的城市品格。


不过,《新闻联播》的推荐和介绍,也绝不只是简单的“点赞”。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跃升至第46位,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的中国最好名次。这里面,当然少不了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的卓越贡献。


把上海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广到全国,带动全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有效优化,这正是《新闻联播》传达出的信息。由此可见,上海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肩头上担负的重任。《新闻联播》的报道既是肯定,也是激励。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久之后,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又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营造更优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实力。把握发展机遇,识变、应变、求变,上海的开放创新事业永无止境。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允许“罚站罚跑”,教育惩戒权重在明确边界

共享充电宝涨价,用户和企业都在重新选择

航班社交的选择权应该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事关公共利益!“吹哨人”制度不是职场无间道

退货需付99元服务费,毒App模式能走多远?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