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上海新年开工喽!
评论君说
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则直接被安排到了2020年上班第一天,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
一年又一年,年初是起点。
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来了,上海工作的劲头比往年更足:年尾冲刺跑,年初跑冲刺,上海已经从起跑线上出发了。
去年,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被安排在了春节后上班第一天——2019年2月11日。今年,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则直接被安排到了2020年的上班第一天。闻鸡起舞,闻鼓而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去年,上海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2.0版方案。一年间,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措施、实政策让上海跑上了快车道。
上海速度不仅快,而且是超出期待的快。在2019年的倒数第二天里,特斯拉上海工厂首批15辆国产Model 3交付员工车主,大规模的交付将在今年1月开启。网友忍不住留言:“太快了,上次建厂的新闻是多会儿来着?”一心想去火星的马斯克,在上海投资500亿美元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半年时间,从2019年1月7日宣布工厂奠基,到2019年年末的首批车辆交付,只用了一年时间。同年开工、同年投产、同年交付,这就是风一般的上海速度。
在《新闻联播》的镜头里,马斯克一点都不吝惜对上海的夸奖:“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办事效率令人印象深刻,很难想象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开设一个汽车工厂的全部程序”“充分感受到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
“上海速度”有时不是以“天”计算的,有时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投资近3亿元的逸思科创园项目与浦东新区规土局签订土地合同,24小时不到,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就为该项目核发了施工许可证,项目顺利在康桥工业园区破土开工……
这种“快”不是大企业独享的VIP服务,不是上海针对重点项目搞的“雅座包间”,而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得到的“普惠服务”,“快”是政府服务的标准化产品,而不是特事特办。
松江区巨人网络要扩建生产用房,企业负责人“按经验”觉得,从拿地到办妥施工许可证,怎么也要近一年的时间。结果,一周内,公司就拿到了施工许可,全部走的是电子化,扫描件上传平台,也不用往返跑窗口。
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已经成为上海政府服务的标准模式。松江区建管中心副主任张丽娜表示,“一网通办”已经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拳头产品”:“企业只要在这个系统上进行审批,系统会跟业务部门进行对接,就减少了企业反复递交资料,而且可以是24小时进行在线的申报。将原来各个部门单独的串联式的变成综合验收,大幅压缩了时间,以前验收可能要半年时间,现在是15个工作日。”
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正在成为现实: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审批,用上传资料就能代替东奔西走。上海成立了市大数据中心,建成“一网通办”总平台,接入203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行政审批全覆盖。
如今,市民只要在手机上点开“随申办”,户籍证明、出入境记录证明等在线就可开具,连“一次”都不用跑。全新上线的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开通后,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可在5个自然日内完成。“一网通办”就是要做到全市通办、全网通办、单窗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以“一网通办”为载体的资源大整合,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推动着各部门的理念大转变。之前看似阻碍重重的户籍、出入境管理、社保等等信息孤岛,如今联成了一片“云”。“政务云”重塑了供给侧联动协调新格局,如今政务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可以一脚油门踩到底。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客户导向”为输出,各部门从单兵作战,转变成协同打响上海政府的服务品牌。上海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说:“原来各政府部门碎片化的服务职能整合为一件件群众企业具体要办的‘事情’,群众和企业不必再操心要跑哪些部门。”改革之后,群众由“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
公务员的“店小二精神”也在内化,眼睛更亮、反应更快、手脚更勤快了。政府职能部门提速、提劲。在开办企业方面,将环节由4个减少到3个,办理时间由9天减少到3至5天;办理施工许可方面,将环节由19个减少到14个,办理时间由169.5天减少到97天,甚至办理事项中的“工作日”改成了“自然日”。
“店小二”越来越勤快,越来越“十项全能”。上海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把83个部门专窗压缩为18个综合窗口,“零差别受理”综合窗口的设立,意味着办事人员要承接人社、工商、卫生等多线条的业务,3个月的“魔鬼训练”要求这些工作人员掌握29个部门353项法人事项、1015种办事情形。你可能想不到“店小二”有多拼!
上海推动对审批、备案项目精简分流,合理评估项目的风险,平衡项目的风险和社会效益,该守住的关口必须守住,该豁免的项目也给足空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分类审批,对于环境影响小、风险可控的项目免于环评备案。
去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上海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2019年版)》,将民生关注度高、污染小的社会服务类项目纳入豁免范围,比如“仅涉及组装、测试的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就不用进行环评,最终上海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建设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手续。
这是职能部门的放权,更是职能部门的自我施压。不做区分、不做分流,照本宣科,一刀切地“按规矩办”,职能部门承担的责任就会小一些;相反,做了豁免,就是“自找麻烦”,职能部门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但是,“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的大目标,需要职能部门敢啃硬骨头、敢做担当,就要用精准施策换取市场的活力。
付出总会有回报,他者眼中“刮目相看”的惊喜,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根据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前一年的46位上升到31位,提升了整整15位。上海得分77.7分,比前一年提升3.7分,超过法国、葡萄牙、荷兰等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
要明白,上海在这份报告中,贡献了55%的统计权重,这意味着上海的营商环境代表着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营商环境的指标55%的权重由上海决定。上海必须当仁不让,为中国“拉分”,必须冲在前头。
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又把“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五项承诺之一。
潮起浦江,上海领航。上海是中国发展的“一张王牌”,也始终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全城的重中之重。上海要敢于啃改革的“硬骨头”、趟改革的“深水区”,为全国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树立标杆。从优化营商环境1.0到2.0,再到即将公布的3.0,优化营商环境如推车上山,不容歇一歇,等一等。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大江大海的远方,便是上海的命运所系,走在前列、站在潮头。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