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区为快递员“开门”的速度还可以更快些|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9


评论君说

       快递投递“最后100米”的难题,是基础设施领域亟待补齐的一个短板


2月2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内,快递员将快递放入智能快递柜。新华社 图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快递员进入,但人们的网购需求仍在,这导致快递员在小区门口“摆地摊”。如何化解这一尴尬? 


3月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表示,这个问题已在逐步解决,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出台政策,允许快递员在测量体温正常后进入小区投递。已部署各地管理部门努力排除最后100米的障碍和堵点,解决好进小区的现实问题。 


在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势头继续巩固和拓展的大背景下,“力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成为新任务、新目标。有条件的地区允许符合要求的快递员进小区,是因“疫”而变,既能保障居民生活,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复工复产,也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意义重大。 


但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小区乃至各类社会机构为快递员打开大门的速度还应更快点。 


上海首张小区快递出入证  企业供图


实际上,早有专家提醒,病毒通过邮件快件传播的风险比较低,禁止快递员进小区未必科学。相反,禁入令下,快递员只能在小区门口“摆地摊”,居民有可能因扎堆取件而增加感染风险。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期,出于安全考虑,企业和民众多能理解。眼下,很多地方的防控形势,已为快递员进小区创造了条件——该考虑最大限度地方便民众了。 


另外,当前多数行业正有序复工复产,邮政快递业复工率已达到90.2%、复产率在80%以上。在这种进度下,对快递服务的相关临时限制,需要作出调整。解决好快递投递“最后100米”的问题,提升快递服务效率,对快递行业的全面恢复至关重要。 


即便居民对快递员进小区依然有顾虑,相关部门也应有所作为,尽量减少疑虑、消除不便。这方面,不少地方已有实践。比如,在上海,快递员在做好防护措施后,可以凭“随申码”健康码中安全级别最高的“绿码”进部分小区;或者通过物业和社区合作,在小区门口摆放货架等临时快递寄存点,避免快递小哥“摆地摊”。在呼和浩特,一些企业通过智能配送机器人代替人工送快递。 


这些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是很好的尝试。不过,快递投递“最后100米”的难题,平时也存在。根本上说,它是基础设施领域亟待补齐的一个短板。 


3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在疫情期间所受影响提出了多项纾困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明确了将智能投递设施等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截至2018年,中国已有32万组智能快件箱投入运营,箱递率提升至11.3%,未来还需加大普及步伐。 


近几年,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大网络不断完善。推进智能投递设施建设,正当其时。让快递投递的“最后100米”不再是难题,是便民生、促经济的需要,也是中国早日从“快递大国”向“快递强国”晋级的必然要求。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平凡之光,向行动者致敬|澎湃社论
财税政策纾困:好政策,要抓紧!|澎湃社论
外防输入要精细,携手抗疫同担当|澎湃社论
房租的损失,只能由各方一起扛|澎湃社论
接下来两个月,每一秒都很宝贵|澎湃社论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