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什么样的偶像|澎湃社论
评论君说
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偶像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所代表的人生观、价值观必然要经受打量、接受考验。
“江苏沭阳县一小学老师公开组织全班学生为肖战录制应援视频”引发的风波尚未平息,5月14日,河南夏邑一幼儿园老师带学生应援王俊凯的视频,又登上了热搜榜。
教师的行为肯定失当,而他们作为粉丝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和盲目,乃至以此诱导、影响下一代,更让人感到担忧。什么样的偶像,才配得上如此公众的追捧?这样的偶像,又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取向?比起对“饭圈”的批评,这些问题更需要我们一起解答。
肖战、王俊凯等新生代偶像的问题是共通的:在专业能力方面,尚未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既然如此,他们的超高人气又是从哪里来的?资本造就的娱乐工业流水线,“功”不可没。
平台优先于内容,卖点优先于故事,“捏脸”优先于个性……流水线偶像需要的是流量,而不是实力。比起专业能力,能不能“圈粉”“带货”,反倒成了偶像的硬通货。
企业和平台追求盈利,遵从的是商业逻辑。但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偶像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所代表的人生观、价值观必然要经受打量、接受考验。踏实勤奋、正直有为绝非可有可无,靠虚伪的人设、靓丽的外表获得成功,这绝不应该成为通行全社会的人生理想。
正如我们在新闻中所见到的,当一位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园丁”沦为盲目追捧偶像的粉丝,将会向青少年灌输扭曲的观念。就此而言,各大平台在享受“造星”带来的可观利益时,也不该忘记肩负的社会责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莫言、刘慈欣、曹文轩、麦家……在重构全球格局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出海”,已成大势所趋。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偶像,又该拿什么去争夺话语权,获得他者的肯定?
不久前,肖战的一首新歌被他的粉丝们硬生生刷成了“史诗级唱片”。但这样的“自娱自乐”,在离开狭隘的饭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之后,是没有丝毫竞争力可言的。文化产业的崛起,不该是依靠收割粉丝、收割流量获取经济利益,应该多思考如何为年轻人树立榜样,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的是有担当、有能力的偶像,而不是徒有其表的“木偶”,呼唤的是阳光、宽容的社会文化,而不是固执已见、自以为是的“饭圈文化”。
※ 编辑|李勤余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司法判决不“和稀泥”,才能正风俗、明是非|澎湃社论纪念5·12:走出困窘,走向未来|澎湃社论
这样的“女权”歪了楼|澎湃社论
珍惜重回电影院的日子|澎湃社论
返校复课,答好如何戴口罩这道新题|澎湃社论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