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生下沉街道是好事,也得避免“招录偏食”错觉
评论君说
人们的关注,暗含了另一种顾虑:当地招人是不是非清北不可?是不是“偏食”了?
作者 |阳柳
一份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名单火了:八个街道办录取的人员,清一色清北硕士及以上学历。
当地的回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澄清误解,名单并非今年的,而是2018年的。二是介绍了对这些清北生提供的待遇和晋升空间,证明没有“委屈”人才。三是表示招聘“系发展需要”,街道办的工作也需要专业人才。这种坦诚布公、事无巨细的回应,值得肯定。
多数网友也能理解。时至今日,名校生到基层工作并非大材小用,名校生需要到基层历练、将所学服务社会,基层需要引进名校生提升工作水平,已是共识。基层愿意给出优厚条件,名校生愿意去,如此“你情我愿”,这事本身没毛病。
人们的关注,其实暗含了另一种顾虑:当地招人是不是非清北不可?是不是“偏食”了?
当地求贤若渴,这么多清北的毕业生愿意扎根基层,愿意奉献余杭,体现了当地政府“抢人”的实力和智慧。在招录清北刷屏的背后,公众的这种担心,也需要当地做出更多释明,避免客观上造成捧了“清北”生,却寒了复交、浙大等名校生,以及非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的心。
据报道,2018年,余杭区分两批开展了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硕研以上毕业生专场招聘党政机关储备人才工作。一个“专”字,意味着在互选阶段,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就被挡在了大门之外,失去了同台竞争的机会。
从当地的回应和相关清北生的讲述看,当地确实对这些清北生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不仅开出了高薪,而且工作环境宽松、晋升空间通畅,清北生们也以实际行动投桃报李,助力了当地发展。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共赢局面。
不是说街道招聘招清北生就有问题,而是,现在给人的错觉是,当地“只招”或者“只中意”清北毕业生,让人误以为不是清北两所名校毕业的,在当地可能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这才是需要做出进一步说明,对公众做出沟通的地方。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清北毕业生无疑是时代的骄子,但是招录人才也不应将人简化为一个名校标签。中国顶尖大学的优秀人才愿意扎根余杭基层是好事儿,但是如果当地给了公众“招录偏食”的错觉,这就需要做出澄清了。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