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到底能不能用充电宝,不妨拿出科学依据
评论君说
这样涉及广泛群体利益的政策,不该是“拍脑门”得出来的,而要建立在调研分析基础上。
作者 |守一
近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求意见稿)》,其中的拟禁用移动充电宝引发网友质疑。当地官方对此的回应是,目前还处于意见征求阶段,正广泛采纳民意中,以最终发文为准,而且“有些人理解错了,不是不让带(移动充电宝),是不让使用。”
不得不说,这个回应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不让用”虽然比“不让带”看起来禁止范围窄了一些,可是大家的核心疑问依然存在。既然多数交通工具上都能使用,其他城市的地铁也能用,为什么西安的地铁就不可以?西安交通运输局需要向公众展示的是,这个决策的出台依据、论证过程,而不是一句 “还在征求意见”就打发过去。
即便是征求意见稿,这样涉及广泛群体利益的政策,绝不该是“拍脑门”得出来的,而要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分析基础上。
当然,过去一些城市的地铁上,确实发生过充电宝爆炸的事故。上海、广州等城市,也曾建议过乘客在车厢尽量不要使用移动充电宝充电。也就是说,适当加强对充电宝的管理,并非全无道理。
问题在于管理的方式是不是要一步上升到统一禁用?这需要足够的数据和案例支撑。比如,西安交通运输局有没有调研过,当地的地铁系统,有没有出现过充电宝爆炸事故;如果出现过,那么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是充电宝质量问题、容量超标,还是使用方式不当?如果像之前武汉一样,禁止使用容量超标的充电宝,争议可能就少很多。从理论上,管理的针对性越强,就会越有效,误伤就会越少。
此外还得考虑概率问题,任何领域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安全。移动充电宝事故,在西安乃至全国的地铁系统中,一共发生过多少起,是否到了要牺牲所有人便利而追求安全最大化的地步?
“小心一点总不是坏事”,这句话用在个人生活当中没问题,但用在公共管理当中,则需要慎重,防止管理成本过高。如果危险程度没有高到一定级别,是否要升级到一刀切禁止还值得商榷。
“是否禁用充电宝”引发的争议,目前来看都还是基于不同立场的本能反应。作为普通网友,基于日常感受和常识做判断,可以理解。可西安交通部门作为管理方,作为出台“乘客守则”的有关部门,更该体现出应有的专业性,不能“想当然”。
※ 编辑|李勤余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