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款违规App被下架,治理就要动真格|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2-06-23


评论君说

      我们的生活嵌入信息化的程度越深,就越需要对信息产品进行规制。



打击侵犯用户权益的App,又放大招!


5月1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的通报,指出90款App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工信部将对这些App下架处理。


90款App的数量、直接下架的处置力度,传递出治理动真格的决心。此外,通报还呈现了一个看点:下架名单中不乏天涯社区、途牛旅游等知名App,它们不仅存在其他下架App普遍存在的“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甚至更“出头冒尖”,在不同版本中反复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行业排面尚且如此,App侵害用户权益现象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可见一斑。对它们依法严厉处理,才能惩前毖后、以儆效尤。


细看这份下架名单,下架原因集中于“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和“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这契合了多数人的体会。很多App要使用,又要按指纹,又要刷脸,动辄索取各类与其服务无关的权限。为了规避担责,App将套路玩出了花,要么告知用户的解释条文冗长繁杂,要么不向用户提供拒绝告知信息的选择,甚至用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就被App偷偷收集、贩卖、变现了……


部分下架名单


2018年,中消协曾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超九成App涉嫌越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如何防止用户信息泄露、避免用户变成“隐形人”,已经成了App治理的关键议题。


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根据App类型的不同,明确了对应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比如地图导航类App,只能收集用户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网络支付类App,只能收集用户姓名、手机号、证件号和有效期、银行卡号。超出范围就算违规。这为App收集用户信息划定了红线,也重申了一种态度:App收集用户信息,应坚持“能少就少”原则。该规定已于5月1日起施行。


这次90款App下架,表明政策力道已经开始显现了。下架,对涉及其中的App具有很强的震慑力,对行业也是一次触及痛处的警示:过去越界收集用户信息、肆意侵犯用户权益的商业模式,应该彻底摒弃,否则必将迎来强力监管、严厉处理。


此次通报的名单还透露了其他问题,比如“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账号注销难”等。这些都体现了App的“流氓软件”特征:过度侵入用户的信息生活,削弱用户对手机的掌控权。这些套路可能不那么常见,但在影响用户体验、侵害用户权益上,着实添了一把“邪火”。应当在乱象乍现时,及早预防和果断治理。


我们的生活嵌入信息化的程度越深,就越需要对信息产品进行规制,不能任由App利用信息和技术的优势,收割用户,侵犯用户权益。保证用户始终掌握信息生活中的主动权,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治理行动始终保持高压。对那些违规App,该出手时就要动真格出手。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