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品牌这事儿,可以相信不必迷信
别光听广告和介绍,看看自己的消费感受最重要。
文 | 守一
周末和爱人出去遛娃,快到饭点的时候,一家人又开始了例行辩论——去哪里吃饭更好。
爱人属于品牌信仰者,倒不是非去那种高档品牌餐厅,她是比较信赖有一定知名度的连锁餐饮店。因为她觉得起码在卫生层面有保证,口味儿一般来说都在预料范围内,踩雷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很多时候她宁愿多开车半小时,去找熟悉的连锁餐厅,也不愿意尝尝路边小馆。
相比来说,我更有点“随遇而安”,喜欢走哪吃哪,顶多参考一下点评网站,找评分相对较高的便是。当然,这几年网络点评的水分越来越大,不少高分餐馆一看就是花钱买的排名。
可是,出去吃饭这件事,本身不就是休闲娱乐的一部分?那些路边小馆,吃到好的固然是惊喜,吃到糟糕的也是难忘体验。如果只追求吃得干净卫生,不如干脆待在家里。
那天我们后来就随便吃了家没听过的北京特色餐馆,发现烤鸭口味不比那几家知名品牌店差,物美价廉,真是意外之喜。得承认,这种惊喜不是常态。去不熟悉的、不知名的餐厅吃饭,觉得被坑或者乏善可陈的几率可能会更高,尤其要和品牌店比较的话。
任何一个行业,品牌能够成为品牌,总是有基本的经济规律起作用。一家餐馆、一支冰淇淋、一杯奶茶……这些激烈竞争的细分市场中,一个品牌要胜出,显然不是一句“它会营销”就能完全解释的。
通常而言,品牌的产品质量会超过行业均值,标准化管控较好,这意味着能给消费者很稳定的预期。如果在这之外还能讲些营销故事,那就能给消费者更多精神上的满足。当然,也仅此而已。
品牌自有品牌的价值,但也没必要太神话、太迷恋品牌。最近还看到几件“祛魅品牌”的事儿。比如,有媒体记者卧底,发现网红品牌“奈雪的茶”旗下门店卫生有隐患,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再如,有网友质疑,高端冷饮品牌“梦龙”国内外的用料不同,国内版冰淇淋成分为大比例植物油和少量的奶粉,国外配料表中却用牛奶……
不知道原来追逐这俩品牌的消费者,在看到这些新闻后,会不会稍稍改变原来的粉丝心态呢?少数负面消息不等于这俩品牌就是有问题,但至少是一种提醒。再美好的品牌,产品本身也可能有问题;而我们为品牌支付的价格,并不全是实物价值,还有很大成分是精神满足。
所以对于消费品牌这事儿,大可以更超脱一些。就我们家下馆子选餐馆的体验而言,当然不排斥品牌餐馆,整体而言,消费体验确实更有保证,可如果生活中都追着品牌跑,那也意味着少了惊喜、少了趣味。
这让我想到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那个拿某品牌开涮的梗。其实牌子的价值,很多时候也有主观判断的成分。既然如此,可以相信,但也别迷信,一个品牌怎么样,还是别光听广告和介绍,看看自己的消费感受最重要。
编辑|李勤余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