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谁还没有过“年薪百万”的梦想呢?
不是谁都能做到年薪百万,但都有权利做个有梦想的人。
文 | 江城
你毕业多少年了?年收入多少?
用这样的问题去问一个三十岁的人,他可能不太高兴;但是你去问一个二十岁的人,大概率是激情澎湃的。
最近,《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关于就业的调查,回收27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65%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看了看这届大学生的志气,真的很惭愧,我离毕业10年大限已经很近了,但收入还得翻几番才能“年薪百万”。在不考虑彩票中奖等飞来横财的情况下,“10年百万”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不出意外,这个调查结果在互联网被群嘲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太当真,毕竟只有2700份问卷,范围极其有限,也不知道问的哪些学校。而且我相信,大一和大四的学生目标差距会很大,不至于都这么浮夸。
想想我自己,大一的时候还跟着学长学姐蹭“挑战杯”,以为下一步就是风投、上市。而到大四时,抢到考研复习座都能开心半天。其实,大多数大学生不用等到毕业就会“清醒”:极低的保研率,屡创新高的考研人数,各种考证刷分,大三大四开始的无薪实习,很快就会被“毒打”了。
我甚至猜测,可能不少大学生是在“恶搞”这个选项。要知道,经常有人调侃“年薪百万”是不少互联网平台的入门门槛。学生出于游戏心态,大笔一挥就勾了这项。
说真的,我不太相信这是个普遍心态,我见过不少实习生,也面试过求职大学生,谈啥年薪百万呢,有房补就很开心了。
但是,大学生有不切实际的梦想,我想也挺好的。不必急着拿“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多”去教育他们。其实想想自己,谁当年没有过几个梦想呢?
“毕业10年年薪百万”不过是“长大要当科学家”的升级版,没必要嘲笑梦想,有梦想的感觉其实也挺值得怀念的。我们当年在大学宿舍,谈着未来的设想,一个个要么感动中国要么改变世界,心里也隐隐约约知道,这些大概率是过嘴瘾。但一个连想都不敢想的青春,还有什么意思呢?
在上大学的岁数,年轻人并不知道社会的深浅、潜能的极限、柴米油盐的繁琐与无奈,所以总有很多在未来看起来不切实际的畅想——有时也接近幻想。这都挺正常的。
没必要要求大学生过于早熟,年纪轻轻就一副老气横秋、看淡世事的样子。社会也需要大学生群体的这份冲劲,来和中年人的佛系与无奈对冲。如此,社会氛围才能保持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平衡。要是所有人都那么现实,生活岂不也很无趣?
看看网络平台上的留言,很多人在说等着社会给这些大学生暴击。我觉得这个心态也大可不必。作为比他们年长的前辈,我倒是真心希望他们都能梦想成真。毕竟,年轻人有梦想,而且有机会梦想成真,这一定是社会欣欣向荣的标志。
所以,各自努力吧。年轻人当然会年少轻狂,中年人也会有不敢说出口的小目标,即便老年人都还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愿望。
没有谁的生活,不需要梦想作为消解苦涩的调剂;也没有哪个社会,不需要有梦想的人站出来引领潮流。歌词里不是唱着“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吗?
不是谁都能做到年薪百万,但都有权利做个有梦想的人。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