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是谁的“暖被窝”工具
中国人,无论男女,都不能接受“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等封建劳什子借着国家鼓励生育的当口又粉墨登场、死灰复燃。
”
文 | 沈彬
“暖被窝”这个词火了。
湖南省湘阴县政府网站公布了县民政局就政协委员《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的回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问题正在逐步由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并明确“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
之后,有媒体刊发了评论《“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之后改动了标题),称:娶媳妇难不是小问题,它关系到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虽然,湘阴县当地做了澄清,“只是鼓励,不一定非得要她们留下”。但是,网友们很快“划了重点”:“单身男年纪大了生病没人服侍”“暖被窝”。这样的表达实在是太刺眼、粗俗、粗鄙,透着对女性的不尊重。
网友纷纷吐槽:“都不遮遮掩掩了,女性就是暖被窝+生育的工具了?”“觉得被窝冷,一人发个热水袋就行,不贵!”
话糙理不糙。人是目的本身,而不是工具,无论男性、女性,还是大龄、老龄,都不应该被工具化,谁也不应该是谁的“暖被窝”的工具、生育工具,政协委员建议、政府部门回复也应从宪法所保障的男女平等出发,否则,从男性主义、极端功利主义角度来思考农村婚恋问题,注定只能是俯视的、工具化“她者”的,只会把问题闹得更僵。
从1950年代的《婚姻法》到如今的《民法典》,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包括结婚的自由、不结婚的自由)是我国法律保障的公民权利,这些平等、自由的原则贯穿于新中国的历史中。中国人,无论男女,都不能接受“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男尊女卑”等封建劳什子借着国家鼓励生育的当口又粉墨登场、死灰复燃。
中国当下的确面临人口红利减少、适龄人口婚恋意愿不高等现实问题,但是,这不是要“走回头路”,解决农村“光棍”问题、养老问题,不能以牺牲女性为代价。相反,正是很多封建残余思想——比如,女性要承担更重的家务劳动、育儿责任,还有家庭暴力——还在兴风作浪,才导致更多女性徘徊在婚姻大门之外。
在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做的婚恋调研中,女性表示“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调研报告得出不愿结婚的原因就包括:女性对“母职惩罚”的担心,以及“宁缺毋滥”的择偶观的影响。
农村的“光棍”问题是真问题,但是解决之道肯定不是“为了生育而生育”。前两年,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极花》,讲的是女性被拐卖到农村的故事,几乎引发全民讨伐。贾平凹借用农村老光棍的话说:“我家在我手里要绝种了”“熊猫要拯救,为什么不拯救这些农村光棍?”但是“拯救光棍”不能以牺牲、物化女性为代价。
讨论这个话题,一张嘴就是“服侍”“暖被窝”,这注定是盖歪了楼,相关建议没有起到“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效果,反而成了“劝退女青年”。
为什么农村大龄男无人“暖被窝”?答案就藏在问题中了。
编辑|沈关哲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更多澎湃精彩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