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严格场所扫码,共同筑牢防火墙|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3-02-28
   

       继续发扬上海人顾大局、守规矩、团结友爱的品格,将个人所能做的“举手之劳”做到位。


市民进入浦东福山菜场前扫描场所码。解放日报 图



6月1日上海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乘坐公交地铁、进入公共场所和工作单位时,扫“场所码”或通过“数字哨兵”扫码成为普遍操作,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昨天举行的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提出,严格场所扫码,确保应贴尽贴、应扫尽扫,广大市民也应发挥监督、举报作用,共同承担起筑牢公共卫生防火墙的责任。


显然,这不是对落实场所扫码的简单重申,而是针对性强调。背后的原因在于,目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迅速遏制疫情扩散传播,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发挥“场所码”“数字哨兵”作用是关键环节之一。


“场所码”与“数字哨兵”,到底有什么用?专家的阐释不难理解:奥密克戎变异株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对流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场所码”“数字哨兵”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市民扫码留痕,相关部门即可在疫情发生时快速追溯人员活动轨迹、精准锁定密接,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可以说,“场所码”“数字哨兵”虽动作前置,但作用贯穿于防控全程。


更重要的是,它变被动为主动,为避免疫情扩散争取到了宝贵时间,能以更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更大的防控效果。正因如此,主动扫场所码成为防控 “新三件套”之一。在上海仍有社会面感染者的情况下,严格场所扫码、确保应扫尽扫,必须抓牢抓实。


要肯定的是,近一个半月以来,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做到自觉扫码,但不排除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别人会产生懈怠情绪。在此时强调应扫尽扫,既是一种柔性提醒,也是刚性要求。须知,疫情防控需要夯实属地、部门、企业、个人“四方责任”,个人本就是各项防控手势和应急措施的责任主体和重要参与者,尤其场所扫码与市民的参与直接相关,更多人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个人主动扫码、亮码,也要关心身边人、陌生人。市民之间互相提醒、监督、互助,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也要对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主动提供帮助。共同家园需要共同守护,只有形成一个人带动一个人、一群人影响一群人的良性互动,才能让场所扫码在社会层面入脑入心入行,为战胜此轮疫情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这也离不开公共政策的不断优化。上海将持续收集、梳理“场所码”“数字哨兵”应用工作中市民的反映和意见,提高对扫码异常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方便为“一老一小”等群体提供“离线码”办理服务。这既是公共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减少市民不便、最大限度激发市民配合参与的人性化举措。


“打开手机扫一扫”,严格场所扫码、确保应扫尽扫,每个人都是责任主体。我们必须抱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继续发扬上海人顾大局、守规矩、团结友爱的品格,将个人所能做的“举手之劳”做到位。




编辑|甘琼芳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