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风波留下四道思考题
一家企业究竟应该给员工提供一个怎样的工作环境?该如何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认同?
”
文 | 与归
这仿佛是一场大型网络电视连续剧。
近几天,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持续发酵。12月16日,经过免除孙东旭CEO职务、停职主播天权3个月、释放被拉黑粉丝等一系列决定之后,16日晚,俞敏洪董宇辉两人现身直播间,俞敏洪表示未来董宇辉一定会有话语权,将调整董宇辉等主播薪资,东方甄选将很快启动一轮大调整……
这件事看似大局已定,又好像没完。接下来会不会继续衍生一些舆情和争议,仍有待观察。不过,这件事情留下的四道思考题,值得一议。
1、一家公司内部事为何成了全网热点事件?
一种现象显而易见: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正在深度介入具体事件,乃至一家公司的内部事务。
不妨置换一下场景,如果只是在东方甄选公司的一个内部交流群里,或者是有来参观的客人问道,“你们主播说的文案,是团队创作还是个人写的?”无论答案是什么,都不怎么让人觉得诧异,大家大概率也只会当其是一个日常的简单交流。
但因为是在上千万粉丝的账号留言区,因为理论上面向了所有公众,就变得人人可看、人人可参与讨论。你一言我一句,也就会把看似小小的事情凝结为一起事件,不断发酵,屡上热搜,最终形成轩然大波。
当下的舆论生态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复杂性和强烈的变幻感。作为企业组织该如何适应这种网络生态,作为管理部门该如何治理这样的网络生态,作为个人又该如何在这样的网络生态中恪守原则、保护自己,都值得深入思考。
2、现代企业究竟应该打造怎样的企业文化?
因为舆论的强势介入,如今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的言行及其价值观,也构成了一种公共文化。企业不再是一个封闭世界,成为了公共舆论场的一部分。
也因此,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能够走向长久的保障。那些只想着赚快钱、收割一波韭菜的公司,不可能有生命力。
认清了这个前提,一些事情就不该发生。比如,有的公司管理者有把直播间当成了自己办公室的错觉,说话前完全不顾及这种场合的公共性,甚至做出了一些失态举动,结果遭受围观者的口诛笔伐,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再比如,我们常谈“按劳分配”。在商品和服务都高度发展的当下,生产要素愈发丰富,乃至抽象。一些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价值,有时候很难有具体量化,那么如何按实际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如何兼顾物质和心态上的公平,也成为一个新课题。
很简单的例子,因为某个明星去看某个剧、某部电影,是很多消费者的心态。那么,主演的片酬可不可以高过导演?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正如有些关键环节的技术人才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可能高过一位CEO,一位业务明星的待遇,也完全有理由接近甚至高过管理者。企业及其管理者以后要学会调整这方面的心态。
当然,这也不是东方甄选一家公司的问题,李子柒事件多多少少可以算作是前车之鉴。而很多时候,这种分手、切割,或是冲突、纠纷的结局都是两败俱伤。
3、网红主播和企业们该如何网络化生存?
一个大V也好,网红也罢,短期内收获了巨量的粉丝,也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
对于网红人物来说,一方面需要自我调适,同时也要明白平台和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主播的走红以及持续性的成长,也离不开团队的精诚合作。一些“幕后”人员的默默服务,才最终呈现了主播的精彩演绎。回看那些网红主播,背后也无不有着强大而紧密的团队。
董宇辉说,“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心血被毁掉,它就像你的孩子一样”。这里的心血,显然不只是数量庞大的粉丝,还有一个团队及其共同的事业志向,也包括平台、团队、个人的共生关系。事情发酵以来,其实董宇辉一直都在用心维护这种关系。
那么,企业呢?
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更是职场人的天性,但是这个世界不只有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多情感纽带。一家企业若想留住“能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报酬给足,但可见的预期、地位的提升或重视,心灵上的安慰与温暖,也很重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网红企业说到底是由人组成的,再具体一点说,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红”组成的。有些管理者觉得钱好赚了,就飘飘然了,忽视了员工利益,这样的吃相太难看。
4、人们为什么要久久围观这次风波?
社交媒体时代,所有企业都是“公共企业”。员工、主管、老板,执行者、管理者、决策者,每个人都很容易将自己代入网络热点事件中,尤其是打工人很容易自我代入具体的职场场景。
对于董宇辉的粉丝们来说,也许是为他的遭遇打抱不平,有种为偶像出气的感觉。但更多人的体会是,我们身处当下这样一个内卷的环境当中,当我们关注这次小作文事件时,其实也是在映射自己。我们也在看着,一家公司如何对待一位显而易见的优秀员工,又该如何通过物质待遇和精神慰藉的方式留住优秀员工。
正如罗永浩所说,“年轻人在社会上不容易,没有成绩时固然很难,即便做出了突出的成绩,积累足够的资源之前,想做点更大或是更有价值的事,也很难。”如何让年轻人做事不再那么难?这也是整个社会应该思考的命题。
商业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高阶的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应该是员工、主管、老板等各阶层共同成长、彼此成全的集体,而不能再是那种冷冰冰的传统车间和流水线。小齿轮也需要润滑油,更何况发动机呢?
一个值得长久思考的话题是,一家企业究竟应该给员工提供一个怎样的工作环境?该如何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认同?这些课题,非常现实,也很迫切。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