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走进浙大课堂:《李尔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Author CMRS

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

走进浙大课堂:《李尔王》

12月10日和17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课程“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再次邀请到国际知名学者、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乔治·M.博德曼讲座教授David Kastan先生“云端”开讲。课程主讲教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和他的数十名中国和韩国学生相聚云课堂,共同聆听Kastan教授讲授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课程还吸引了百余名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十几所兄弟高校的师生,这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线上课程首次对外开放。
课程伊始,Kastan教授便抛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悲剧?我们为什么要读悲剧?”Kastan教授通过引用拜伦的“所有的悲剧以死亡告终,所有的喜剧以婚姻收束”,对悲剧和喜剧做出了界定与区分:悲剧从来没有像喜剧那样受欢迎,因为它们对观众的要求更为苛刻。Kastan教授认为,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希腊式悲剧有所不同,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希腊式悲剧证实了众神的意志,莎士比亚式悲剧则是无助的、无法弥补的,它阐释了人性具体而不可否认的弱点和局限。


紧接着,Kastan教授以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为线索,简要梳理了莎士比亚不同时期的悲剧作品。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悲剧是一部虚构的准古典戏剧,名为《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该剧以《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传》所描绘的“罗马史”为中心,形式与内容颇似伊丽莎白时代的恐怖剧,展现出剧作新人莎士比亚强大的模仿能力和创作能力。他写的第二部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的创作模式与前一部有所不同。在创作过程中,莎士比亚逐渐变得更勇敢、更有冒险精神。但Kastan教授认为,莎士比亚在前两种创作模式中都表现得相当传统。《李尔王》悲剧模型源于《旧约·约伯记》,剧中的人物形象、经历和结构与圣经故事存在相似之处。他在写作过程中,总是尽可能挖掘悲剧模型的深层逻辑,不断推进,直到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李尔王》是这种逻辑最成功、最有力的例证,可以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好的剧本。

随后,Kastan教授分别从文本和戏剧表演两个角度展开对《李尔王》的探讨。在文本层面,Kastan教授从戏剧背景入手,解读了《李尔王》中诸多角色所作出的选择。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年迈的李尔王情绪低落,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在分封的时候,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借此安慰自己的心。大女儿和二女儿用花言巧语赞美国王,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因而被李尔驱逐。两个女儿得到国土后不久,翻脸虐待他。李尔认为这是自己误解考狄利娅理应受到的惩罚,便默默忍耐她们的折磨。后来,李尔懊悔地表达了自己的绝望,考狄利娅在法国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组织军队大败英军,李尔又变成了李尔王。在战争过程中,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另一条次线是葛罗斯特伯爵听信庶子爱德蒙的谗言,放逐了长子爱德伽。后来葛罗斯特由于同情李尔被挖去双目,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的儿子爱德伽,由他搀扶前行,殊不知搀扶他的正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儿子。庶子爱德蒙继承爵位后,同时与李尔的长女、次女勾搭,害得她们争风吃醋,相互残杀,最后次女被毒死,长女谋杀亲夫的阴谋败露后自杀。爱德蒙受到爱德伽的挑战,在决斗中被杀。Kastan教授指出,平行故事线是《李尔王》的最大特色,并通过援引众多评论家的分析,指出次故事线的作用。他还指出,这部剧的节奏在某种程度上是启示录式的,因而能够深刻感染和诱导观众。
在戏剧表演的层面,Kastan教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Kastan教授细致入微的描述令听众仿佛置身环球剧院,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李尔王》的演出。Kastan教授指出,早期剧院中并没有充分使用灯光、幕布等设施,因此,剧本的前30行内容容易被忽略,李尔王的登场似乎才预示着戏剧表演的开始,而观众忽略肯特、葛罗斯特及爱德蒙的对话则会影响对作品的完整理解。在李尔与女儿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他频繁使用“I”与“We”。作为君主,他在公共场合用复数代词,强化了君主与国家的关系,表达了对君主身份的认同。Kastan教授认为,正是因为莎士比亚注重这些微小的细节,才让他的作品理解起来有不小的难度。此外,Kastan教授还分享了戏剧表演的小技巧:剧本中葛罗斯特的眼睛被残忍地挖出,在表演时,演员常常会用饱满多汁的葡萄做道具,通过挤压葡萄而产生同样的效果,伴随着葛罗斯特在黑暗中摔下舞台,这一幕看起来十分真实。


Kastan教授幽默睿智,旁征博引,从文本和戏剧表演两个角度为大家提供了新颖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视角,带领大家充分领略了《李尔王》的魅力与风采。课程最后,主讲教师郝田虎教授对Kastan教授的讲授进行了总结。大家围绕着莎士比亚的创作、改编、表演与《李尔王》中的人物、情节踊跃提问,Kastan教授一一作出翔实的解答。
David Kastan教授先后执教于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曾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开罗美国大学等校杰出访问教授,目前兼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首席国际顾问。“浙大-耶鲁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计划”是浙江大学2021年4月批准立项的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项目之一。该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是由郝田虎教授和Kastan教授合作讲授本科生课程“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促进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浙大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研究,提升我校的国际化水平。


由郝田虎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五)》于近日面世,这是“浙大-耶鲁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计划”结出的又一硕果。著名莎学家David Kastan教授担任《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集刊的国际顾问,也是集刊的重要作者。第五辑分莎士比亚研究、中世纪研究、文艺复兴研究、书序、书评和追思等栏目,共收录19篇文章,作者分别来自英国、美国、罗马尼亚和中国,其中包括Kastan教授。Kastan教授2011年8月为《莎士比亚与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12年)作序,由郝田虎教授译为中文,《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五)》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发表了Kastan教授的序言,英文原文系首次发表。


转自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