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 | 我院李媛老师荣获浙江大学第十一届“三育人”教书育人标兵

欢迎关注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3-03-30


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丹心育桃李。11月3日晚,浙江大学第十一届“三育人”先进颁奖晚会在紫金港校区剧场举行。我院李媛教授荣膺浙江大学第十一届“三育人”教书育人标兵称号。


浙江大学第十一届“三育人”先进集体、标兵评选活动于今年5月开展,评选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以“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为战略导向,引领全校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


李媛老师简介



李媛,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耶拿大学兼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亚欧语系主任、德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德国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教育部中学德语课程标准制订组专家;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浙江省 151 人才、浙江大学首批求是青年学者。出版专著5部、编著5部、译著9部,参与或主编教材1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优秀教材等多项奖项。

她是铸魂育人的课程思政推动者。

李媛老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思政先行”,她十分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和跨文化思维的培养,教导学生以德为体、以术为用,要会讲、讲好、讲懂中国故事,鼓励学生勇担时代重任,不负强国使命。作为浙江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成员、课程思政工作坊培训专家,李媛老师参与制订了《浙江大学课程思政质量规范》和《人文类课程思政建设指南》。在浙江省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课程思政一等奖,她指导的多名教师也在省课程思政比赛中获奖。



她是孜孜不倦的专业建设领头雁。

李媛老师继承德语专业的优良传统,秉承“博雅通用”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兼具的新型“德语+”人才。作为主要参与人,德语专业教学改革成果两次获得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精英大学开展的联培项目,极大提升了德语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并不断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持续深入。

她是深耕不辍的教学改革践行者。

为主动回应国家战略性国际化人才培养重大需求,李媛老师带领团队设计并实施了“国精班培养计划”,独创的“多轨协同、多专融通”模式成为综合性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浙大方案”,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李媛老师主持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并参与制定了教育部中学德语课程标准、教育部德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等多项国家标准。李媛老师的教改成果充分体现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与国际化,赋予教学以新的活力。

她是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

李媛老师连续11年担任“新生之友”,曾获评浙江大学“优秀新生之友”和“优秀班主任”,并获聘求是学院名师工作室成员。她时常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引导问题学生度过难关,帮助经济困难生完成学业。她资助的其中一位困难生毕业后主动前往西北地区,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传承奉献精神,贡献青春力量。润物无声,门墙桃李。在李媛老师指导的学生中,不乏毕业论文获评省优秀硕士论文、校优秀博士论文的出色青年人才,更有已成长为国家部委、国内院校、知名企业中坚力量的杰出人才代表。


李媛老师在执教生涯中,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有的人格魅力,切实为师生们树立了“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的“经师”榜样与“人师”典范。激励着学院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继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勇担铸魂培根育人使命,成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大先生。



版面编辑 | 王瑞瑞

责任编辑 | 朱美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