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紫薇9月9日
上次之所以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参加大群讨论,主要是因为想抛砖引玉听听专家对紫薇研究方向的看法。小山老师耐心的评点果然让我豁然开朗,花卉文化观察的方向也清晰起来。我决定一边观察紫薇,一边搜集相关史料,期待更多有趣的发现。
明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记载:“紫薇,一名百日红,(农历)四五月始花,开谢接续,可至八九月,故名。”“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
嘉靖时期王世懋《学圃余疏》记载:“紫薇有四种,红、紫、淡红、白,紫却是正色。”可见当时的紫薇颜色已非常丰富和现代并无太大差异。上图为宋代卫升所作,其花为紫色。下图均为清代作品,一个淡红,一个大红。
王世懋这段话中值得注意的是——紫却是正色。紫色在封建时代一直为贵族所追捧,佩金穿紫是文人的追求的终极目标。记忆中白居易的紫薇诗只有在《见紫薇花忆微之》中提到紫薇的颜色,诗中写到:一丛暗淡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其中特别提出只有元微之能懂得的紫薇是紫色的,可见,诗人对紫色紫薇的喜爱。
唐代杨於陵在《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因诗纪述》中写
晏朝受明命,继夏走天衢。
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
省躬既跼蹐,结思多烦纡。
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娱。
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
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
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
炎沴昼方铄,幽姿闲且都。
夭桃固难匹,芍药宁为徒。
懿此时节久,讵同光景驱。
陶甄试一致,品汇乃散殊。
濯质非受彩,无心那夺朱。
粤予负羁絷,留赏益踟蹰。
通夕靡云倦,西南山月孤。
诗虽一般(网上背景及文字解释都没找到,可见不太受重视),却比较完整地对紫薇花进行了描述,其中紫薇的花色也是紫色,而且是两株紫色的紫薇。还用到了“恶紫之夺朱”的典故。
在我的眼中,大红的紫薇没有白色浅紫色的雅致,深色的紫薇没有浅色的紫薇轻灵。因为,紫薇叶子颜色深且密,树干也不粗壮,深色的花容易造成头重脚轻之感。另外,地域特点可以也影响了我对紫薇的审美。因为,武汉天气炎热,火红的花朵会从心理上增加温度。
图1为《宋元集绘册》中宋代卫升的写生紫薇。卫升,生平不详。元代(1279-1368)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有“卫升,画花鸟甚佳”七字。画中紫色紫薇婀娜多姿,丰美异常。画家将蕊丝的娇弱、花瓣柔嫩以及花苞的饱满刻画得丝丝入扣。
图2及图3皆为为清代恽寿平的紫薇画。其中图2桂花紫薇,扇面分绘夏秋之交的黄色桂花和红色紫薇,自题诗为“红薇晓艳,金粟秋香。”花枝穿插缤纷艳丽,花瓣繁复重叠。花卉多用钩染,设色有层次变化,叶片采用没骨法,叶脉向背清晰,颇见写生之妙。从这两幅图中似乎可以推断画家喜欢红色的紫薇。
白居易说,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从诗里看,似乎九江的紫薇是高杆紫薇,长安的是丛生紫薇,不然不会是一大丛。
上下这三副画中的紫薇和我们日常的紫薇显然不同,枝短多折,线条遒劲似梅,颇有些南紫薇和川黔紫薇的味道。
图4为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紫薇图》,自题诗是:“紫薇花放鸟先知。”我猜测这株紫薇的高度和梅花差不多。
图5为清代石涛的《荷花紫薇图》,池塘中的蒲草、荷花与岸边紫薇,互相呼应。其自题诗是:“紫薇花放庭前树,花放紫薇郎正来。却羡繁红今日好,始知草木爱仙才。”这首诗,也引用了“紫微郎”的典故,但紫薇只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仙才——荷花。从紫薇的枝条的分布状态来看这幅图中的紫薇仿佛也并不高是丛生紫薇。
图7这幅明代画家陈淳《紫薇图》中的紫薇倒和我们寻常紫薇非常相似。它是水墨画,只取枝叶的墨色变化,并不着色,如重重花影别具特色,自题诗云:“何处堪逃墨,园林丝正浓。晚凉临水坐,花影自重重。”
我国是紫薇属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目前存有23种紫薇属植物,其中原种有18个,剩下的4个为海外市场引入栽种,这23种即是——紫薇、南紫薇、光紫薇、小花紫薇、狭瓣紫薇、川黔紫薇、福建紫薇、云南紫薇、大花紫薇、广东紫薇、网脉紫薇、南洋紫薇、绒毛紫薇、西双紫薇、桂林紫薇、毛蕚紫薇、尾叶紫薇、安徽紫薇、尖叶紫薇、毛紫薇、小叶紫薇、福利埃氏紫薇、劳氏紫薇。紫薇画中紫薇的形态不一也不就足为奇了。
紫薇的形态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会继续观察研究下去。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我一直在想紫薇为什么叫“薇”?薇本字有微小的意思,野菜“薇”也是小小的,看到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紫薇的花很小,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我推测是不是有可能最古老的紫薇花朵更小些,我又想最初的紫薇会不会就是南紫薇或者川黔紫薇呢?
诗经中的薇是豌豆属的一种,又叫大巢菜,其种子、茎、叶均可食用。《毛诗品物图考》才解开了——上面注有:“薇,巢菜,又名野豌豆。”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又有野豌豆,粒小不堪,惟苗可茹,名翘摇,见菜部。”他还有一段话解释:“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故名。苏东坡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以油炸之,缀以米糁,名草花,食之佳,作羹尤美。”我在武汉就看到过这种野豌豆。这枝条和紫薇倒有点相似呢!
紫薇的生命力真是顽强,一棵树半边干枯朽然,岁月留痕;一边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这周有点时间,仔细写文章,拉上孩子画画。孩子单独画的是和老爷爷一起观察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