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非洲 青蒿素与清凉油
记得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有人唧唧歪歪她没有发过什么论文之类的。我老爸忍不住吐槽说“当初我在非洲得疟疾,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救了我的命。如果论文烧了泡水喝能治病,我就支持发论文的”。
老爸之所以会这样说,就是因为他在第二次去非洲的时候不幸感染了疟疾。由于疟疾的发病症状是一会感觉冷的不行像掉进了冰窖,一会儿又热的不行就像进了火炉,两种状况交替出现,因此被称为打摆子。这种疾病在中国已经被消灭了,可是在很多贫困地区包括在非洲很多地方却依然是流行疾病。更糟糕的是由于贫困许多人生病了看不起病,只能躺在家里听天由命。
中国医疗队和青蒿素的出现,多少改变了一些这种状况。随着屠呦呦奶奶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这种抗疟神药的名字也一夜之间红遍中华大地。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一种药的名字,对于那些身处疟疾疫区、饱受疟疾威胁的人们,这真的是救命的药。自从青蒿素制品被推广之后,它已经成为了非洲当地主流的抗疟疾药物,最关键的是价格不贵,咱中国做的很多事情真的是太良心了。
说到这,我想起同样中国制造并且同样广受非洲人民欢迎的清凉油。许多对非洲有所了解的人都听说过中国清凉油在非洲的地位。有些传说可能略微夸张了点,但就我的亲眼所见,虽然在中国可能都难得一见了,但非洲人民还真的很喜欢装在小红铁盒里的中国清凉油。
说穿了也不复杂。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因素非洲的许多疾病都是由蚊虫传播的,所以能够有效驱蚊的产品自然是广受欢迎。去非洲探亲那次,我亲眼看到老爸曾经送了一盒清凉油给学校的一位门卫,另一位因为有事耽搁了没有获赠的门卫一边跑一边喊一脸的遗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非洲国家的卫生防疫条件都不尽如人意,这也导致传染病流行在当地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还记得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吗?闹得那么凶,除了疾病本身的凶险之外,雪上加霜的是卫生条件差导致的缺医少药。
缺到什么程度呢?还是说1997年爸妈那次吧,因为听说当地医疗条件差,担心没有干净的注射器,爸爸妈妈去的时候带了很多一次性注射器。到了当地以后得知中国派出当地的医疗队,其实是携带的注射器的,只不过注射器需要收钱(一般的口服药物就不收钱了)。
但是由于贫困,很多当地人,其实是去中国援非医疗队看病也是只吃药不打针,原因就是注射器需要花钱。所以当父母把他们带来的注射器送给学校里一位当地工人的时候,这位工人高兴坏了。
所以2004年去科特迪瓦探亲之前,我和妈妈进行了体检还注射了疫苗,我清楚的记得是黄热病和霍乱两种病的疫苗。出国之前注射疫苗都是根据目标地的卫生状况来定的,可以想见这两种病至少当时在非洲还是比较流行的。妈妈带我去探亲那次,一下飞机爸爸就让我们各吃了一粒青蒿素成药用作预防。
虽然我对非洲的印象都已经是10年甚至20年以前了,但是从2014年埃博拉病毒的肆虐来看,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仍然让人揪心。在这方面,相比整天打嘴炮的白皮猪们,我们中国人做的事情更多体现在青蒿素清凉油这些踏踏实实的事情上。所以中国人在非洲的好口碑不是没有来由的。
本文作者@绿洲猎鹰
-往期文章-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cyao.chuenyi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