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星的雏鹰在中国

西野团队 西北野战军 2021-01-22


结束往往意味着全新的开始,但是全新的开始往往也伴随着初生的阵痛。


1949年10月1日,新生的共和国在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庆典,伴随着庄严的进行曲,为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的战士们军容整洁,昂首挺胸走过长安街,但是很少有人注意的是,尽管现场气氛热烈,但是毛主席的表情几乎一直维持着很严肃的状态,直到由17架各型号飞机组成的空军部队方阵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毛主席才露出难得的笑容。据毛主席后来的回忆,他当时是“又愉快又不愉快”,尽管中国得到了解放,新生的共和国已经诞生,但是“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毛主席的不愉快完全是有根据的。直到1949年10月1日,包括福建、广东、广西甚至湖北一部分在内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得到解放。尽管参加阅兵式的战士们所持的武器是经过各级后勤部门精挑细选尽量统一的结果,但是光轻武器的口径都有十几种,甚至还出现了一辆97式中型坦克抛锚的事故,而P-51“野马”战斗机带实弹参加阅兵也是世界军事史上十分罕见的。在如此窘迫的情况下,发展新中国自己的军事工业就显得十分重要,军事航空工业更是重中之重。


1.待飞的雏鹰

中国空军是一支年轻的空中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老航校开始,这些从陆军各部队赶来的年轻人通过缴获和收集的二战老飞机走上了蓝天之路。此时,世界各大军事强国的空中力量建设已经几十年了,而且经历了两次大战的洗礼,可谓身经百战。

 


中国空军又是一支现代化的空中力量。虽然没有老牌空中强国的底蕴,但是中国空军从成立之初就赶上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此时,正是世界各国空军战斗机从螺旋桨发动机向喷气式发动机转变的过程,对于桀骜难驯的早期喷气式飞机来说,老牌飞行员和年轻飞行员其实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中国空军也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一支喷气式空军的建设,瞬间缩短了中外之间的差距,实现了战略发展的“弯道超车”。



人们熟悉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米格走廊,就是中苏空军驾驶米格-15战斗机打出的威名。但中国空军批量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是却不是著名的米格-15。



2.米格9的到来


1950年1月,时任中国空军司令的刘亚楼抵达苏联,向苏联发出请求,希望苏联空部队可以派遣部队前往中国,协助中国军队进行东南沿海地区的国土防空作战。于是自1950年2月起,以苏联空军第106歼击航空兵师为主的援华部队分批抵达中国,并在南京、徐州等地设立前进基地,到1951年1月,苏联空军援华部队的规模已经扩充到了13个航空兵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9个歼击航空兵师,而这些部队装备的飞机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其中就包括苏联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



3.饰以红星的雏鹰——米格-9战斗机


由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研制的米格-9战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5年。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柏林阅兵中盟军和苏军依旧扮演者盟友的角色,但是谁都清楚意识形态不同的双方爆发冲突只是时间问题,而为了在未来的冲突中占据优势,比对手早拥有更强力的武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盟军经受了“IS-3冲击”之后,苏联也为盟军强大的航空力量所震惊,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空军装备探索。



可以说米格-9战斗机完全是米高扬设计局追求时间的产物,米高扬先是成功仿制了德国宝马公司生产的BMW-003喷气式发动机,而后以RD-20的编号进行头然,并且拿到了著名德国飞机设计师库尔特·谭克的Ta-183方案的资料,并且在高层求快的指示下尽可能采用现成的设计和技术,最终在1946年3月拿出了原型机,并且在4月24日完成了首飞。赶时间出生的米格-9性能在今天看来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在那个螺旋桨战斗机发展到已经可以只手触碰天花板的时代,“喷气式”这三个字,意味着更快、更高、更强,和第二层的天花板。


Ta-183三视图


米格-9全长9.7米,翼展10米,翼面积为18㎡,最大起飞重量为五吨,装备了两台RD-20喷气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0.85马赫,实用升限为1.3万米。赶时间出生的米格-9性能在今天看来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在当时绝对算的上精锐,并且得益于米高扬和格列耶维奇灵活的手段,一举干掉了包括苏霍伊“老苏-9”方案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一举夺得苏联第一款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的桂冠。凡事有利也有弊,匆忙上阵的米格-9在试飞阶段就暴露出众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造成功勋试飞员格林奇科牺牲的一次公开表演,而后米高扬设计局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总算在1947年交付苏联空军部队服役。



4.喷气式发动机所带来的问题


发动机安放在前机身或许是出于米格-3以来一向的习惯,发动机靠前也使重心靠前,有利于俯仰稳定性。但这样使后机身暴露于发动机的喷流之中,米格在一开始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认识。在地面试车的时候,发动机喷出的炽热喷流很快把沥青地面烧熔了,这引起米格对后机身的结构放热的注意。为了保护尾部不被炽热喷流损坏,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9的尾部下半部分加装了防热钢板。试飞中,米格-9具有很强的抬头趋势,压也压不下来,并发生了严重的振动。



后来的研究表明,防热钢板本身的重量不足以产生如此严重的抬头效应,但由于文丘里效应,高速喷流实际上在尾部下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低压区,造成尾部的负升力和振动。将钢板打孔后,问题大大缓解了,但多孔钢板和尾部结构不同的受热膨胀率又造成严重的拉伸和扭曲。之后设计方引入环境空气冷却解决了受热膨胀的问题,但不稳定低压区的问题又回来了。最后是通过反复试验,用特殊形状的多孔防热钢板,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

 

5.大孔径航炮却成为了麻烦


为了解决战时米格-3只有机枪火力、攻击力不足的问题,米格-9配备了1门37毫米炮和2门23毫米炮,甚至试验过57毫米炮,但因后坐太大放弃了。试验表明,米格-9在空中射击时,可能造成发动机熄火。这个问题是以前没有预料到的。而且,这个问题在地面台架试验上不出现,在空中反复试验时,也是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最后原因归结为炮口烟。


机头的大口径航炮


本来螺旋桨时代航炮的安装位置受到螺旋桨的很大影响,无螺旋桨后,米格-9的1门37毫米航炮本来布置在正中两台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鼻中隔”,另外两门23毫米炮布置在下方两侧,但这样一来,37毫米炮的炮口烟正好灌入发动机,危及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最后为解决这个问题只好取消中间的37毫米炮,增加两门23毫米炮,并将4门23毫米两两布置在两侧。


后期改进型将航炮布置在两侧


其实在早期飞机的研制过程中由于对喷气式发动了解不足,一些设计便会为飞机带来巨大隐患。无独有偶这个问题在中国和美国研制作战飞机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在中国设计强五时,最初采用了两门30毫米机炮,安装在机头两侧,空速管在右主翼外端。但这种机炮布局在发炮时,炮口硝烟也十分容易被进气口吸入导致发动机停车。因此最终定型时候,左右翼的30毫米机炮换成了23毫米机炮。美国的a10最开始也有航炮硝烟进发动机导致停车的问题,最后财大气粗美国佬想的办法是,在航炮按钮上联动发动机点火装置,飞行员按下射击开关,发动机就不停的重启,这样就不会熄火了。


强五的航炮在发动机进气口附近


很显然,米高扬和格列耶维奇也都知道米格-9只是个过渡产品,早已放弃了后续的修改和潜力挖掘,转而将精力放在了全新的N-310方案,这一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格-15战斗机,而米格-9在服役五年后的1952年黯然退出现役。


6.大量进口


那么这款在苏联空军部队饱受争议和嫌弃的飞机,在中国表现如何呢?1950年秋,中国空军向苏联进口米格-9(H-301)型战斗机369架。此时,苏联已经拥有了米格-15战斗机,因此对这些并不顺手已经快要淘汰的米格-9战斗机就想着快点处理掉。


 



当时中国向苏联购买6个师的喷气式战斗机,苏联认为米格-9对于中国来说已经足够了,就将米格-9交给了中国。1950年11月~12月,6个空军战斗机师在中国成立。每个师有两团,每个团有31架米格-9战斗机,主要承担当时的要地防空和飞行训练任务,让中国飞行员尽快熟悉喷气式飞机的操作这些战斗机是苏联空军师整建制移交的。其中,苏军第17近卫战斗机师被部署在沈阳、第20战斗机师被部署在唐山、第65战斗机师被部署在广州、第144战斗机师被部署在上海、第309、328战斗机师被部署在公主岭以保护北京。



在这些苏联空军战斗机师的基础上,中国空军组成了空 6、7、12、14、16、17师,为中国空军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米格-9战斗机固有的问题也在中国暴露出来,按照刘亚楼将军的说法,这种飞机连美国F-84战斗机都打不过,根本无力承担空防任务。



1951年5月22日和26日,斯大林两次致电毛泽东,指出:由于过去苏联没能向中国提供更多的米格-15飞机,并估计米格-9飞机能对抗美国最好的喷气战斗机(刘亚楼认为,米格-9连F-84都打不过),如今看这是一个错误,这一错误的责任应由苏联来负。作为纠正这一错误的行动,苏联向中国无偿提供6个师的372架米格-15战斗机(只收运输费),用以改装6个米格-9歼击机师,即希望中国将原来苏联准备提供的米格-9照旧买下。


 

总的来说,米格-9战斗机虽然性能不怎么样,但是却让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第一次领略了喷气式飞行的感觉,为换装米格-15战斗机打下了基础。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让中国空军缩短了与世界空中强国的距离。从1951年10月组建空19师算起,直到1952年更多的米格-15战斗机抵达中国,这三百多架米格-9一直扮演者这批新生的部队从螺旋桨时代到喷气机时代的过渡老师,年轻的共和国空天保卫者们驾驶着这些被原主人百般嫌弃的战斗机,踏上了保卫祖国蓝天的征途。



和后来居上的成熟方案——米格-15/歼-5相比,米格-9在中国空军部队服役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八年,而且长期扮演者教练机的角色,并无显赫的战绩,但是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苏联自身还装备着大量的老旧螺旋机战斗机,尚处于喷气式战斗机的摸索期的背景下,能派遣多个航空兵师协助中国,并为中国提供三百多架米格-9战斗机,实属不易。尽管其中也有着苏联借助难得的机会来测试喷气式战斗机在实战中的表现以及自觉米格-9战斗机性能已经落后且自身积病无法根除的因素,但是对当时孤立无援的中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即使是用来训练飞行员,也胜过从螺旋机战斗机直接过渡到米格-15战斗机,毕竟后者直到歼-5量产才彻底解决了数量问题。



尽管米格-9战斗机自身并无过人之处,在中国的历程也乏善可陈,但是同样值得后辈去致敬,对共和国初生时期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意义远不止几百架战斗机,几千辆坦克装甲车辆,或者几十艘军用舰艇甚至几十座工厂,更像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时不时拉一下“红小鬼”们的老战士。尽管长征尚未结束,老战士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倒下,躯骸也受尽侮辱,但是“红小鬼”也开辟了新的道路,一步一步成为真正的战士,开始了自己的长征。



本文作者@瑞云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农学硕士告诉你:我国会发生粮食危机吗?
 台农又想把他们的香蕉强卖给我们了
 法西斯的吹鼓手:近代日本意识形态输出探究及应对策略

End-

微博@-西北野战军-,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Northwest_Corp@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