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的一瞬:我的名字叫共产党
1919年5月4日,北京
天安门的下午时光一般都是宁静祥和的,但这天突然来了许多愤怒的学生,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他们高呼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在街头游走着,途中还有人一把火烧掉了“卖国贼”曹汝霖的房子。
事件是因为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事变。在巴黎和会签约的当天,李大钊先生在《每周评论》的“随感录”上写道“这样的炎天酷日,大家又跑到新华门前,一滴血一滴泪的哭,唉!可怜,这斑斑的血泪,只是空湿了新华门的一片壁上......今天是和约签字的日子,巴黎的欢声必能送入全世界人的耳鼓,可是我们应该常纪念着今年今日新华门的哭声。”
1935年8月6日,江西南昌
方志敏到了自己最后的时刻,他抬头望了望天空中的鸿雁,又平静地望向了眼前的枪口,枪声响起,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这一天,离他36岁生日只差半个月。
方志敏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上学期间就组织过进步团体,并于192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于1928年参与领导了戈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到1934年时他已经成为了红十军团的党代表。
天亮后,敌人的包围圈彻底合拢,红十军团全军覆没,方志敏不幸被俘,在狱中他受尽了苦难,但他始终对敌人的劝降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并在狱中提笔写到:“我虽然不能实际的为中国奋斗,为中国民族奋斗,但我的心总是日夜祷祝着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出来之早日成功!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多么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呐,百年以来,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像方志敏同志一样敢于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殉道者在大义面前坚定理想,“故患有所不辟也”,我们才最终战胜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使华夏大地彻底换了人间!
1942年5月25日,山西辽县
日本人的枪炮声离得越来越近了,负责断后的参谋长心急如焚,不断的催促着同志们加快速度。突然,一颗炮弹不偏不倚的砸在了他的脚边。随着一声巨响,参谋长伟岸的身躯重重的倒在了黄土地上。参谋长的名字叫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
1948年12月15日,安徽宿县
国民党第18军军长杨伯涛经过一番死战后终究还是兵败被俘了,作为国民党军中数一数二的美械王牌军指挥官,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他想不通这场仗到底是怎么打成这样的。
杨伯涛看见的并不是个例,淮海战役期间,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作战地域内,到处都是支前的人民群众。据战后统计,淮海战役期间各地共出动支前民工达543万余人。他们马不停蹄地将数百万吨粮食、弹药等物资,从后方一路送到决战的最前沿,又将10余万伤员一路送回了大后方,有力保障了部队的后勤供应。
也难怪陈毅元帅会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什么叫做“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再次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印证。中国共产党在解放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又反过来用双手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们的恩人。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哪里还有我们党的今天?
1950年11月29日,朝鲜
这已经是敌人第9次冲锋了,身边的战士们已经伤亡殆尽,偌大的阵地上只剩下连长一个人。这个名叫杨根思的年轻人蔑视着蜂拥而上的敌军,抱起自己身边的最后一件武器—一个重约5公斤的炸药包纵身跃入敌群。
一直到今天,烈士生前所在的连队还保留着“杨根思连”的荣誉称号,在历次重大任务中久经考验,敢打敢拼,作风优良。在杨根思倒下之后,又有千千万万个杨根思紧随其后的站起来了。肉体可以被消灭,但精神永远长存,这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模样。
1960年1月8日,辽宁抚顺
沈阳军区今年入伍的新兵中有一个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年轻人,那时候大概谁都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会在短短的三年后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好榜样,年轻人的名字叫雷锋。
他不仅关心战友,更关心群众。虽然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帮人洗衣、捎信、带路等等在我们看来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我想,每一个能把小事做到极致,将做好事变成习惯的人,都是生活的英雄。也是无数像他一样平凡的“革命的螺丝钉”一起,钉牢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1964年5月14日,河南郑州
病榻上,被肝癌折磨的半死不活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在弥留之际对组织提了最后一个要求,希望在自己死后把他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
这场史诗级的大干旱已经持续太长时间了,再这样下去大家都得被饿死。18位农民聚集在严立华家,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这样坐以待毙,于是纷纷在“包产到户”的契约上按下了红手印。
结果当年他们就获得了大丰收,再也不用出去讨饭了。虽然公社对此百般阻挠,但却受到了县委的支持。后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更是在外界的质疑声中说出了“是或非,只能从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衡量,靠时间来检验”这样的话。这件事情才最终安定下来。
小岗村的情况在当时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那时候的中国总人口还不到10亿,却有足足两亿多人吃不上饱饭。整个70年代超过数十万人规模的“逃港”也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一时代的艰辛。上一个让人民吃不饱饭的政权还是国民政府,他们坟头上的野草这会已经三丈高了。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后来的事实证明,党在这一年做出的“改革开放”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仅仅5年后,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就达到了800斤,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经济上更是实现了一个持续数十年的腾飞奇迹。绝不拘泥于一切教条与本本,懂得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新、永葆青春活力的奥秘所在。
2001年4月1日,中国南海
这些美国人简直比苍蝇还烦,王伟已经数不清楚自己这是第几次过来执行驱离美机的“例行公事”了,他自己也觉得很烦。只是这次似乎和前几次不一样,那架EP-3电子侦察机多次无视王伟的警告,当王伟的歼击机尝试靠近这个不速之客时,那架美军侦察机却突然一个急转,撞毁了王伟的座机。王伟虽成功跳伞,却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海上。
2020年1月18日,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
餐车一角有个老人家在闭目养神,他看上去累极了,双目紧闭,眉头紧锁,面前的桌子上还摆着一堆待看的文件......不错,他就是去年火爆全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
2020年6月15日,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
眼前的印度人似乎根本没有要进行交涉的意思,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袭击!面对着铺天盖地向他涌来的印度士兵,只带了几名随行人员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毫不畏惧,一边指挥身后的20余名官兵抢占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一边孤身阻挡在了敌军的前进之路上,将士们与数倍于己的印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在少量增援部队的掩护下,一百多人的解放军官兵生生将六百多人的印军打的溃不成军。打死打伤印军20余人,俘虏不计其数。而我军方面祁发宝团长身受重伤,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四名官兵不幸牺牲,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边疆。
进入新时代以后,很多人一直在问,在过惯了和平的生活之后,中国共产党还能记得自己当年的初心,经受得住更险峻的考验吗?而这一次的事件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几位英雄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都留在了巍巍昆仑,成为了任何对手都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更向世人证明了共产党人的血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永远不会丢失,他会向一道纽带般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们,激励着他们继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轮番上台,接受人们的致敬,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这位老人家是坐着轮椅上来的,在领奖期间两次试图站起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一幕,结合她的事迹,实在令人心酸。
老人的名字叫夏森,原中国社科院外事局研究员。这个现年98岁,几乎与党同龄的老人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工作待遇并不差,但这么多年来却一直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省吃俭用多年累积捐出了203.2万元,显著改善了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等地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还被用于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她对自己那么“抠门”,却对教育扶贫事业如此“慷慨”。宁可自己受苦受罪,也不肯让群众受一点苦难,这同样是百年来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百年沧桑,弹指一挥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无论历经多少风雨也不该其志,我们的名字是中国共产党,我们会始终与你在一起。
本文作者@法外狂徒张三
日本全面侵华前期对华态度新探
那场战争治好了“恐美症”中国人从来不吃这一套
中国审判加国间谍鹰酱不爽?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