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前言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由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或其他特殊需求产品和服务



老年人的定义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

  •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

  • “人口老龄化” 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二个方面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传统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新标准),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养老产业定义

赛迪顾问研究认为,养老产业指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提供全方位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养老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养老产业指为个体提供生命保障的相关产业,养老产业不能单一归类于某一产业,而是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狭义的养老产业指服务于60岁以上的老人,面 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围绕医、康、 护、养等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 用、娱、医等物质精神文化多领域产品服务。本报告所研究的养老产业,指狭义的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老龄化加剧推动全球养老产业加速发展

19世纪后期,全球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已成为当前的全球性难题。欧洲一些国家因较低的生育率而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法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老龄化国家。2015年,全球老龄人口数量迎来加速增长的新拐点,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2%。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龄(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0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0%,复合增长率为2.4%。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9世纪后期,全球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已成为当前的全球性难题。欧洲一些国家因较低的生育率而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法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老龄化国家。2015年,全球老龄人口数量迎来加速增长的新拐点,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2%。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龄(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0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0%,复合增长率为2.4%。


萌芽期(2000-2010年)2000年11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27万人,占总人口7.1%,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5%。在这一阶段,养老产业开始初步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始萌芽,养老服务项目开始进行试点经营。受益于人口红利爆发影响,该阶段社会养老压力较小。

快速发展期(2011-2020年这一阶段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从2011年的13.7%发展到2018年的17.8%。中国逐渐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养老政策体系也逐渐丰富。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让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爆发期(2021-2030年)这一阶段,养老产业的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养老产业相关标准基本确立,行业协会的约束基本形成,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基本完成。养老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

成熟期(2031-2050年)
这一阶段,养老产业发展趋向成熟,整体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养老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减速期(2051-2070年这一阶段随着“计划生育”时期出生人群的老去,老龄人口总数相对上一阶段减少,产业增长可能出现减速。

政策支持推动国内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链分析





产业体系全景图

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划分为养老支柱产业和支撑产业。

养老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产业辐射面广,直接涉及的有养老服务、养老用品、老年医疗、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业等。同时,还对上述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如建筑、交通运输、科技、文化教育等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

产业链全景图


上游是养老产品和服务。上游产品服务提供商,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和生活需要,提供金融、地产、用品等产品和服务。未来养老产品和服务将呈现普惠化、个性化、智慧化三化发展趋势。

中游是产品和服务的集成,通过直营店、商品超市、经销商、电商品台、社区、机构等形式触达消费者。企业在完成产品服务的生产后,需要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除常见的营销渠道外,由于养老产业具有一定社会性和公益性,社区和机构成为产品服务集成平台。社区作为平台,能够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产品和服务;机构作为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也是养老产品服务集成渠道之一。

下游是接受服务的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群体大体可分为具备完全自理能力、具备半自理能力和不具备自理能力三大类,不同类别的老年人群具有显著的需求差异。下游的需求反馈是推动养老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生动力之一。





主要环节分析





上游是养老产业的核心环节
养老产业上游承担着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任务,涵盖老年食品、老年服装、老年可穿戴设备、保健品、药品等产品,和助医、助食、助浴、助行、护理、精神关怀、老年娱乐等服务。产品和服务主体通过集成和引流,作用于老年人群,形成闭环。养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养老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上游是养老产业最为核心的环节。

当前养老产品和服务开发较为单一
当前养老产品和服务更多聚焦于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发各类床位建设及配套服务,忽视初老群体,导致了形式过于单调,而多个产品市场未被开发的问题。以旅游、社交、教育、康养需求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例,涉足供应商明显少于地产、金融、用品领域,发展尚不成熟。未来,面对消费升级的变化和健康需求的转型,更需要多样化、专业化、针对性的市场开发。

智能产品不断革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养老产品革新的原生动力。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低功耗的智能健康养老终端、人性化交互的简洁应用平台以及高效的信息架构变成现实。

未来,养老产品将向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室内外精准定位等方向不断完善,突破现有的健康生理检测、监测技术和分析技术。另 外,在5G技术的影响下,养老产品将向实时化、场景化、智能化、定制化等方向发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中游:养老产品服务的集成
中游是传统营销渠道与养老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社区等平台对养老产品服务的集成。当前国内各地方基于本地健康养老需求、健康养老产业状况、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等,探索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除了老人直接进行直营店、网络、电话平台购买的行为外,还有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服务模式、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社区街道医养护一体化模式。


下游老年群体年龄划分造就多层级市场需求
2018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7岁,平均退休年龄为50-60岁,老年生命阶段占全生命阶段的三分之一。将老年生命阶段继续细分,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即生活自理的强能阶段、半自理的弱能阶段和无法自理的失能阶段。在强能阶段,有较强的社会需求、工作需求、教育需求、旅行需求和居家生活需求;弱能阶段则偏向于养护需求;失能阶段则更多依靠医疗机构的医疗和护理。

下游老年群体需求分类造就多样化市场需求
老年人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主要客户,对其需求的全面分析和精准把握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关键。整体来看,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


健康管理及医疗保健需求:健康的身体是决定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老年人对于健康养老服务的主要需求有健康管理需求和医疗保健需求。需要通过采用健康检测预警设备、吃药提醒设备、生活保健设备、康复护理设备以及综合软硬件产品的综合养老解决方案,实现对老人健康数据采集、信息记录和智慧化健康管理。需要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的互联互通及全面对接,为老人营造及时、安全的专业医疗服务。

生活起居及精神慰藉需求: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生活起居照顾、安全保障、社交沟通、文化娱乐等需求。对此,可以使用老人防丢设备保障老人人身安全,使用家庭护理机器人全面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使用家庭娱乐设备丰富老人的生活内容,满足其精神层面的需求。




市场发展及区域布局





市场需求
中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加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长提速、预期寿命延长的发展态势。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增加859万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也从2010年的74.8岁延长至2018年的77岁。预 计在2020年,老年人口将会突破2.5亿人,未来我国老龄人口总量和增速将继续保持增长。


老年人消费力提升,社交娱乐、医疗康养领域消费增速最快
一方面,老年人均可支配消费逐年增长,且增长率较为稳定,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在多个消费领域分布中,医疗社交娱乐和保健领域近三年增长率最高,反映出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关注,形成良好的保养保健消费习惯。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为养老消费增长带来机会。



市场规模
万亿规模养老市场将释放
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促使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养老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2018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达9%,其中年龄在85岁以上的人口总量增长最快。庞大的老年人群规模,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

据赛迪顾问统计,2018年全球健康养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增速达18%,预计2021年超过15万亿美元。


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达7.7万亿元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加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9亿人,占总人口17.9%。据赛迪顾问统计,2018年我国养老市场规模为4.6万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9.8万亿元。


市场结构
家庭养老产品服务在市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养老市场竞争格局总体呈现“9073”结构,家庭养老产品服务占比最大。在家庭养老产品服务市场中,养老用品市场份额最大且发展后劲足。一方面,养老用品受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影响,智慧健康养老用品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养老用品市场需求覆盖率不足20%,仍有约80%的需求和产品有待开发。

产业地产在布局养老完整解决方案中占有优势
当前跨界养老的企业中,地产公司占比最大,包括万科、保利、远洋、恒大、碧桂园、华润等,加速在一、二线城市及发达地区布局养老产业地产。这主要是由于以养老为主题的产业地产区别于普通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具备整体布局养老服务方案的优势。


区域分布
华东地区养老市场发展全国领先
养老市场发展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各地健康养老市场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区域结构上看,华北、华东和西南三地区是中国健康养老市场发展领先的区域,市场总体规模占据全国的领先位置,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8%、25%和17%。华东地区是中国养老市场发展最为领先的区域,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和养老上市公司的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的领先位置。


未来华东地区仍领跑养老市场
未来三年,区域结构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到2021年华东地区仍然领先,华北地区紧随其后。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基础外,这些地区更注重政策创新,助力市场发展。未来,这些区域的养老服务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新兴的产品和服务落地和发展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


市场两点
2023年和2040年将成为我国养老市场发展的重要拐点
一方面,2023年、2040年将是我国新增老年人口的释放拐点。我国出生人口总量曾经历1960-1970年和1980-1999年两次小高潮,即“60后”“80后”“90后”的出生。具有较高储蓄能力的“60后”预计2023年开始老去;“80后”预计2040年步入老年生活,这两部分人群将形成养老市场中的新消费力量。


另一方面,2023年、2040年将是我国养老消费转型的重要拐点。养老市场的消费行为主要由老年群体及其子女完成。无论是2020年开始承担父母养老的“80后、90后”,还是2040年开始老去的“80后、90后”,这代人特有的消费能力、消费观、消费形式,都将为养老产品服务发展带来转变。因此,2023年、2040年将是我国养老市场发展的重要拐点。

“80、90后” 消费能力将超市场预期,成为养老消费新生态的撬动者
“80、90”后 对养老的不同认知和消费观,将为市场来带超预期的消费能力。未来理财意识、互联网思维、高性价消费形态将进一步撬动养老市场。






发展模式及难点分析





进入模式
养老产业投资过万亿,进入者中跨界资本成主力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政策鼓励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不断显现,多个领域的企业纷纷涉足布局养老产业,形成六大市场主体。



在技术演进及消费升级背景下,企业跨界现象频发,构建产业生态圈趋势明显: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前海安测等科创企业,还是万科等地产企业,接连投资覆盖不同产业领域,助力延长产业链。

经营模式
企业聚焦核心竞争力,并持续拓展业务

多业务结合开发养老产品服务,形成综合性服务方案
中国养老产业目前有三大经营模式。一是载体运营,载体运营又分为纯自营与合作建设;二是设备运营,设备运营又分为直接相关与周边配套;三是服务运营,即基于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衍生的服务。当前我国养老领域企业的经营边缘不断模糊化,从单一服务商逐渐向综合性服务商转型。


商业模式
多种模式为企业盈利提供新思路

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产品服务质量是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养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经营、实现成本和利润的制衡,因此重点要素的把握成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对成本、质量、价格的把握是企业的重要竞争力,成本影响产品质量,质量决定产品价格并最终产生利润。


具体来看,一方面,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大部分来自于人才和生产环节;另一方面,如何满足老年人对产品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等潜在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点。





难点和突破





行业标准、行业组织发展滞后
行业标准是需要的,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行业监管的重要通道。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完整的行业规范。在初步发展阶段,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参考其他老龄化成熟的发达国家养老制度,结合国情制定政策领导;另一方面,需要行业经历沉淀过程,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行业标准。从企业、到地区、到国家标准的过程,符合初期阶段粗放发展的特点。

未来突破口:
  • 借鉴海外发展经验,如日本的银发服务振兴会,立足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实际,发展行业横向联系组织,打破企业之间的隔阂,突破传统行业界线,提升行业规范程度和服务质量。

  • 加快国内养老龙头企业的培养速度,以企业角度发现行业规律、行业特点,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


医疗属性缺失
医疗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养老服务市场中仍有一定缺失。大部分产品和服务更偏重于护理功能,针对失能、半失能、慢病老人的医疗产品不足。随着“医养结合”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让医疗和养老更好的结合成为解决现有养老问题的发展重点。如何使医疗资源更好地下沉,实现医疗资源的流动性、适用性,解决医生、护士的服务限制。同时,如何解决医疗服务支付端困境,也是医养结合发展的关键。解决支付在医保、长护险、个人支付三个分流口的分配问题。

未来医疗养老深入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医养结合”从初步阶段向深入融合的阶段发展,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医疗资源的广泛覆盖。 

  • 加强机构、社区医疗功能建设。加强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基础培训;建设康复中心,强化术后恢复功能;与医院建立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人才招引难
养老人才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养老专业化人才严重匮乏,面临招人难、留人难、发展难的困境。其背后的宏观原因是我国劳动人口红利的下降,但社会地位低、养老服务培养体系不全面、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仍然是养老人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未来人才发展的突破口:
  • 强化养老人才梯度化培养。一方面,丰富养老康复、护理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适用性。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资质的人群,中小学以下、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设立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培养目的,全方面支撑养老产业发展。 

  • 强化职业保护。普及对养老护理人员职业的认知,建立诚信服务体系,提高社会认可度。对养老产业的专业护理人员给予充分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


长期薄利
目前国内养老产业总体上属于朝阳产业,但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一方面,国内养老产业的多数消费群体受“高存款、低消费”和“子女消费为主”的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刺激和提升。另一方面,多数项目仍然缺少清晰、可持续、可推广的商业和盈利模式。

未来可持续营运模式的突破口:
  • 提升服务质量。对轻资产运营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类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养老服务质量。企业要不断探索服务的专业性、精细化,满足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 

  • 实现盈利的可持续性。受到养老公益性特质的影响,当前养老产业很难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因此,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注重成本控制,积极研究区域特点、服务情况、养老需求,叠加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保持盈利的连续性。 

  • 在B端客户开发的基础上,加大C端推广力度。企业应提前布局C端市场,随着智慧养老概念的清晰、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产品功能的完善、网络建设的普及,C端将是下一个爆发的市场。






结论





养老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以后步入“边富边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养老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整个产业的推动处于探索阶段,纵向各产业体系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并未完全打通,横向养老产业的发展未能实现需求的全覆盖。随着养老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未来市场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企业将不断迎合市场变化,拓展多维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市场需要进一步培养孵化
从企业发展看,以养老用品企业为最大比例。养老地产发展的下行,主要是由于养老地产投入大、投资期长,且高端养老地产项目已经趋近于饱和,需要地产商融合产业转型做出战略调整。反观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养老金融方面,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仍以基本养老保险和年金业务为主,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尚不充分,因此养老金融产品需要根据老人的需求,更具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扩大养老市场;养老服务方面,在养老护理服务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咨询服务等,还需要向专业化、多样化和高质量发展。

社区变量影响巨大
当前,从需求来看,我国老年群体相比较于国外老年人口具有特殊的广场舞、太极拳等活动需求,而这些活动通常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从供给来看,我国家庭结构不断缩小,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数量逐步攀升,老年人生活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成为了重要的服务平台。养老社区能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能够精准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是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力量和资源的凝合剂。





建议





挖掘养老需求,践行普惠化发展
企业应该重视老年人的需求挖掘,考虑到老年人分散活动的社会属性,区别于年轻人的集聚状态,充分激发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想象力。根 据老年人的不同生命阶段特征,包括强能、弱 能、失能三个阶段,设计企业的活动方向,实现医、养、护多维发展。同时,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内控,控制成本,在创新发展的同时紧扣“普惠”,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深化技术结合,践行智慧化手段
未来三年是我国应对老龄化困境的战略准备期,也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加速发展期。一方面,智慧健康养老与信息技术产业、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化,跨领域合作的空间将大幅提升。同时融合创新将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在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服务运营方面的优化。另一方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将逐步完善,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等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多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效率。企业在突破产品智慧化的同时,需要关注产品反馈,提高老年群体对智慧化产品的接受程度。

拓展业务边缘,践行生态化发展
受到养老产业公益性、普惠性等,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等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相较于其他行业发展较慢。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企业应更注意生态化发展。在建立自己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后,应当适当拓宽在相关领域的布局,撬动合作伙伴的能力,突破现有的产业合作边界,形成闭环的养老产品或服务生态,提升企业的经营延续性和盈利能力。

本文内容摘自满天星

THE END


近期推荐

★ 越来越多老人选择“新型养老”,既不用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子女

★ 中国式养老深陷困局:人到老年,怎么养?怎么医?

★ 太露骨,竟然画出无数成年人的秘密!

★ 收藏|边学边做,爸妈居家照护100条

★ 71岁上班,96岁失恋,100岁获奖,忙到没有时间去死,她的人生有多高级……

★ 没天理?月收费13000元,还要老人做家务,日本这家老年住宅入住率却高达9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