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学霸当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壮骢妈 Legal观察 2024-04-18


咳咳,本篇文章不是说我自己啊,是说我的爸爸妈妈。【其实也可以变相的认为是在自我吹捧】

之所以写这篇,是看到咪蒙顾问团里咪蒙正在征集这个话题,我也就发表了一下自己的亲身体会,结合后面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发现学霸的父母还都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呢,当然本文只能结合自己的个人体会,写一下我的父母是如何对我和我妹进行教育的。

【我是法大的本硕博,中国社科院的博后,我妹是昆士兰大学的博士】

01

本身热爱学习,爱读书


印象中,家里最多的财物就是书了。没上学之前,爸妈就教会认字了,从此在读书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带着来北大医院看眼睛的时候,医院门口有一个卖书的地摊,每次都缠着父母要买一些回去。都不记得自己还要过什么其他的东西了。估计要别的,爸妈也不给买。所以积攒了好多的小人书。

后来有一阵子流行用挂历纸编帘子,我妈把这些小人书(那会我应该已经好大了)都搓了帘子,还让我心疼了好久。

我妈也特别爱看书,家里有很多她看的书,我也经常蹭着看。有的书她还锁到柜子里,怕我看了。殊不知,我都趁她不在家的时候,把柜子上面的抽屉抽出来,直接伸手进去把书掏出来看,等她回来之前再恢复原样。那些书应该是她认为少儿不宜的,我现在都忘了是有哪些情节是少儿不宜的了。好像有聊斋啥的。

这个爱读书的习惯,一直在我家传承呢。现在的俩娃,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看书,你看你的,我看我的。

【姥爷说,看着两个书虫子】


02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在说终身还有点远,但从已过花甲的老妈身上,这种好奇心,这种探索世界的愿望是一直非常浓烈的。

我妈喜欢摄影,这个爱好应该是在她少女时代就养成的了。也陪伴了我和妹妹的成长。那时还是老式的海鸥相机+乐凯胶卷的组合。印象中我妈还自己冲洗照片,在一个屋子里安了红色灯泡,一张相纸在水里面抖抖就慢慢出现人像了。

上下学的路上还帮我妈捡过烟盒,把里面的锡纸弄出来,做反光板。

后来数码相机出现了,PS出现了,我妈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给她换个新手机,把手机照相的所有功能都开发出来了,发到她们的摄影群里,引发大家的惊叹。感觉她可以给手机做代言了。

最近又迷上了美篇,就是用在线图文的方式制作属于自己的公众号文章,还有配乐。经常一个人躲在屋里,带着老花镜,对着手机折腾好半天。然后甩到各种群里一个链接。【老年人长时间玩手机,是不是也对眼睛不好呢?】

不过很遗憾的是,我妈擅长的东西,目前我和我妹都不擅长,比如,手工。

【我妈给壮壮做的老虎头鞋】

从小就是我妈做衣服给我们,她出差去北京的时候看了有什么好看的样式,回来就动手做了,家里经常响着咯噔咯噔的缝纫机声。我手笨,缝个扣子,都要把手扎破的那种。


03

关心孩子的成长重于关心孩子的成绩


印象中,好像就一年级的时候对学习有过吃力的感觉。这也是我妈说的,说刚上学的时候因为年纪小,写字慢,作业做不完还哭鼻子。后面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比较顺利的。

考试卷子让家长签字写评语,我妈永远是:

希望老师严格要求

一百年不变。现在我给壮壮签字的时候,觉得这句话是最正确不过的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

爸妈好像从来没关心过我的成绩。就连上高中的时候,一次中期考试,物理才考了70多分(满分150分),物理老师是班主任,自习的时候转到我身边,说:偏科偏的有点严重啊。记得是自己去书店买了好几本习题集,一个假期全部做完,好多知识其实都没太理解,但知道了做题的套路,以后物理考试基本上都是一百三四十分了。

现在回忆起来,就这样的严重情形,爸妈好像也没说过我什么。

现在对壮壮也是,我从来不想把重点放在他是否考了满分,我只是想知道他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有没有发现好玩的事情,有没有帮老师和同学做了点什么。

从小上到博士后的经历,告诉我成绩其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了学习的意义,你是否真正的爱上了学习。如果你一直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学呢,那既不会自我驱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更收获不到学习的喜悦。


04

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事情,就尽量支持


小学的时候,特别流行山地车,我跟爸爸说过也想要一辆。就没有下文了。直到快过年了,我爸神秘兮兮的把我领到另一间屋子里,哇,一辆崭新的山地车。从此飙车、撒把,玩的不亦乐乎。

上高中的时候,高一就要分文理科,开始想学文科,就报的文科。过了几天,一想到还要学政治,就脑袋疼,想学理了。我爸就跑去跟老师磨了半天,改成理科了。

没想到最后还是学法律了。一直到博士,还在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过高中理科的那些逻辑思维的训练,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自己写东西不太吃力,写的还可以,也跟小时候读书多、学理科有一定关系吧。

后面我考研、考博、甚至进博士后站研究,父母都是无条件的支持,我爸每次打电话就问一个问题:还有钱吗?还需要多少钱?

只有从检察院辞职的时候,我妈都挺支持的,我爸有点小唠叨:人家说公务员马上涨工资了呢!其实我知道他是舍不得让我放弃这么体面的工作。

后面创业的经历,也是各种呕心沥血,两边的父母也都非常支持,帮我看大小娃。就是加班加的比较狠的那段日子,家里人都觉得我的身体会受不了的,对我各种洗脑。婆婆会默默的将《女白领35岁加班猝死》之类的文章转到我家群里。

等我终于离开了那个繁重的工作,家里基本上是普天同庆,庆祝我又回到了人间。


05

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几米说过,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同样,家长身上的优点,也会在孩子身上进行传承。妈妈的爱学习,爸爸的助人为乐,是我家永恒主题。这些年找我爸帮忙的,或者我爸主动要帮的,不计其数。他从不觉得麻烦,乐在其中。

高中时,我走读,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住校。家里有了什么新鲜的水果、做了什么好吃的,我爸都让我晚自习的时候拿到学校跟同学们分享。高中毕业大家都上大学了,我家离车站比较近,每次同学们返乡的时候,都把我家当成一个固定的据点,吃个饭,借个自行车,爸妈都是乐此不疲。

得知高中班上有个同学家境不好,要休学,我爸连夜骑车去人家家里送了几百块钱。本科同学考研考的自费的,没有学费,跟我爸妈一说,就把钱拿出来了,让同学工作了再说。

帮助别人是一种习惯。当你从小就看到父母在忙着帮助他人,自然就会形成这样的习惯。不会觉得累和苦,觉得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So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教育,而是自己是怎么做,是怎样对待自己、对待家人、对待他人的。

孩子会复制你的模样,也会复制你的行为。

最好的教育不是教,而是做。


一个连看电影都不忘思考法律问题的公众号





推荐阅读:

1.《离开还是坚守——检察官离职意愿调查三部曲》

2.《检察官幸福感调查三部曲》

3.《女检察官转型三部曲》已连载完毕,

关注本号,选取“实证调查”/"故事大王”菜单即可一览。



为苹果用户贴心准备的,多谢!

欢迎评论、留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