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A的一封信——选律师时需要注意的四大问题

2018-04-10 壮骢妈 Legal观察


本文原载于无讼法务2017-02-13,在此表示感谢。

亲爱的A:


作为法务,你每天忙于各种内部外部事务,合规、应诉,大事小情、事无巨细,都需要事必躬亲。每次聚会时都听你感叹时间都去哪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抱怨怎么才能找到一个靠谱点的律师呢。


非常感谢对我的信任,让我还有机会将过去的一点点工作经验稍作总结。的确,在过去的工作中,无论是线上匹配还是线下的招投标,曾与上千名律师打过交道。什么样的律师才是最适合这个案件的律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个律师靠不靠谱、专不专业?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律师能力评估、律师选任工作。


之前也跟很多法务朋友多次交流过此类问题,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选律师的时候怎么能找到合适的律师呢?有的律师来自于逼格非常高的律所,是不是自然就应该是非常优秀的呢?有的律师写的应征材料非常漂亮,是不是经验就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呢?有的律师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强,是不是能跟法官有更有效的沟通呢?


我会竭尽所能,帮你梳理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律师才是最适合您这个案件的律师。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


名气名气大就办案能力一定强?


律师能力如何来评价一直是这个行业的难题。作为当事人,能获取的信息渠道有限,往往就知道哪个律师打过哪个官司,在报纸上、电视上出现过,上过新闻联播,是微博上的知名大V。


当然,个案的办理能力突出或者在行业内的美誉度比较高,可能反映出律师在某一个领域比较知名、专业,但当事人如果仅从这些要素来选律师,而不考虑自己案件与该律师的专业领域的对应程度,结果可能不会像预期的那样美好。


比如,我们之前的一个企业客户,遇到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一审的时候由自己的法律顾问代理,败诉,二审的时候找了一个知名的博主,结果还是没能扭转败局。究其原因,这个案件涉及的是较为专业的商标法问题,二审的知名律师擅长的领域是刑事领域,虽然二审时律师也很尽职尽力,但无论是证据材料的准备还是应诉策略等,都已经超出了其的能力范围。再审阶段,企业已经认识到必须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来解决问题,但再审程序启动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不如一审的时候就直接找到相应的专业律师代理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专业化,是未来律师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法律法规的立法爆炸,必然会导致律师在某一专业的深耕会耗费非常大的精力,要求律师提供跨专业的服务将会是一种比较低效的处理手段。因此,评价律师是否适合当下的纠纷处理,最重要的不是看其名气,而是看其是否该领域的专业律师。


2


万能常年法律顾问就是哆啦A梦?


上个例子中也反映了常法在企业日常管理和诉讼应对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选择常年法律顾问的时候,就不仅是要解决日常的合规、培训、谈判等工作,对于出现的诉讼情况,往往第一时间就想到常法。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例子,也是企业聘用的常法在日常管理活动中非常优秀,对企业的配合度也非常高,但在解决诉讼问题时,可能就不如一名专业的诉讼律师更加有经验、处理效果更好


这个问题,也与律师的分工和精力分配有关,担任常年法律顾问的律师,往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尤其是合同的起草、审核、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对企业内部事务的了解程度比较好,但恰恰是非诉方面投入精力比较多,也导致其在诉讼应对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力有不逮的情形。


比如另外一个企业客户,选择的常年法律顾问在一起股东出资纠纷诉讼中,不能准确的评判案件的发展趋势、争议焦点、取证需求,虽然其承诺可以在律所内部邀请诉讼律师组建诉讼团队,并请涉诉地的分所团队也参与到案件处理中。


这种组合反映出律师已经非常尽职尽责了,但从效率和组织效果上看,可能不如在涉诉地选择一个专业的诉讼律师团队处理更加高效,结果也更加可预期。因为,诉讼律师常年沉浸于诉讼案件的处理,对如何准备法律文书、如何提炼案件焦点、如何固定证据、如何与法院法官更加有效沟通,常年浸淫其中,也就更加高效和专业,尤其是处理过某类案件之后,对该类案件的办理思路、常见问题,已经胸有成竹,处理类似案件时,自是手到擒来。


因此,对于诉讼案件的处理来说,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诉讼律师可能会事半功倍


再如,我们在帮一家企业做律师选任时,该企业提供了候选律师名单,我们通过客观数据的评估,发现该律师的执业范围是非诉领域,相关案件处理经验基本空白,且还出现过代理本律所起诉客户不付律师费的情形,客户关系较为紧张,等等,将上述意见提交给客户后,客户及时扩大选任律师范围,让更加合适的律师可以进入合作的视野。


3

地域律师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接下来,你肯定会问了,对诉讼律师而言,是不是只要其处理过某地的类似案件就能证明其专业性,就肯定能搞定其他地方的类似案件?当然,如果有处理类似案件的经验,在处理新的相关案件时,会更加高效。


但对异地案件来说,即使律师处理过类似案件,其在跨地域作战时,往往因为沟通渠道、当地相关政策知晓程度等方面的问题,不如当地一个有类似经验的律师能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


因此在同样两个律师都有类似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推荐当地的律师进行代理,即使异地律师可能名气更大、专业度更高。当地律师办理当地案件更加有优势,一方面是成本上的考虑,当地律师应诉,不会涉及到差旅等额外的费用支出,也更加节约时间,对企业、对律师来说,都是非常经济的选择;另一方面,当地律师的地缘优势会更加明显,无论是取证途径的挖掘,还是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建设,都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工作,不需要像外地律师一样重新进行开拓。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适用于大部分的民商事案件,但专业要求较高的知识产权案件、刑事案件中,地域优势可能不如专业优势、价格优势等体现的明显,故律师选择上,可能会视成本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来选择当地律师还是异地律师。


4

价格律师报价越低越好还是越高越好?


在选律师的过程中,法务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价格问题,法律服务一种智力成果的积累,往往不是可以量化评估的,很多律所采用工时制来进行评估。但同一单位时间内,凝结的不同层级专业律师的无差别的劳动,可能很难有形化。现在提出的律师分级出庭试点,也是想对律师的能力有更好的评价,能让律师的价值更好的外化出来,但相关评级、评价方法如果不够客观、合理,就无法将律师的实际价值与级别挂钩,也就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意义。


很多法务可能会遇到:一次招标中,两名专业程度看上去差不多的律师团队,一个报价3万,一个报价30万,有十倍之差,这是怎么回事?是律师行业水分太大了,还是存在不正当竞争的地方?需要说明的是,律师的报价相关因素很多,我们会在后面进行专门的讨论,但核心一点就是靠谱的律师报价往往不会偏离正常的市场价格,那些明显偏高或者偏低的价格,都需要引起法务的重视。


例如,一个企业在招募常法中,从价格优先的角度选择了低价律师,但该律师之所以报低价,目的是想进入企业的供应商库,可以有后续的案件合作,所以虽然其入库的价格很优惠,但后续大量案件中报价并不十分友善、配合度也并不高,但企业已经丧失了其他的选择机会,与该律师的合作也如鸡肋般并不愉快。所以,企业在评估律师报价是否合理时,一定要首先评估该律师是否专业,甚至专业度是评估律师价格的重要基础。


亲爱的A,不知道上面几个问题是否能解决你的疑问呢?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早日找到跟你并肩战斗的战友!


       此致

敬礼!

 ——在法律之路上渐行渐远的壮骢妈

2018年4月9日


即将刊发:

1.《律师与客户交流应当注意的四个细节》

2.《作为新手律师,怎么搞定你的客户——客户选择律师的五大标准》


关注本号,第一时间获取更新

一个连看电影都不忘思考法律问题的公众号

推荐阅读:

杀破狼·贪狼丨跟未成年人少女发生性关系一定要坐牢吗?

面对家暴,你可以更勇敢!

猴神大叔如何才能合法的拥有小萝莉?

《战狼2》中吴京的罪与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