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富年先生谈老汪派著名须生王凤卿

陈富年 京剧三鼎甲 2022-05-0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345ouolk6
王凤卿《取成都》唱片

【西皮慢板】

听说是一声要饯行 好一似狼牙箭攒心

舍不得成都花花美景 实难舍西川老少子民

含悲忍泪换衣襟

【西皮原板】

辞别了宗兄就要起行 但愿你把曹早扫尽

【西皮二六】

但愿你在此享太平 但愿你各国把供进

但愿你天降福禄亚似个尧君

西川文武刀刀斩尽 尽都是些贪生怕死臣

王失去西川无怨恨 望宗兄开恩照看

孤的这些好子民



王凤卿(1883—1956)是科班出身,名旦角王瑶卿之弟,幼习老生,嗓音嘹亮,专学腔调高昂的汪桂芬一派。他为人朴直,只顾钻研戏曲,在社会交往中很少谈话,故有些人,说他有傻气,有位爱好戏曲的四川人见他诚实寡言之状,戏呼之为“瓜娃子”(四川人喊傻小子为瓜娃的。)殊不知美玉尚在琢磨,未尽现其光芒。


后来经他勤苦地练习,把嗓子练得高音宏大敞亮,低音厚实响堂,尤其善于运用中气,于是搭班演出,把所学汪桂芬的一些戏在台上施展,如象《取成都》、《文昭关》、《浣纱记》、《硃砂痣》、《斩华雄》、《战长沙》等剧,都能掌握汪桂芬的独特技巧;


尤其是在《取成都》中刘备说要饯行时他所唱的“听说一声要饯行”一段,完全用饱满的中气翻高唱出,真是响遏行云,在《文昭关》中五更时所唱的一段很快的〔原板〕,也充分地表达出伍员满腔的怒火。这都是他平生的杰作。




这两段腔中,《取成都》是“人辰”辙,因为王凤卿惯用脑后音,若逢“一七、人辰”辙就可以尽量发挥他的能力,故这段正合他的条件。他在第一句末尾的“要饯行”三字和第二句末尾的“箭穿心”三字都是运用底气经过脑后奔放而出,所以能够声震堂屋,非常响亮。第三句末尾的“花花美景”不但脑后音用得漂亮,并且腔也别致不同一般。从转〔二六〕起一直是含愤的心情,却含而不露地向刘备陈述甚为得体。


《文昭关》是表现伍员彻夜未眠的心情,故唱到“五更天”时一个拔高的腔劈空而来,下面接唱〔原板〕层层加快,到了“父母的冤仇化灰烟”时形成二黄〔垛板〕,及至唱到最后“心怎甘”三字时,他的表情是二目圆睁,用双手攥拳在桌上捶打,绘声绘色,非常动人。



王凤卿梅兰芳《汾河湾》剧照


自他在北京享名以后,上海丹桂第一台约他去唱,并约梅兰芳同去,那时梅兰芳刚露锋芒,所以到了上海只挂二牌,与王凤鲫合演《汾河湾》、《武家坡》、《打渔杀家》、《法门寺》等剧,俩人均受到好评。


这次演毕,回到北京后,声誉更见提高。后来梅兰芳名满全国,仍与王凤卿合作,王不过退居第二牌,然仍受观众的欢迎。梅所编的新戏如《牢狱鸳鸯》、《太真外传》、《西施》等都请王担任要角,王与梅合演两本《西施》时,王演范蠡,在二本的最后范蠡退职带着西施同泛五湖一场,王用了类似“娃娃腔”的调子,在高昂奔放之中,包含着清越爽朗的风味,表达出范蠡与西施泛舟同游的快乐情感。难能可贵的是,王仍在汪派腔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内容和人物的需要进行再创造,使唱腔变为潇洒畅快的韵调,这是大胆别开生面的作法。


长按正下方二维码可关注“京剧三鼎甲”微刊 订阅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