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教训仍未远去,大口吃进的融创要悠着点!
8月3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成功发行10亿美元两组高级债券。加上7月25日的5亿美元股权融资,10天内,融创融资超过100亿元。
而融资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降低公司负债率。融创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融创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21%。不过,这似乎并没有拖慢融创大举吞并的步伐。最近,融创因一口气买下万达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份而着实火了一把。在这次“万富融”并购交易中,融创最终花费438.44亿元。相比7月10日融创与万达双方的协议,13个文旅项目“涨价”142.69亿元,并且万达也取消了之前予以的委托贷款,看似是一个“吃亏”的协议。
不过再细算下,这次交易的项目大都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总面积达到了4800万平方米,每平米收购价格不到1000元,这个价位应该不算高。其实,市场也对这次交易反应积极,融创的股价上涨达14%。这也说明,市场认可融创在地产领域的能力,并且也看好这次主要涉及到房地产的并购。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疑虑,据初步统计,最近一年多来,融创的并购金额超过了一千亿元,融创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持这些并购呢?
2017年上半年,融创合约销售金额达1118.4亿元,同比增长89%,归属于融创的权益合约销售金额达770.6亿元,其中,6月份新增预定销售金额为人民币291.2亿元,同比增长116%,合同销售金额为285.4亿元,同比增长100%,创下月度合同销售金额历史新高。表面看起来,这半年的公司业绩似乎为近期的多项收购提供了支撑。不过,截止到2016年年底,融创中国总资产2932亿元,总负债2578亿元,总资产负债率约88%,其中有息负债1128亿元,有息负债率38%。对比三大地产企业恒大中国、万科和融创中国,融创中国的净负债率最高,达到121%。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在“万富融”交易中,貌似文旅项目涨价了,但是孙宏斌肯定也长吁一口气,毕竟总的现金流压力变小了。根据其报表,截止到去年年中,融创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没有超过过230亿元,股东权益总额最高的时候也只有266亿元,近期超过千亿的收购举动无异于蛇吞象,不得不靠外部融资,同时,公司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外界对其现金流的怀疑。
这种担心非常有必要。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加息,央行也开始收紧人民币流动性,作为金融化程度非常高的一个行业,房地产肯定会率先受到流动性趋紧的压力。另外,由中信建投承销和国泰君安管理的融创100亿元公司债被终止发行;惠誉、标普下调融创中国信用评级,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这对于亟需资金的融创来说,感受肯定点滴在心头。
7月25日,融创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每股18.33港元配售2.2亿新股,募集资金约40.3亿港元。虽然配股融资可以补充现金流,增加净资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负债率,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公告当天,融创的股价下跌近8%。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10日至7月25日,虽然市场上不看好融创的声音层出不穷,但融创的股价一直呈上升的趋势。该次融资折合约34.7亿人民币,不及收购文旅项目款项的零头。公告中并未明确说明融资的目的,但是融创的资金是否真如孙宏斌所说的那样充足,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成功的并购能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业绩,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如果四处出击,就会给企业现金流和管理都带来极大压力,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一些企业为扩张规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仅在本行业大量并购,而且还不断进入新行业,跨行业进行混合并购。一些企业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使其分散经营风险,但殊不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也会加大,企业会因为人力、财力、物力的分散,使得支柱产业达不到相应的规模而失去竞争优势,而且在新的领域竞争中优势又不明显,沦为中庸,这就陷入了多元化经营的陷阱,降低了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间达成并购协议远不能认为交易已经成功,除了前期需要支付的对价之外,更大的成本也许来自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如何处理与目标企业管理理念差异、公司文化差异等问题都是易被忽略或者低估的风险,并且会直接影响以后公司的效益。
所以,企业的领导层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整合不同行业的并购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行业内的企业并购已经不易,跨行业并购更应该谨慎。一项针对并购失败的调查显示:全球并购失败案例中,有约80%的失败原因直接或者间接与企业整合出现问题有关。
另外,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房地产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刚刚结束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可以预见,对于房地产的融资将只会紧,不会松。虽然孙宏斌说过“未来最看好五大领域:房地产存量市场、金融、资源型行业、大娱乐、大健康”,这正符合中国消费升级,大娱乐消费时代的到来,但是,乐视也曾经描绘过灿烂前景,其结果如何呢?因此,融创一定要重视风险管理,要脚踏实地,量力而为,尊重市场规律和其他股东利益,不要成为地产界的“乐视”。
【专家简介】卞永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曾在德勤、新加坡电信等公司任高级经理等职位,从事项目管理、 财务咨询、战略咨询等工作超过15年。
陈治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文中未标明出处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