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金走了,他在中国的最后一次演讲是讲人类的未来

2018-03-14 经纬君 中新经纬


据外媒14日报道,知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这一消息已经得到霍金家人确认。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


资料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其生前因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将近半世纪的时光都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但他仍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而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对于科学传播的贡献可能更大。霍金的代表作《时间简史》(1988),凭借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构思,给读者展现了宇宙的波澜壮阔和科学之美,大大提升了公众对于科学的兴趣。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


对于他的逝世,中国外交部今日也做出了回应。发言人陆慷表示:


霍金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斗士,为科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霍金先生生前曾三次来华,中国领导人曾会见他,中国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们也同他进行过愉快的交流。


霍金先生关心中国的发展建设,对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也十分喜爱中国文化,曾十分坚持、并最终在助手的帮助下实现了登上长城的愿望。


我们对霍金先生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霍金先生和他作出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 


在2017年11月5日的腾讯WE大会中,霍金进行了独家视频演讲,这也是他在中国的最后一次演讲。

 

在演讲中, 霍金提出了两个问题:人类的未来会怎样?为什么要去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他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1、地球未来可能人口过多,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移民其他星球。


2、他提出研发一种新型探测器,理论上速度可达光速的五分之一,将大大推进人类对于外太空的探索。

  

以下为霍金演讲内容:

 

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欢迎来到腾讯WE大会。

 

我今天的演讲,是关于在宇宙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最好地阐述,我需要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思考人类的未来,二是研究我们探索太空、寻求其他潜在宜居星球的选择。我今天的目的,是问大家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够确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类的未来达到尽可能完美?其次,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过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长率是指数级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长。目前这一数值约为1.9%。这听起来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着,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2022年,我将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这段历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时膨胀了四倍。

 

资料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样的指数增长不能持续到下个千年。到2600年,世界将 “摩肩擦踵”,电力消耗会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吗?难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对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那些被剥夺权利地位、走投无路的人来说,新世界成为了他们的乌托邦。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

 

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进化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出现。不过,如果概率很低,那么出现生命的两个星球间的距离,可能将异常遥远。

 

在太阳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显而易见的选择。水星和金星太热,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气体星球,没有坚实的表面。火星的卫星非常小,并不比火星本身更优。木星和土星的一些卫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卫星之一欧罗巴,它的表面是冰层,但其下可能会有液态水,也就可能会孕育生命。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种可能?是否必须登陆欧罗巴,然后钻一个洞?


资料图 来源:新华网

 

星际航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所说的长期,是指未来二百到五百年。


但是,还有另一种选择。去年,我与企业家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一起,推出了长期研发计划——“突破摄星”,目标是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内,我们将向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送一个探测器。

 

“突破摄星”是人类初步迈向外太空的真正机会,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这是一项概念验证的使命,其中涉及三个概念:迷你太空飞行器、 光动力推进和锁相激光器。“星芯片”是尺寸被缩小到仅几厘米、但功能完备的太空探测器,它将附着于“光帆”上。

 

“光帆”由超材料制成,重量仅有几克。我们设想,一千个由 “星芯片”和 “光帆”组成的纳米飞行器将被送入轨道。在地面上,激光器阵列将共同形成一道超强光束,光束穿过大气,以数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这项创新背后的想法,是以光束来驱动纳米飞行器的前进。这样产生的速度虽然不及光速,但也能达到其五分之一,约合每小时1亿英里。这样的系统可以在一小时内抵达火星,几天内到达冥王星,一周内就可以追上并超过旅行者号探测器,并在仅二十年后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重要的是,“星芯片”的轨迹可能包括“比邻星b”,这颗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宜居带的行星,与地球的大小类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摄星”与欧洲南方天文台携手合作,进一步探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宜居行星。

 

目前看来,这些都可能成为现实。但我们也看到重大的挑战。1吉瓦功率的激光器仅能提供几牛顿的推力,不过因为纳米飞行器因为只有几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纳米飞行器必须经受极限加速、极寒、真空和质子,以及与太空粉尘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于大气湍流,将一套总量100吉瓦功率的激光组瞄准太阳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还有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让数百道激光穿过大气波动时聚合,如何推动纳米飞行器又不烧毁它们,如何让它们瞄准正确的方向?此外,我们还需要让纳米飞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环境中工作二十年,这样它们才能将信号传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

 

然而这些都是工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而工程挑战往往最终都会被解决。随着技术进步日趋成熟,我们可以展望更多令人兴奋的使命。如果“突破摄星”计划能传回毗邻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图像,这对人类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希望我已经解答了我演讲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人类作为独立的物种,已经存在了大约二百万年。我们的文明始于约一万年前,其发展一直在稳步加速。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一百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

 

感谢大家的聆听。


点击上方图片参与活动,爆料有奖!

再看董明珠雷军的10亿赌约:谁输谁赢,结果还重要吗?


首套房贷利率连升14个月!贷100万30年利息比去年多近22万


22年前欠下4万5,现在要还27万多!网友:合情合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