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食言,小米IPO“躁动”
在之前的市场传闻中,关于小米估值曾有多个版本,从6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不同版本相差甚远。
今早9点58分,在一个有499人的微信群内,小米创始人雷军将他写的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链接“甩”了进来,一句话也没说。随后,群内成员纷纷向他送上祝福。在此前大约2个小时,小米准备上市的传闻落定。
5月3日,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小米已正式提交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这意味着,从2017年底开始的小米赴港上市传闻今天终被坐实;这也意味着,在2016年3月声称“小米五年内不上市”的雷军,食言了。
2017年12月15日,雷军提前一天在小米公司庆祝48岁生日。中新经纬图
招股书披露多项数据,董明珠雷军10亿赌约要兑现?
小米上市,不少人却想起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一段话。今年3月,董明珠回应与雷军的10亿赌约时,特别提到,“他(小米)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销售,笑死了。”
不过,可能令董明珠当时没想到的是,仅仅2个月后,小米就迎来了IPO,启动了上市步伐。而随着招股书的递交,小米多项数据也呈现的公众面前。
根据招股书草拟本数据,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于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
董明珠、雷军在参加集中采访活动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招股书中,小米还披露了上市前的持股比例情况。其中,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
小米拥有庞大且高度活跃的全球用户。截至2018年3月,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了1.9亿,用户规模、活跃度、使用时长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互联网公司水平。
招股书数据显示,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增速非常强劲。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40.5亿元、91.5亿元、320.8亿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场收入更是同比暴涨了250%。
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对于小米是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产生过争议。
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等同于小米是谁?而最权威的回答者,只能是雷军。
在上述公开信中,雷军再一次表明,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商业模式是‘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他说。
不过,招股书显示,小米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显示,小米智能手机收入由2016年的288亿元增加了65.2%至2017年的806亿元。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机部分分别贡献其总收入的80.4%、71.3%及70.3%。
资料图 中新经纬 常涛摄
IoT(物联网)生活消费产品收入由2016年的124亿元增加了88.9%至2017年的235亿元。最为关键的,互联网服务部分收入由2016年的65亿元增加了51.4%至2017年的99亿元,主要是广告及游戏业收入增加。2017年,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为8.6%。
尽管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少得可怜”,但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小米盈利的重要来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4.7%。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分别为20.8亿元、42.1亿元、5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3%。
在投入方面,招股书显示,小米计划将30%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那么,小米究竟是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衡量一家公司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一看产品是什么,二看互联网业务收入的占比。“要知道苹果从来没有自称是互联网公司,华为也没有,如果简单包装下就自称互联网公司了,那互联网公司的概念就太泛化了。”他说。
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小米一直在尝试摆脱“硬件公司”的形象。在今年4月底,小米IPO前的最后一场手机发布上,雷军公布了一个重要信息: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其实是小米对外界表明了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一家硬件公司,不单纯靠硬件获取主要利润,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看清小米的商业模式。
李易也指出,小米声称是互联网公司意在向资本市场讲商业模式的故事,而互联网公司的标签或许能给小米在资本市场带来较高市盈率。
在公开信中,雷军说,尽管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估值与上市的前景
公开报道显示,此前,雷军至少在三个时间点透露过“小米五年内不上市”的说法,分别是2012年、2014年和2016年。不过,这一口径在2017年11月份发生了变化。当月,雷军公开表态称:“我觉得我们会到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IPO。”
今年3月,独立TMT分析师付亮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上市有助于小米实现进一步发展和突破,但也应注意到,小米的生态模式将因上市被更多人传播,这会使得小米不再那么神秘。“不上市好多数据是看不到的,上市将意味着公开收支、盈利、产品线布局、资本投资情况等,这有可能会降低小米的估值。”他说。
创立至今,小米曾获得多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2月,小米完成迄今为止最后一轮E轮融资,金额为11亿美元,当时其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而在此次小米上市过程中,公司的估值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之前的市场传闻中,关于小米估值曾有多个版本,从6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不同版本的估值相差甚远。
资料图 中新经纬 常涛摄
今日早间,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对第一财经独家透露,眼下保荐人、投行、潜在投资人普遍接受当前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把握很大。
在招股书中,小米披露了多项风险因素,其中一条“日后可能持续产生亏损”引起业内讨论。
其他值得点出的风险因素还有:1、我们产品及服务所在全球市场竞争剧烈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未必能在该等市场有效竞争。2、如我们未能扩大或维持用户群,或用户参与度不再提升或下降,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3、我们的营运历史有限,因此难以评估未来前景。4、智能手机销售额占我们收入的大部分,而有关销售额减少或相关成本增加可能重大不利影响我们的业务。5、我们的其他互联网服务收入主要来自线上游戏。倘我们不能以合理条款获得合适的第三方线上游戏,则其他互联网服务收入或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小米在资本市场的前景,李易认为,依然会很好。“客观地说,在资本市场,公司发展取决于承销商、资本和舆论,从这一点来说,小米擅长营销。但它通往真正意义上互联网公司的路还很漫长,差距也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