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这种新骗局已有一万多人上当

经纬君 中新经纬 2018-08-04


告诉长辈们,这样的朋友圈不能发!

 

“只要在朋友圈转发三条广告,就能收到每日30元工资!”

 

这样的“招工启事”,大多人听了将信将疑,但却不乏有跃跃欲试的人掉进陷阱。短短三个月内,全国便有超过一万名网友中了这种微信陷阱,诈骗团伙共骗取500余万元。

 

发朋友圈能赚钱,

这是“馅饼”还是“陷阱”?

 

据正义网,2017年6月,李某等6人为谋取非法利益,成立了一个以微信为载体的诈骗团伙。该团伙以某有限公司的名义,注册了几个微信号,对外宣称只要交纳398元“入职费”,每天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三条广告,即可领取每天30元工资,若推荐其他人加入,可领取80元推荐奖等。

 

很快,这项看似“占便宜”的兼职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微信用户。为了达到快速、大量敛财的目的,该团伙还使用了雇佣部分被害人做“管理人员”等机制:“管理员”负责发放红包,但需缴纳的“保证金”也成倍增长。

 

随着被害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该团伙再解散所有微信群,拉黑被害人。据楚天都市报,截至2017年9月12日,在三个月内,该团伙共骗取全国11488人次500万余元。湖北省阳新县检察院依法审查后,于今年6月22日对李某等犯罪嫌疑人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

 

打着“兼职活动”的微信群诈骗陷阱层出不穷。近日,北京晚报接到多位网友举报,称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组织的兼职活动是个骗局,其手段与李某等人极其相似。截至6月9日,初步统计的受骗金额已超过300万元,而受害者身份多为孕妇、中老年人等时间充裕的群体。 

 

▲来源:北京晚报

 

一位受害人告诉北京晚报,她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在朋友圈里转发一条商品链接。晚上,她就能在群里收到30元的现金红包。而员工们领到红包后,必须在朋友圈里晒出收益截图,否则要倒扣20元;这也是吸引更多人参与的一种手段。

 

“参加网络兼职本想着挣钱点,后来发现交的钱远比挣的钱要多。”该受害人称,由于自己邀请的多名亲友也一同被骗,她感觉很不好意思,只能先期赔付了亲友的损失。为此又多花了几千元钱。

 

北京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龚健光分析认为,上述不法行为,属行为人以非法占有受害人财产为目的,虚构与平台网站的合作关系,骗取受害人押金的行为。在此情况下,行为人应构成诈骗罪。而同样身为受害者的管理员,虽然帮助不法人员收取了押金,但如果管理员对诈骗行为不知情,那么其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其行为便不够成犯罪。

 

龚健光建议,市民生活中,应谨慎对待此类以收取押金为前提的兼职活动,应及时核实其收取押金的理由,请对方出具相关资质,通过工商局网站查询其公司是否合法注册等信息,再研判兼职活动的真实性。

 

帮忙砍价、转发送礼……

新型骗局你了解多少?

 

除了发朋友圈广告外,微信上许多骗局都是打着优惠的旗号,实则恶意引导转发或打开链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市民郭先生告诉北京晨报,几天前,他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帮忙“砍价”购物的链接,上面写着“找朋友帮忙砍价,最低0元就可以购买苹果X手机。”郭先生当即点了进去,点击了“砍价”键,留下姓名和电话后,页面马上显示“你已帮朋友砍了68元!活动时间有限,只要填写信息参与活动,找朋友参与砍价就能零元购手机。”郭先生不假思索地将链接转发到了朋友圈,并给好友发信息要求帮忙“砍价”。

 

正在忙活的时候,郭先生却收到了一条信息,上面显示他的银行卡被划走了600元。“密码不知道怎么被泄露,余额一次性被转干净了。好在微信绑定的不是我存钱的卡,不然损失肯定更大。我怀疑就是填写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曾遇到微信好友发来砍价链接,点开后却泄露了自己的信息,甚至就算真的“砍”到一定数额后也无法购买该产品,系统会显示“货品已售完”。

  

▲来源:微博

 

民警表示,微信“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但这种成本低、效果明显的方式后来被不法分子盯上,已经演变成了新型骗局,参与过的用户会收到大量的广告和诈骗短信。

 

除此之外,“关注即得大奖”“转发送礼/送流量”等虚假广告在微信上也屡屡出现。

 

来自北京的小岳告诉中新经纬,自己的家庭群里经常收到长辈分享的链接,打开之后能够明显看出是垃圾广告,且点击退出无效。“我问过家人为什么要转发,他们往往是看到朋友群发的链接,出于半信半疑转发的,觉得反正也没什么成本。其实谁也不缺那几元钱或者流量,只是随手点一点。在我多次提醒之后,他们转发的频次少了,但还是偶尔会有。”

 

 

据科技日报,1月16日,微信安全中心宣布对近期5527个涉“‘免费送’欺诈”的账号进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处理。不法分子往往通过免费送礼的噱头,向用户收取几十元的邮费,最后寄送成本只有几元的廉价礼品,从而骗取差价。事实上这些诈骗方式并不“新潮”,只是近期从线下转场线上。

 

对此,微信团队表示,凡是告知可以领取免费礼品,但要求先支付高额费用的;要求运费到付的;需要填写详细隐私信息的,大家都需抖擞精神擦亮眼睛。毕竟被骗所谓运费、手续费事小,个人隐私信息因此泄露、甚至被卖给互联网黑灰产业实在得不偿失。

 

编辑:赵佳然

部分内容来源:正义网、楚天都市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科技日报

房子空着不住要交税,这项香港“辣招”在内地行得通吗?


二季度平均工资出炉,北京过万!网友:一如既往拖后腿


水、电、天然气价格改革来了,未来会涨价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