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学会“回位”

艾一 一本正经说 2022-04-24


现在的家长真的是很累,为了孩子真的是倾尽一生的精力,恨不得把整个生命都给孩子,但是孩子已经很优秀的表现还是不能满足自己的内心,因为自己的内心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究其原因现在的家长是站在成年人的位置上要求孩子、用成年人的思维束缚孩子、以成年人的标准折磨孩子。虽然如此,但我们往往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真的是气死我了!”



如何能够轻松应对孩子,并且不单是父母轻松,孩子也会轻松,请您回到应该有的位置上来处理事情!


回到自己的童年位置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欢乐与痛苦相信都会砸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童年所遭受过的痛苦很有可能会在孩子身上重现,当然童年时的幸福经历也会让孩子深刻感受!


故事:我想看看鸡到底会不会游泳!


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我到现在记忆犹新。因为家住农村,九十年代的农村还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所以每年过年的鸡肉都是自己养殖的,因为多数人都舍不得掏钱去买别人的鸡肉。我的家里也不例外。


每年开春时节,大街上就会有卖鸡仔儿的人出现,妈妈买了十几只鸡仔儿就是为了养大以后作为过年时的鸡肉。有一次突发奇想,从学校放学回到家里,和几个小伙伴在玩的时候,看到院子里跑的还未长成的小鸡,就问小伙伴:“书上说小鸡不会游泳,你们信吗?”他们几个都不信,我说:“要不咱们试一试吧,这不是有小鸡吗!”很显然他们同意了,我们几个每人拿了两只,走到村边的池塘边,一起把小鸡扔到了池塘里,记过看着那些小鸡拼命地扑棱着翅膀,仿佛真的是要被淹死一样,但最终还是艰难地到岸边了,可是上了岸后,一只只小鸡都蔫儿了,赶紧拿到家里放在院子里,都好像是感冒了一样,无精打采的。


妈妈回到家里以后,看到落汤鸡一样的小鸡,就问事情的经过,我也很认真地把事情前后讲了一遍,看出来妈妈还是很生气的,但是她并没有给我一顿揍,只说:“这些小鸡活不了了!”第二天,小鸡真的只剩下了两只,走路还是一晃一晃的。看到这种情景,我去上学的那一天都在想这件事,但是妈妈并没有吵我,但我能感觉到妈妈的心疼,毕竟是好几块钱买的。



一直到现在,我会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总觉得妈妈是那么的伟大,她心里肯定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并没有责备我,所以一直到现在,每次当学生有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时,我就会想到这件事情,自己的童年时期的感受可以折射到学生的感受,有些错误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错误,没有必要大发雷霆。所以也希望家长能够在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先回到自己的童年位置,以自己的童年想法去处理孩子的童年事情。


回到家长的位置


家长毕竟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所以孩子的一些事情总该孩子自己去做,而家长只能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人,不是取代孩子的人,包括孩子的想法不能取代、孩子的行为不能取代、孩子的思维不能取代。



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自己去解决的,比如拓展课的选择,孩子喜欢的才是真正的喜欢,并非家长喜欢的就是孩子喜欢的;再比如吃饭穿衣的安排,孩子的双手完全可以自理,家长喜欢的衣服孩子并不一定喜欢穿,特别是穿衣服这件事,总该交给孩子自己去完成的,吃饭更是如此;再比如学生对待一件事情的思考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我总是在两个小朋友闹矛盾的时候,会听到一句这样的话:“别和他玩了!”特别是对待自宠爱到溺爱的时候,但是一到学校孩子又玩到一块了,并且开开心心的。这就是孩子的思维与成年人的区别,成年人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仇恨和偏见,但是孩子的心里是纯真和友情。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乞求家长回到家长的位置上,做一个辅助型的家长,请不要用家长的心去做儿童的事,让孩子真正地成长为孩子才是最正确的路径!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请您区分开“家长”和“孩子”的含义,不要喧宾夺主,做家长就好好地做一个家长,不要“不务正业”地去做家长不该做的事,闹得孩子也跟着有点偏离轨道,更不要为了一点小错误就无限制地放大,给孩子下个“病危”的结论,家长能做的就是:请您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而并非家长的孩子,更非别人眼中的“小大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