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葛覃》:回娘家原来这么激动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覃(tán):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施(yì):蔓延,延长。中谷:山谷之中。

维: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飞:即飞。于,作语助,无义。

集:落,栖止。

喈(jiē)喈:鸟鸣声。

莫莫:茂盛貌。

刈(yì):斩,割。濩(huò):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絺(chī):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ì):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服:穿上。斁(yì):厌倦,厌烦。

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薄:语助词,或曰为少。污(wù):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澣(huàn):同“浣”,洗涤。衣:外衣或礼服。

害(hé):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洗。

归宁:出嫁后回家探望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宁,安也,谓问安也。

 

翻译: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我请教我的老师,告诉我的老师我要回娘家,教我洗干净内衣,教我洗干净外衣外衣。该洗不洗的能打点清楚,洗完回家探望父母。

 


我的理解:


我每当读到这篇诗歌的时候,总能想到一出戏剧《天仙配》中的主题曲,总觉得他们之间似乎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天仙配》中开篇“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用景写出了董永和七仙女的快乐与幸福,“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写出了两个人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男辛勤女贤惠,共创幸福小天地。《葛覃》中也能看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幸福,并且《葛覃》也是以美景开笔,读起来让人心情舒畅爽朗。


这首诗歌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同样是以美景起笔,只看到眼前的葛草藤长蔓密、清碧如染,蔓延在满山遍谷,连幽静的山沟都长满了葛藤,藤叶更是茂密又繁盛;在清幽的山谷中,又听到了一阵“喈喈”的鸟鸣,婉转动听,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啾第一节中并没有主人公的出现,但是这样的景色足以让读者感觉到清雅舒畅,原来在欣赏这份美景的还有一个心情更加舒畅的女子,她欣赏着黄鸟的鸣叫、漫山遍野清脆一片,心情可想而知。这个女子是什么人呢?


还是先说一下为什么会说葛草?葛草是什么呢?葛草又叫葛藤,其茎可以编篮做绳,其纤维可以织布,其根就是葛根,可制淀粉。也可以入药,这是古人重要的生活原料。所以诗歌中说葛草,我们便能知道,这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采葛草用来织布做衣。第二节中主人公便出现了,这个勤劳的女子采摘葛草,先是把葛草割倒背回家中,到家中把葛草在锅中煮一煮,从葛草中剥成线并且织成各种各样的葛布,有细布、有粗布,用织成的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真好看、真舒服,这一节我们仿佛看到了女子采葛草、织葛布、做葛衣的整个过程,也似乎看到了一个对镜高兴试衣的女子,一句“服之无斁”,透露着女子辛勤劳作后无限的快慰和自豪。



第三小节我们仿佛能够看的出这个女子的身份,主人公大概是一个有身份人家的妻子,为什么这样说?第三节中“师氏”是何人呢?是女子的老师还是女子的管家呢?我觉得都是可能的,因为放到现在大概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有身份人家的私人教练吧,当时能请得起私人教练的人应该是有身份的人。这个“师氏”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教这位女子织布做衣,教这位女子生活中的常识,这位女子告知师氏要回娘家的时候,还不忘记在回娘家之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便请教师氏如何把内衣洗干净,如何把外衣洗干净,不同的衣服怎样用不同的方法清洗,哪些该洗、哪些不该习,都整整齐齐地叠好放置起来,我好赶快整理完后回家看我的父母。


所以最后一节在阅读节奏上应该是稍快的,表现女子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能够感受到女子即将回家看望父母的激动与喜悦,当时社会的女孩子出嫁后,回娘家不容易,所以,回娘家是一件大事,很值得高兴也能看到一个勤劳做家务的贤惠女子形象。我们试着再想象:女子回到娘家以后,娘家也一定为自己的姑娘感到自豪,在夫家贤惠温柔,能够让夫家爱怜、生活幸福,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多大的欣慰啊!


这首诗写得很朴素,但却给人以美的享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