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创变者——竹之韵:竹亭奏响人与自然之歌 | 青年承诺
\ 🌏 /
# 自然创变者 #
Changemaker for Nature
自然创变者从自身与自然的连接故事出发,经历内在和外在的知识积累以及可持续工具包的学习,最终创造出自己的影响力项目。竹之韵项目也是麻椒和 Soledad 对自然和生活思考的结晶,如果你也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在你的身边、社区、城市又或者你所关心的自然环境(雨林、海洋等)做出改变,也可以参与了解【自然创变者】项目,每一次小的创变都在推动更大的改变。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们的故事吧!
自然创变者 - 竹之韵团队
项目信息
项目内容
“如果一个地方缺一个停车场,大家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基础设施的缺失。但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一个给女性的公共空间的话,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基础设施的缺失。所以我们要创造这样一个实际空间,大家就有可能会看到、会意识到了。”麻椒说。
社区共建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建筑材料
麻椒和 Soledad 希望可以利用竹子,为社区打造一个集日常休闲和环保教育为一体的竹亭空间;同时,在这个空间里开展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活动,调动当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区发展自主性。
在建筑材料学中,竹子是可替代木材的环保材料。随着人们过度的森林砍伐,大气氧气含量降低,地球气候的调节功能遭到损坏。竹子生长周期短,只有5-6年就能在建筑工地中使用,可以有效地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甚至被环保人士称作“新的拯救地球的植物”。
福建是我国竹子的中心产区,福建闽北地区盛产竹子,是竹子的故乡。福建竹子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现有竹类 19 个属近 200 种。毛竹是福建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作为全国主要的竹材生产区,2017 年福建 省竹材产量占全国竹材总量的 31.21%,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而建瓯市位于福建北部,闽江上游,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降水和起伏环绕的低山丘陵地形给竹子提供了适宜生长的降水和土壤。
小练,立奥和文芳是福建本地人。当地村民基本都说闽北方言,所以他们平时会帮团队翻译。
小练在项目出现落地困难的时候,主动介绍和推荐,将竹之韵带回了他的家乡,并最后为竹之韵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建瓯市玉山镇的洋后村。小练也在团队中担下重任,全程负责团队在村里的沟通交流和亭子的搭建。
这场社区共建牵动着每一个欣赏美的心灵
带着美好的愿景,在村民和村主任和帮助下,团队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
当团队想拍摄房间里的陈列或者物品时,奶奶们都以“房子不好看”或者“屋子不好”来回应,她们对自己的私人空居住间表现得害羞和不自信。走访第三天,团队遇到了一位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参观的奶奶,她也袒露:“我这个房子都没有装修,到时候弄出来很难看”的。
然而在调研中,团队发现当地妇女受到社会标准定义的影响,对 “舒适、美好空间”都有着独特的诠释。有的村民羡慕村里被统一漆成白墙的房子,有的村民向往“整洁”、装修良好的居住环境。
“我们问大家对竹亭设计的建议时,大家都很有想法,最后都会落到希望亭子好看,美丽。” 麻椒说道,“本当时欣喜地描述道,给村民照相的时候,村民们非常开心,会拿着自己的照片端详很久,每次拍照都(感觉)是一个喜庆的事情。”
不仅仅是妇女,当地的儿童也有着对美的期待。当团队想和当地儿童拍照的时候,孩子们会主动要求去好看的地方拍照。
在调研和走访中,团队不仅了解了妇女们对外观的需求,同时也记下了妇女们的身高尺寸,想要为她们量身搭建更贴合、更舒适的竹亭空间。
测量李春兰老人喜欢坐的椅子 /图源:东旭
艺术不仅具有美学价值, 还具有社会价值
在实践搭建过程中,竹之韵遇到了重重挑战。项目缺少资金和人力,Soledad 和小练就联系人力、争取合作来解决;村里还为项目提供了竹子、水泥,给团队提供食宿和2个带薪女工;村民们都报以热情接待团队,时不时便会跟团队成员分享自家种的水果。
村里的女工 /图源:东旭
村里的女工 /图源:麻椒
Soledad 提到很感谢当地的女工们。她们平均年龄都在 60岁以上了,也愿意参与到竹亭的搭建中来。
除了村里的女工,村民们对竹亭的搭建非常好奇,也给予了很多鼓励和关心。村民们十分关注竹之韵团队,早上遇到的时候会跟团队讲“这么早就出来做工啊”,遇上下雨、天黑,还会说“下雨了/天黑了还不收工?”
此外,村里的村主任对竹亭的搭建也十分热心,主动提供了很多建议。“村主任会拉着团队分享很多,闽南当地的建筑,用硫磺土,包括传统防土防潮的可能性。村主任很愿意和大家讨论建筑这些,会讨论很久。”
这种自下而上、轻松共创的氛围,是乡村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竹亭不仅承载了村民们对美的渴望,也承载了搭建团队这个夏天共同的回忆。
竹亭, 承载了搭建团队的情感记忆
由于竹式建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团队急缺一位懂传统竹式建筑的师傅来做关键节点的焊接和加固。在 Soledad 层层联系后,终于联系到了当地竹式建筑技艺高超的张老师傅。
本在豆瓣搭建日记中记录到:
https://www.douban.com/note/810206105/
实际上,张师傅通过自学从事竹艺加工虽然才只有三周年,但技艺超群,常常一声不响地就把搭建时候的难题给解决掉了。
张师傅有一个经营了三年的农家乐,屋中的大部分装饰以及房屋的主体结构都是由竹构成。不同于铺天盖地的现代商业住宅楼,这种手工打造、由主人亲自搭建、并以竹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越来越稀有,这栋竹屋不仅是老师傅手艺的见证,更是一个打开现有空间思路的模本。
在此之前,他以种桔子树为生。问及为何转行,师傅笑着回答:“因为我们也要转型,种桔子树是体力活,很累”,除此之外,他还说:“我也要弘扬建瓯作为竹乡的文化。”张师傅自称自己为“筑梦者”,告诉团队“有梦就好。”
吴阿姨也是团队的女工,带着热热闹闹的团队去家里参观。阿姨他们很喜欢编竹编,家里有很多编好的竹编,很欢迎大家去拍。同时,吴阿姨表示,自己很喜欢做竹编,但是现在村里很少有人在做竹编了,希望团队可以帮忙宣传一下传统的手工艺。
建筑可以是人与自然的连接点
在竹亭的设计中,隐藏着人与建筑互动的巧思。
村里的儿童在改进流水装置/图源:本
在搭建环保装置时,麻椒观察到村子里有很多废旧的水缸做成的流水装置,便有了灵感收集村里的破旧水缸来做一个污水处理环保装置。于是,团队便向村民们征集破缸和破锅,这样,也可以让村民们了解到废弃的物品是可以进行可以循环利用的,也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当地的吴阿姨豪爽地和团队说:“我家有,你们跟我去挑就行了。”
竹亭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缩小空间,亭里亭外的每一处细节都可以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采访时,麻椒说道:“不仅是在建筑材料上是可持续的,还有在这个未来的发展上也是可持续的。”
竹亭建好后,竹之韵团队一起在村里鼓励村民们参加在竹亭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包括女性故事展览、竹编手工艺工作坊、儿童环保小游戏等等。Soledad 说:“(我们)希望做到村子的平衡,而不是引进很多新的观念,老人家接受不了。她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的话,我们不去打破这个平衡,尽量把自己隐身掉,给予她们(村民)一个说话的平台,而不是我们来做主导,来做所有的事情。”
“竹之韵”的搭建也将联结所在村落的公众、自然环境、文化、 历史等多方面资源, 让项目能在多方面传承发展农村文化记忆 , 成为振兴乡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麻椒和孩子们一起做环保游戏 /图源:立奥
活动当天 /图源:麻椒
为助力COP15昆明目标的设定,在COP15执委办的支持和授权下,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联合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CSABC)及CYCAN、 野声 、老土、农民种子网和新浪等十余家机构和媒体,发起“迈向昆明:我为自然承诺”行动计划,动员和协助环境组织、青年和妇女群体、原住民和本土社区及公民个人,提交自己未来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的行动计划、承诺,表达自己保护自然的行动和决心。
竹之韵作为为人与自然发声的青年团队项目,也加入了青年承诺的活动中。当问及 Soledad 想对 自然创变者 和青年承诺者的启示时,Soledad 说:“大胆尝试,小心做事,感激身边人。” 麻椒说:“勇于尝试,不过分担忧结果。” 她们希望可以将竹亭建造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相应的建造经验、工具,传播给更多地区、更多人参考和使用。
长出来的亭子 /图源:麻椒
她们正在竹间弹奏一曲美妙的人与自然之歌。
记者&写作&排版:张倩
校正&修改:Soledad、地球
受访者:麻椒、Soledad
特别鸣谢:本
参考来源:
【1】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87412d38ce196c457a45b14dfa179646&site=xueshu_se
【2】https://www.douban.com/note/810206105/
Presented by
扫 码 探 险
野声 WildBound 是一家专业的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咨询机构。通过设计和带领深度的自然生态体验,以及创新的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咨询、自然艺术展览等项目,促进青少年、企业领袖、和社会公众的生态领导力。
野声以内外可持续的理念培养新一代的地球领袖,联合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行动者和艺术家,共建共兴有活力、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森林」,推动自然保护实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 2017 年成立至今,野声的脚步到达了南北极,喜马拉雅山,亚马逊雨林等地,并且发起中国极地保护网络,地球特工队行动,自然创变者等项目。我们的核心实践皆源于自然,并承诺持续为自然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