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亲和or高冷?答案可能藏在你的名字里

刘晨 佐斌 心理学报 2022-04-25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自报姓名不仅是行走江湖的不成文规定,也是自我介绍的常规内容。在人际交往的初始阶段,名字为个体的身份识别、性格判断提供了可能的线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依据名字判断个体的性别。一般情况下,这种判断比较准确。但也不乏因为名字错判性别而闹出的乌龙,比如一个名字偏男性化的女生被误认为男生,结果被分到了男生宿舍。就读于师范院校的小编本人,也曾因为名字像男生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于是不禁思索:使用相反性别化名字的个体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心理学报》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佐斌,刘晨,温芳芳,谭潇,谢志杰,2021),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从性别化名字感知入手探究了性别化名字和性别对个体印象评价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名字影响人际交往的评价机制。


1、性别化名字的热情与能力特质感知

按照名字判断性别的典型程度,可以将名字分为性别化名字(包括男性化名字和女性化名字)和中性化名字。关于名字的研究发现,人们更容易将典型的男性(女性)名字与男性(女性)这一社会类别联系起来,而要形成男性(女性)名字和女性(男性)这一社会类别的联系则相对困难。这或许意味着性别化名字的感知与性别刻板印象存在密切关联。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项研究邀请被试在热情和能力两大刻板印象内容维度上对性别化名字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人们对男性化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化名字,而女性化名字的热情评分高于男性化名字。这一结果表明,人们对姓名的感知会受到性别观念的影响。


2、性别化名字和性别对印象评价的影响

既然男性化名字和女性化名字分别被感知为“高能力”和“高热情”,男性和女性分别给人以“高能力”和“高热情”的印象,那么在热情和能力维度上,人们会如何评价那些使用相反性别化名字的个体呢?



研究采用想象情境范式,请被试使用热情和能力特质词对名字和性别一致、名字和性别不一致的个体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相较于男性化名字的男性,使用女性化名字的男性被认为“不太聪明”、“能力不高”;相较于女性化名字的女性,使用男性化名字的女性被感知为“不够热情”、“缺乏亲和力”。该结果表明,使用相反性别化名字会被感知为缺乏“本应具有”的性别特质。这一结果也有助于解释人们偏爱名字和性别一致个体的原因。


3、性别化名字和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名字在日常交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同他人沟通情感以满足亲和需要,同时也希望与他人协作实现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受到这两种社会动机的驱使,人们会选择合适的伙伴以满足特定需求。比如在“一起郊游”情境下,人们更关心交往对象是否友善;而在需要“选择谈判代表”时,人们更关注交往对象是否具备目标达成有关的能力特质。



为了探究性别化名字和性别对个体人际交往的影响机制,研究分别创设了交友和任务情境,被试在评估与不同名字主人的交往意愿基础上,在热情和能力特质维度对名字主人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人们认为女性化名字的女性更具亲和力,因此更愿意与其成为朋友;人们认为男性化名字的男性聪明能干,更愿意与之组队完成任务。结果表明,人们对名字和性别一致个体的偏好具有情境特异性。

问君何许人,名中有乾坤。个体自出生以来被赋予的名字对社会知觉具有重要影响,应该正确认识名字的功能,避免因名字而对他人形成先入之见,妨碍人际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名字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印象管理工具。在一些功能性团体和组织中,允许人们使用非实名(昵称或小名)以更好地实现互动目标,人们可以根据互动目标给自己取一个合适的假名,助力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有兴趣的读者请移步至左下角“阅读原文”。


文献来源:
佐斌,刘晨,温芳芳,谭潇,谢志杰. (2021). 性别化名字对个体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 心理学报, 53(4), 387-399. doi: 10.3724/SP.J.1041.2021.0038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