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久见人心?职场中大约需要五年

汤一鹏 蒲小萍 心理学报 2023-05-13
如何与同事相处,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职场人士的话题。网上有许多帖子都在吐槽同事关系的问题。目前获得最多认同的结论似乎是:“同事不是朋友,有个表面关系好就行了”。虽然很多人这么说,但从帖子内容来看,实际上大家并不是这样做的。往往开始还是很希望能够与同事当朋友,无奈“感情破裂”才发现“真心错付”来吐槽。同事关系相当奇妙。对多数人来说,同事似乎并不觉得有是多亲近的关系,但日常生活中见同事比见亲人的时间都多。对这种需要长时间接触的人有意识地进行“封心锁爱”是不现实的,但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又让人在这种关系里确实很难做到完全的真诚以待,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其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同事之间可以真诚吗?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从直觉上,我们可能认为真诚应该会在人际互动上产生积极的影响吧,毕竟真诚一听就是一个褒义词。但从现实层面来看,似乎真诚又有一些负面的代价(例如:“再也不要和同事掏心掏肺了!!”),到底哪种想法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最近一个关于真诚的有趣研究。
 

 
《心理学报》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员工在职场中的真诚既可能对其与同事互动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是积极还是消极呢?这个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共事时间!!
 
让我们先看看研究中学者们对真诚的定义吧。在该研究中,职场上真诚的定义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内在真实自我行事,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自我觉察, 指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清楚了解内在真实自我, 包括自身感受、想法和价值观; 其二,无偏接纳, 指坦然面对真实自我, 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其三,真诚行为, 指按照内在真实自我行动, 用行为表明自身立场、想法和价值观; 其四,关系透明性, 指员工在与同事在交往中展现内在真实自我。
 
听起来似乎都是挺积极的呀,但为什么这些积极的行事方式可能在同事互动中带来消极的影响呢?回答这个问题前,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和你的朋友成为朋友的呢?在一开始不熟悉的时候,和后来成为朋友后,你们的互动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怪物史莱克》中史莱克对他的朋友毛驴说 “怪物就像洋葱一样”。对于不熟悉的人,他就呈现出人们浅显的怪物的一面就好了,他的善良,勇敢和爱心都包裹在他怪物的外表下,只有他真正的朋友和爱人可以看到。其实我们与人互动也是如此。我们会把自我从内在到外在划分为许多层, 核心的自我被包裹在最里面这一层,真的就像洋葱一样。当我们与不熟悉的人互动时,会先展示我们相对浅的层面。慢慢熟悉之后,我们才会展示出自我相对较为内在的层面。


这就像大家常常吐槽的被不熟悉的人追问“收入多少?” “为何还单身?” “打算生几个小孩”的那种不适感,就是因为对方和你的关系还远远没到能让你展现到如此深的自我的程度。这种互动方式打破了你认为符合你们现在关系层面的互动,因此让你感觉不适。其实这就是这个研究中提到的社会渗透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我们会根据与他人的关系程度设定设定适合呈现的自我层面。


所以为什么真诚会带来负面效应?那是因为如果有人在和我们互动时展现出相对于关系程度而言过于浅或深的自我,都可能让我们对他/她的这个行为感到难以理解。根据归因理论,当我们对对方行为不理解,难以对对方的行为动机清晰归因时,怀疑就会产生,信任就会降低。反之,如果对方在和我们互动时展现出符合关系熟悉度的自我层面,那么对方的行为动机清晰,信任就产生了。

 
为了探究这一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共事时间的长短来作为关系程度和相互了解的关键指标。该研究通过对华南地区一家企业的多个工作团队成员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共事时间确实是影响积极影响员工关系(增加同事信任),还是消极影响员工关系(增加同事怀疑)的变量。并且,我们采用统计技术详细分析影响效果的临界点,发现在共事时间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员工越真诚,同事反而更加怀疑。直到共事大约五年之后,同事才感觉对这名员工有足够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真诚才能够增加同事的信任。
 


这就是这个研究的发现回答了大家可能会在职场上碰到的一个问题:到底我们在职场上应该怎样与同事互动?根据研究发现,当你和对方共事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双方比较了解后,可以真诚相待;若是共事时间还太短,还是按照互动规范逐渐深入比较好。来日方长,“日久见人心”。 

文献来源:
汤一鹏, 贾荣雯, 龙立荣, 任芷宇, 蒲小萍. (2022). 员工真诚对同事关系的双刃剑效应:共事时间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报, 54(5), 529-548.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PD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