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拆盲盒式”奖励,会让学生学得更好吗?

任吉梅 姜英杰 心理学报 2023-05-13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取得成绩之后的激励和分发奖赏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同时,外部奖励的作用和意义也同样不容忽视。有时,一个小小的奖励,可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近期,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各种盲盒层出不穷,很多人对购买和拆盲盒兴趣盎然。也有教师将这种策略运用到对学生的奖励中,将小奖品经过统一的包装与修饰,使之摇身一变,成为有着漂亮外衣的盲盒。这不仅带给学生满满的挖宝乐趣,还有拆盲盒过程中期盼、惊喜或失望混杂的情绪体验,此种奖励方式获得了众多大小朋友的喜爱。在真实教学场景中,盲盒的奖励形式也可以变幻多样,如:刮刮乐,抽奖箱等等。

以盲盒形式奖励方式的内在机制其实就是利用奖赏预期在调动学生的动机,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及认知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得到相对应的奖赏结果。并且,在获得奖赏结果的过程中充满着对结果未知的期待。其中奖赏预期是指对自己能成功获得的收益的猜测,是在奖赏期待的时段发生,即从学生知道将会获得奖赏的那一刻起到真正获得奖赏之前为止;而奖赏结果是在奖赏获得的时段发生,即学生获得自己的奖赏并知晓其大小。教学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以奖赏预期为始,到奖赏结果为止的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奖赏预期作为这个过程的“领头羊”,在教学过程应该如何巧妙运用它呢?

一、利用奖赏预期,寻找“隐藏款”的奖赏结果

在学生学习前预告获得较好成绩后会获取一定的奖赏,但不明确具体奖赏数额,即并不提前告知奖赏结果,否则,可能并不会促进学习成绩。这就好比盲盒之中的隐藏款,只要不拆到它,就永远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这会带给人无尽的探索欲与好奇心。对于学生来说,这就会激发学生为了得到最终的“隐藏款”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表现。这种仅在学习后呈现具体奖赏数额,比在学习前明确告知具体数额或者分值,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分配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二、注意奖赏预期与合理设置学习时间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材料的难度并不相同。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学习材料的奖赏、难度和可用学习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认知资源分配。对难度较高的任务,在学习前给予奖赏预期会促进学习时间分配进而促进记忆效果提升。但要注意给学生自主分配学习时间和调节学习进程的机会,而不是由教师来控制学习时间和进程。因为如果学习时间过短会影响个体对于奖赏预期的权衡,减弱奖赏预期对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Soderstrom 和 McCabe (2011)的研究中探究了固定时长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差距,结果发现在这两种学习中奖赏呈现所起到的作用会表现出不一致的效果。因此,学习时间在奖赏是否能够完全发挥它的作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学生为了获得盲盒“隐藏款”比获得“非隐藏款”,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那就需要权衡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等。因此,教师此时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权,以此使学生成为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宰者。

三、奖赏预期梯度的灵活运用

相比于容易的任务,在做比较困难的任务时,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奖赏预期,此时奖赏预期会取代难度的作用成为学习时间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有研究也提出了基于议程的调节(Agenda-Based Regulation Model, ABR)来解释学生会综合考虑任务的难度和任务带来的价值或者奖赏后建立的议程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例如,当本次测试相比于上次测试难度较高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付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认知资源,应告知学生此次测试的奖赏相比于上次测试的奖赏份额有所提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奖赏预期梯度来引导学生对于更困难任务分配更多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献来源:

姜英杰, 马潇潇, 姜元涛, 任吉梅, 龙翼婷. (2023). 编码后奖赏影响基于议程的学习:奖赏预期和结果的作用. 心理学报, 55(4), 542-55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PD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