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国际组织工作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Sophie Sophie在美国 2020-02-19


Sophie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关于我在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和在世行找工作的一些很具体的渠道。时不时有小朋友问我关于在世行工作的事情,相信有很多世行的同事也跟我一样有这样的经历,我想何不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缘起

小时候我父亲有一个工厂,工厂里有一排宿舍,住的大部分是外地来打工的人。记得有一次暑假回家,那里住了一家云南来的人,忘了具体几个人,只记得好几个孩子,说着他们的家乡话。父亲说他开车在路上看着这一家老小,跟他们搭了话,知道他们是云南人,家乡发了水灾,辗转到了这里。父亲就把他们带到工厂住了下来,大人可以在工厂工作。父母亲经常做这样帮人的事情,而且我出生在山东,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心里就种下了种子,要去做服务世界人民的事情。


多年之后到了华盛顿读书,上了“所谓”离白宫最近的学校 – 乔治华盛顿大学。那时我刚生完老大,课都是在晚上或者周末。除了上课和偶尔跟同学在图书馆讨论功课,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养孩子,写作业。

那时我知道隔壁就是世界上两大重量级的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特别是承载着我服务世界梦想的世界银行,心里觉得那是个特别高大上的地方,都是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自己是不可能去这里工作的。


后来机缘巧合,我一晃在世界银行工作了六年半。

跟世行结缘

开始读书的时候我刚生完老大,生活其实围绕在喂奶,起夜和各种照顾新生儿的兴奋和挑战中。趁着宝宝睡觉我就立刻开始做功课,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很绝望,以为是毕不了业的。后来死撑着和凭着“好人品”- 跟我一起做项目的小朋友都很帮我,第一年居然撑了下来。我的生活基本就是上课和回家做功课,邮件都没时间查,也更不谈上找工作。好在那时候还没有微信。

有一天下课后跟几个上一届的同学聊天,一个师兄建议去学校网站找工作。那时我也是很迷惘,虽然知道那时的自己读书就是为了找工作,但是并没有积极行动。听了建议,当晚就去学校网站,投了几个简历。过了几天,查学校的邮箱。点开了一封几天前收到的,被我认为是垃圾邮件,(因为发信人的名字太长):居然是让我去面试的!!! 我人生中重要的面试差点因为我的偏见错过了 (偏见也是阻碍自己成长的墙)。

面试之前的那个周末,又去图书馆啃了一天数据处理方面的书。面试当天出发很早,就怕晚点。想不到,居然道路施工,又绕道还好及时赶到。到了面试的地方,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姑娘在等,当时我只是庆幸没迟到。

当天是小组面试,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形式很常见。因为是我在美国的第二份工作,所以面试经验非常缺乏。面试还比较顺利,主要问了一些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对一些经济问题的看法。这一点要感谢我们学校的老师Professor Handorf。Professor. Handorf主讲公司金融, 兼任某银行董事会副主席,是我最最最佩服的老师,讲课无比得帅,没有一分钟让你觉得无聊。要是一走神,就跟不上了,上他的课就像跟一个智者深层次的交流,及其享受。当时他让我们每天看华尔街日报,那些看报纸的积累也在面试的时候帮了我。我很基础的法语也多多少少帮了我一点,刚好当时的老板是个法国人。

面试之后又测试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最后在忐忑不安中等来了电话,通知我被录用做Short Term Consultant,就是短期合同工。

合同工和签证的煎熬

拿到了offer特别高兴,当时全家三口就靠着一个博士后的工资,自己读书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学费还是两家父母给的,能工作起码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拿到了门票入场,经历了起起伏伏。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入场的方式:


一. 通过普通招聘渠道,猎头,网站或者朋友圈介绍。这一类人大部分是已经有几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工作5-8年以上。对做项目或者某个专业领域已经有经验的中期职业者,对国际发展领域感兴趣,我觉得世行是比较适合这一类的人:已经对自己的领域有积累,做事习惯和风格已经形成,对培训的需求不像职场新人那么大。


但是中期职业者或者已经非常有工作经验的人,来了世行工作职位和所承担的责任可能跟原来的工作比都会降一个或者几个级别。比如在四大已经做到高级经理了,到了世行可能只给你初级职位。如果你要问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工作?原因很多:家庭原因,或者想换个工作环境赛道,或者想到美国工作等等。


二. Young Professional的项目,联合国体系的组织一般都有这样的项目。世行这个项目招聘的人一般是博士(包括经济学,城市规划,能源等等),工作经验倒不是那么重要。作为世行体系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有Global Transaction Team program, 喜欢名校MBA,特别是读MBA之前已经有投资相关经验。这一类以后是做项目投资的。


上面这两个都是在网站上就有公开信息。


三. 通过合同工的方式进入世行,不少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入世行。合同工主要有两种:


Extended Term Consultant: 这种一般是两年的合同,有相关的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这个在网站上也有公开信息)


Short Term Consultant (STC): 合同从几个月到一年不等。每次合同最多一年。每年只能工作150天,除了按工作天数发工资,没有任何其他的待遇。因为预算都是以年为单位,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100%确定明年还有没有合同。


如果不是美国公民或者没有绿卡,外国留学生加入世行之后,会转换成G4签证。换成G4签证,之后除非去其他国际组织,再找到外面的工作转换成H1B几乎不可能,就是说很难再到其他非国际组织的公司工作。


除了打算工作一段时间就离开的,大多数STC都希望尽快能转成正式员工,渠道要么是自己组里有位置,要么申请其他部门的位置。对于受签证限制的人,视时间长短是个挺煎熬的过程。我做STC的时候,天天盯着公司的招聘网站找工作,或者去networking,最后申请到了其他部门的位置。此处省略1000字的纠结。

Networking! Networking! Networking!  


怎么找到STC的工作机会?

找到在这里工作的人,介绍自己的背景,特别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和感兴趣的方向,看有没有机会自己能够贡献的。短期的工作Short Term Consultant 大多数是公布在内部网站,或者口口相传,一般是有个具体的项目或者自己的员工做不了的事情。


不管是世行还是其他别的地方,在美国找工作,针对性的networking是最有效的。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也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都是石沉大海。简历很多时候都是进行关键词扫描的,你的那一份会不会被挑中,运气也是很大的因素。

对于学生来讲,去自己学校的招聘网站是个好途径:一般学校的广告都是面对学生的。还有就是以前毕业的师兄师姐,也是很好的资源。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小朋友,如果是短期实习,了解一下国际组织是怎么回事,到世行工作也是个选择。对于第一份工作或者是职场新人,我不认为是个好的选择。因为机构很大,也并没有系统性的培训。不利于新手成长,当然个例另论。


喝咖啡Networking不只是找工作,也是互相了解建立合作关系的渠道,算是世行工作的一部分。

为世界服务 - Reality Check

世行有明确的为世界做贡献的使命:消除极端贫困贫穷和促进共享繁荣,使命感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强的意义感。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上很多个国家的出色的同事,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等你接触下来会发现人本质上的一些东西都是相似的。


世行为世界的发展做了很多项目,比如给不发达国家提供贷款或者进行股权投资,跟政府合作进行政策改革等,对一个小的国家来讲,世行的一个项目就能够带来GDP的显著改变,当然有的项目也有一些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对环境的影响。


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世行的专家带队跟索罗斯,韩国财团,新任总统一起合作,也借鉴了英国模式,帮韩国度过了金融危机。几乎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世行都有参与解决方案。(可能你会有个疑问,世行怎么不跟这些国家合作防患于未然呢?-恩,这几乎是个Mission Impossible. 我正在看一本书 – 大博弈,The Great Game,关于美国的金融史,你会很清楚的看到,经济和危机就是有周期的,起伏伴随着不变的人性。)


世行的经济学家也为世界的经济研究做了很多贡献,在一些经济类期刊上,对于世界发展主题方面的研究,世行的研究结果和数据一直都是比较权威的。比如Doing Business Index, 是一个关于全球营商环境的评估体系,就是评估国家商业环境最权威的一个指数。

说完了那些特别耀眼的地方,大机构大公司的那些“毛病”,国际组织也一个不少。既然在大机构,那么那些让你痛苦和快乐的地方都有,所以看到光环,也要落地。

因为机构很大,在全球有100多个办公室, 有超过一万多名的员工。可以想象要让这么庞大的机构有效运营是很有挑战性的,所以我们时不时要重组一下。因为部门太多,难免出现职能不清的情况。众口难调,激励员工也是一个大难题。几年前也请过麦肯锡来帮我们把脉开方子,当年请麦肯锡来的领导,现在自己也走了。

跟任何一个公司一样,有业务部门,有支持部门。世行是以做项目为主的,做项目的人分布在世界各地。支持部门的人大部分在华盛顿,比如风险管理,财务,预算部门等等。世行还有Safe guard部门,比如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为机构很大,所以分工非常细。从职业发展来说,有的技能和经验,去外面的公司找工作,不是很通用。如果去其他的国际组织,世行在很多方面又是引领者,其他国际组织可能很需要你的工作经验。如果是在支持部门工作,服务世界这个事情并不是离自己很近,反而大机构的官僚主义和低效经常让人抓狂。


路在何方?

世行成立于1944年,初衷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使命是“终结极度贫困,促进共享繁荣”。随着世界的变化,世行也一直寻求和调整自己的使命,关于世行是不是有存在必要的讨论也一直都在。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2012年当时任世行行长的Robert B. Zoellick 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世界银行——超越援助的展望。文章是关于世行的角色,担当和对自身定位的寻求,虽然已经是2019年,文章依然适用。


文章很长,下面是节选。全文链接在文后。

“2007年,我带着一种不同的积极观点接掌世界银行,这种观点来自历史视角、个人经验和我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布雷顿森林多边体系的创造者设计了一个国际经济架构,应对上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的根源以及他们认为会在二战结束后出现的经济和安全问题。世界银行是这个框架的一部分。这个框架包括金融和货币问题、贸易、投资发展以及被破坏国家的重建。


2007年,这些挑战依然存在,尽管情况大不相同。现在,私人资本和自由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崛起和扩展,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机遇。然而,并不能因此而不需要世界银行,因为它从来不是简单地提供贷款和拨款。它的作用是在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 促进增长、机会和希望,在一个更好的政治和安全秩序中消除贫困。


为了实现其使命,世界银行需要新的方向、更加坚定的指导以及更好的执行手段。它不得不适应经济影响的变化,新兴市场成为新的经济引擎,发展不再关乎南北霸权。在发展中国家,它需要帮助私有部门 ―― 不管是来自国外的投资者还是国内的公司 ―― 消除自主创业的障碍。它需要促进包容性的和可持续的增长以及在一个变化的国际体系中共同承担责任。


世界银行的问题之一是,它被称为银行。多数人将银行与发放贷款联系在一起(至少直到最近是这样),但是融资只是本组织工作的一部分。当融资最有效的时候,世界银行传授知识,发展持久的市场、机构和能力,提供各种各样的融资(不管采取的形式是股本、担保、贷款、拨款还是风险管理)。将所有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世界银行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状况。


这是我们在2007年前面临的挑战。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世界银行是一个更大的战略问题的一部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如何使多边机构实现现代化?世界继承了"智者"在二战后创建的机制和机构。冷战之后,多边机构增加了,不过只是略有改变。

世界上的多边机构提供了一个为寻求共同利益的主权国家牵线搭桥的单薄然而重要的纽带。那么,务实的方针是使这些并不十全十美的机构发挥更好的作用。过去5年里,世界银行提供度身定制的服务,为公共和私有部门的各种发展中客户解决问题,扩大资本基础和创新的金融工具,强调良好治理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公开和透明的形式实现民主化的发展,调整代表份额和业务,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责任。世界银行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是,它能够并且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


为客户服务


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银行的客户,而不是旧有"结构调整"政策的对象。这种主张似乎不言自明,但是它代表着重要的心态变化。世界银行应该是解决办法的寻求者,而不是方案的提供者。如果最佳教科书解决办法不适合客户的政治经济背景,世界银行就没有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的专家需要能够传授别国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知识。正如一位印度高级官员对我说的那样:"我不需要另一位印度问题专家。这样的专家太多了。我需要的是研究养老金制度、公私基础设施开发和教育的世界级专家。"仅仅提供资金很少能解决问题。


2007年底,粮食价格上涨,燃料价格的上涨给这个问题雪上加霜。一些从总体角度考虑问题的世行专家说,大宗商品的高价格带来的收益会让多数国家抵消这种危险。另一些专家认为,这个问题最好由人道主义机构而不是长期发展机构解决。但是数千万穷人不具备能够减轻这种打击的缓冲力量。家庭食不果腹。农民得不到需要的投入。饥荒随即发生。除非民众和政府能够解决短期危机,否则谈论长期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世行迅速采取行动,与联合国机构一道设立"全球粮食危机响应计划",创建一个快速融资机制,支持农民。与此同时,如果世行能够帮助提供高生产力和产量的话,人口的增长推动更高的价格以及对农产品的更大需求,从而将提供促进增长的机会。现在,世行的危机响应计划帮助了47个国家的4000万脆弱人口。它的投资扩大到整个农业价值链,涉及科研、知识产权(包括女性农民的知识产权)、种子、灌溉、化肥、储存和营销 ―― 始终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世行的金融专门知识可帮助农民和粮食购买者通过天气衍生品、农作物保险和期货市场控制风险。



扩大金融创新


为了筹集资金并进行有效的投资,世界银行必须做出实绩,扩大其金融支持基础,为其客户提供创新的金融工具。每隔三年,世行都需要补充面向最穷国家的基金 ―― 国际开发协会。甚至在目前存在资金限制期间,世界银行的股东 ―― 它的187个成员 ―― 都认为该机构的重要性和表现是给予一流资金支持的保障。2007年和2009年,国际开发协会的两次打破记录的资金补充活动筹集资金900多亿美元。2010年,股东们还对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0多年里的第一次资本扩充给予了支持,使该机构能够通过发行AAA-级债券满足客户在危机期间的需要。


这些资金筹集计划取决于能否使新兴经济体在艰难的财政时期发挥"负责任利益相关方"作用,即它们在实力增强的同时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对国际开发协会两次资金补充的贡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新增资本一半以上来自它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每年都有收入,他们用这些收入积累资本,支付行政管理预算的费用(世行规定这些预算实际上与往年持平),甚至对国际开发协会贡献数十亿美元。获得过国际开发协会投资的国家支持资金筹集工作,它们与世界银行一样重视成效和问责,包括使用新的放贷工具,将偿付与特定成就联系在一起。


促进善治和防止腐败


促进善治和反对腐败是发展的组成部分。当我进入世行时,它的反腐败工作陷入失望、怀疑和冲突之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领导的一个独立审查小组提供的一个宝贵的"线路图",使世行的廉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与实地工作人员、客户、捐赠国和世行自己的执行董事会合作。


然而,世行需要做的工作不光是对有过舞弊和盗窃行为的人员进行调查、起诉和惩罚。在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挑战是政府如何明智地利用收入,反对腐败,扩大增长的效益。世行在应用其经验时需要实施腐败预防措施,提高透明度,让公民社会参与支持善治。它还必须帮助政府 ―― 越来越多地在地方层面 ―― 加强财务管理、采购制度、审计和其他制约措施。


世界银行将需要新的工具突破更加棘手的障碍。2010年,世行与区域开发银行达成一项协议,确保因从这些银行行窃而被定罪的个人和公司终将受到惩罚。世行的廉政部门提出了适用于犯罪者的解决办法,将制裁与赔偿和对反腐败小组的贡献结合在一起。被盗资产收缴计划正在帮助相关政府从掠夺本国国库的领导人那里收缴盗窃的资金。


世行还将一些案件提交各国刑事机构处理,虽然政府可以行使诉讼自由裁量权,但总是不(将案件)提起公诉的政府将会令它们与世行的关系受到损害。为了支持调查人员、公诉人、法官和从事这项经常处于危险状态工作的人,世行于2010年成立了国际腐败追踪联盟,这是由134个国家的200多名反腐败官员组成的网络。世行也正在建立一项基金,帮助当地支持问责的公民和民间社会团体。


使发展民主化


世界银行不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在作出可能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决定时,它必须向最了解这些问题的人征求意见。2011年,中东发生巨变,示威者发出的许多信息之一是,全球经济自由必须与善治、公民的呼声和社会问责结合在一起。


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取决于能否从精英主导的自上而下道路转向使发展民主化的道路。这意味着给人民提供手段,去搜集数据、更好地了解发展问题以及获得共享洞察力的机会。机构抵制开放。信息就是力量。开放意味着揭露错误,解答批评者的质疑,这是一件难事,但是最终会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就世界银行而言,该机构的开放会改善业绩,并向人民展示它所做的工作和运转情况。透明度是阴谋论的最好矫正方法。


2010年,世界银行推出一项新的信息查阅政策,公布了大量文件,并给公众提供比以往更多的信息,内容涉及世行的项目、分析和咨询活动以及执行委员会的活动。这项政策以印度和美国的信息自由计划为模式,标志着世行处理信息方式的突破性变化,也是所有多边机构的此类政策中最为广泛的。


"开放数据计划"可能是更加重要的。根据这项计划,世行对凡是能够上网的任何人都免费提供大量数据。从澳大利亚的博士生到肯尼亚的农民,现在都可分析世行的数据。2010年举办的"面向发展应用程序"开发竞赛,鼓励全球各地的软件开发人员对这些数据发展新的用途,世界银行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应用软件进一步扩大数据的可查阅范围。世行还在开发一种"廉洁应用程序",让公民们在网上查阅世行项目的信息,并给他们提供途径,迅速报告与这些项目有关的腐败问题。世行计划与社区合作,绘制自己的社会基础设施地图,例如诊所、学校和水源,这样,村民们就可让官员承担起责任。下一步是让人们利用手持设备从任何地方都可向世行报告其项目的真正进展情况。


所有这些计划代表的模式都与过去"银行最了解情况的态度"迥然不同。去年,"公布资助信息"(Publish What You Fund)组织认可世界银行的工作,将国际开发协会在58个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当中列为透明度排名第一。


一个更有代表性的银行


最后,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当地要求在世界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世界银行必须反映这种变化。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行执行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从44%增加到差不多50%。但是,由于董事会很少投票,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增加一个新董事会席位可能更加重要,使会议桌上又增加了新的声音。一些国家主张控制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分,各拥有一半。这种观点引起了棘手的问题:哪些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由于更多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还应该为剩余的国家保留50%的表决权吗?表决权是否应该反映各国对国际开发协会或其他基金扩充的贡献呢?这样的区分是不是强化了南北逻辑、反映了旧有的模式?


世行的管理目标是以世行如何开展工作来为基础来分配话语和代表权,首先是以尊严和尊重对待客户,并在世行工作人员中更好地反映世行的会员情况。本地化是有帮助的:设在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处让工作人员更接近于客户和其他股东。世行的雇员来自167个国家,将近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它的首席经济学家是中国学者林毅夫,他是担任这项职务的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世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有50%是女性,雇佣的高级管理人员大约有45%来自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也在逐渐扩展其全球足迹,努力分享知识。它在内罗毕设立一了个中心,帮助经历冲突后的国家,还在新加坡设立一个分部,聚焦于城市以及公共-私营基础设施开发。正如这些机构变化所表明的那样,对于今天的发展,知识与贷款同样重要。知识需要流动,南南之间、东西之间、草根和权力中心之间,不再受旧有等级制度的限制。


超越援助


我来世界银行之前的经验使我重视结果。对结果重视可能不言自明,但是公共政策评估常常受到智力上的辩论、政治定位以及当前意识形态趋势的驱动。特别是国际组织可能非常专注于过程和讨论,以至于忽视效率的重要作用。对实际结果的重视在世界银行这样的公共组织里特别重要,那里的相互制衡和程序以及各种委员会可能阻碍主动行动。成就营造士气、获得支持、促进问责及合法性。


世行为变得更快、更灵活作出了协调一致的努力。然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管们需要帮助自己的团队把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关注(涉及保障措施、健全的采购惯例、政府的合作以及其他问题)以及他们试图帮助解决问题的国家相关者的关注结合在一起。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不让处理流程瘫痪。


过去5年里,世界银行为实现现代化作出的努力一直是更大的、驱动多边机构现代化的努力的一部分。这种努力表明,世界经济正在转向多极增长,这种演变将推动机遇、改善生活和促进创新。与此同时,世界需要一个健康的多边体系,鼓励更多国家增强共同责任,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银行的目标应该是帮助有关国家超越援助。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需求总是存在,今后一段时期,贫穷国家和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将需要发展援助。然而,目标应该是摆脱依赖性。世界银行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创造条件,通过公共卫生、教育和营养以及金融投资,来刺激企业、就业、生产力并联接全球供应和物流链。它还可促进更好的治理、法治、经济自由、环境可持续性以及社会问责。与此同时,所有国家都应该对发展中国家开放自己的市场。所有国家都应该利用本国人民的活力和才能,尤其是女孩和妇女。她们在所有地方都代表着一种新兴的增长来源。


世界银行的大部分历史都与第三世界有关。第三世界是一个过时的概念。但是,发展则不然。事实上,发展的教训 ―― 就如同合理的经济学原则 ―― 越来越适用于所有国家。如今,世界迫切需要摆脱经济危机,为一个摆脱援助的世界奠定基础。要这样做,世界仍需要世界银行。”


罗伯特·佐利克: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世界银行——超越援助的展望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1140.html (中文版)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2012-02-16/why-we-still-need-world-bank


Sophie: 希望这篇文章从世行的定位,加入的渠道,在世行工作的体会这些方面给了你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写了这么久,有帮助的话转发到你的群你的圈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