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录】陈晓峰、刘月平:为民情怀更可贵
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头羊”。选派第一书记帮包村是省委、省政府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开展以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以村为家,扎根基层,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连“地气”聚人心、带队伍,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省派第一书记陈晓峰、刘月平带领群众打井引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
为民情怀更可贵
走进沂南县岸堤镇兴旺庄村,便会看到一座高大的厂房,这就是来自省委党校的第一书记陈晓峰帮助村里建起来的扶贫车间。
车间内一片繁忙,30多个妇女正在缝纫加工垃圾袋。这种名为“墩袋”的大型垃圾袋,全部出口日本。刘爱停下手上的活儿,对记者说,她们每个月收入两三千元,而且是计件发工资,时间上很灵活,不耽误自家农活儿,不影响照顾老人和孩子。
陈晓峰去年来村任职后,一个偶然机会了解到,附近有个客商正急着找厂房加工垃圾袋,他跟村干部和村民一合计,觉得建个扶贫车间很可行,便迅速行动,于10月份建成使用。“来料加工垃圾袋,这个项目很稳定,妇女足不出村就能挣钱了。”
山地丘陵环绕下的兴旺庄村,家家户户有果园,但因品种老化、管理不善,收益一直提不上去。陈晓峰到村后,组织果农到山农大、省农科院学习培训,还请来专家到果园,手把手教新技术。“比如种桃子,要是舍不得疏果,肯定个头小、品相差,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懂了疏果技术,桃子个头大、品相好,价格翻了好几倍。”
先后10个批次80多人的技术培训,搅活一池春水,给这个封闭的山村带来了新观念新变化。仅仅一年时间,全村2000多亩果园从品种到管理都有了整体提升。村里新栽了600亩核桃,种了800亩丹参、200亩绿化苗圃、100亩芋头,还搭起了70亩水果蔬菜拱棚。
陈晓峰说,村里的种植结构调整得很快,也比较合理了,下一步要规划实施高效农田改造项目,实现水、电、路科学覆盖,土地规模化流转,发展工厂化农业,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同属岸堤镇的万佛山村,第一书记刘月平也来自省委党校。一年多来,他抓住该村被省里确定为旅游特色村的难得机遇,带领村民架电、引水、修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三美”新山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帮扶新路子。
万佛山村三面环山,背靠佛山顶,因山顶上有座万佛寺而得名。虽风景秀美,但干旱缺水,林果业一直发展不起来。刘月平首先在“水”字上下功夫。他请来专家仔细勘探,打出了该村50多年来第一眼出水的大口井。接着,修建了四个大型蓄水池,对一座水塘作了防渗护坡处理。同时,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种植大户到沂源县,参观学习那里从以色列引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刘月平说,村里去年改造了200亩果园,推行水肥一体化。“这不仅节水、节肥,还能节工,村民从果园、农田里腾出工夫来,搞乡村旅游农家乐,或到村里的食品厂打工,从第一产业转向了二、三产业,收入提高了很多。”
发展乡村旅游,没有好环境不行。刘月平多方筹措资金,带领村民整修道路,帮扶农户改厨改厕,完善农家乐、民宿配套设施,开发蜂蜜、香椿、蜜桃、油杏、樱桃、小米等优质农产品。城里人来到这里,能住能吃能玩,还能买到特色山货。
刘月平的最得意之作当属“节气文化街”。漫步在这条街上,你会看到,两侧的墙壁上依次绘制了二十四节气图。这些巨幅彩色图画,配有生动的文字说明,完整地反映了一年之间的农村生产生活。此外,还可以看到村里优秀党员和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光荣榜,以及各类村规民约。
“通过打造文化街,宣扬了传统文化,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这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软环境。”刘月平自豪地说。
谈起两位第一书记,岸堤镇镇长卢绪光感慨道:“他们带来了资金,带来了项目,但更重要的是带来好作风,这就是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情怀。”
来源:大众日报 灯塔编辑丨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