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派帮扶】东营市:干部下派常态化 积蓄乡村振兴发展动能

人民日报 灯塔党建在线 2020-02-18

山东东营连续33年共下派干部3579人次

下派帮扶路,一批接着一批干

   

       “房前屋后树成行,猪圈沼气厕旁藏。台田冬枣棉花旺,桃李瓜果甜又香。”这幅美景,说的是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后毕村的田园风光。村支书刘增光满怀感激地说:“这离不开市里干部下派帮扶。10多年前,连续3批,9个干部,吃住在村里,一批接着一批干,才有今天的好光景。”


      “一批接着一批干”,正是对东营干部下派帮扶的生动概括。这项始于1985年的工作,33年来共下派3579人次,长流水、不断线,带富了群众和集体,密切了干群关系,培养锻炼了年轻干部,积蓄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动能。

 

33年不断线,细流汇成河


东营因油而兴,1983年建市,一头是工业勃兴,城市发达;另一头却是农村贫瘠落后,茫茫黄河盐碱滩,当地人戏称“一望无际,再望无际”,城乡差距大。如何帮扶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成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心头难”。


今年63岁的王志国曾担任第二任下派办主任,他回忆,那时东营农村又穷又破,村里大都是矮旧的土坯房,很多农家床上铺的是干草,冬天连煤炭炉子都点不起。“起初,有的下派干部不安心在村里工作,有的部门重视不够,加上缺乏管理经验,成效一般。”王志国说,“后来我们深入调研,严格管理、监督和考核,下派干部由原来地方管理改为我们直接管理,成绩优秀的尽快提拔重用,效果好多了,外地纷纷来学习东营经验。”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副主任牛连国,1993年只有25岁,由财政局选派到利津县北宋镇南宋村。第二年冬天结束帮扶时,村里土路硬化了,10个蔬菜大棚里一片绿油油,他也光荣入党。“现在家家户户都种大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欣慰地说。


东营市委组织部调研员徐梅清介绍,33年的下派帮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扶贫阶段,主要解决基础设施和贫困群众实际困难;扶强阶段,从2003年第十二批开始,促弱扶强,强班子、调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扶优阶段,从2013年第十七批开始,加大文化知识和智力帮扶力度。“这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既相互交融又各有侧重,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内涵,增强发展活力。”徐梅清说。


各方努力,换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东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3510元跃升到2017年的16252元。地处黄河入海口南侧的垦利区西隋村,全村1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61人。村子虽小,帮扶“一个都不能少”。3年前,东营市气象局干部吕振峰来这里挂任第一书记,短短两年,累计争取帮扶资金2300万元,实施9个帮扶项目。村民联名写信挽留,摁下143个红手印。54岁的吕振峰,去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二个帮扶期。

 

下派常态化,干部受锻炼


在东营,下派干部多年来在区县设立工作队,队长选派市直单位优秀副县级干部担任,同时挂任所帮扶县区委常委。目前的第十九批驻利津县下派工作队共有60个工作组,占全市的一半。东营市直驻利津县下派工作队队长史贤慧说,工作队组建了8个互助平台,涉及金融、司法、农业等多个领域,信息互通,共同协作,凝聚合力。


“机制健全,才有好的成效。”东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开国介绍,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派帮扶,形成了下派常态化、工作目标化、帮扶梯队化的格局,“就拿帮扶期来说,从最初每批为期一年,调整为一年半,后来又调整为两年,这更有利于干部成长锻炼,有利于群众得实惠、帮扶更到位。”


下派帮扶,为干部提供了锻炼成长的舞台。干部们通过发挥部门优势和专业特长,带来硕果累累:市税务局选派干部张俊华,收藏了3000多部电影拷贝,义务为村民放映红色老电影,还为村里引进板材厂;市财政局选派干部高希超,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搞农超对接;市司法局选派干部毛杰帮村里扩建百亩大棚,建起法治文化广场,村集体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多数下派干部虽生在农村,但工作后长期在机关,缺乏基层阅历和能力。下派帮扶,让他们补上了“基层课”“群众课”。据统计,30多年来,先后有600余名下派干部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


“以前在公安局,接触不到这么繁杂的工作,下派忙扶贫、忙产业、忙建设、忙民生,个人得到了全面锻炼。”市公安局第十九批选派利津县七一村干部宋维超说,“看看贫困户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发牢骚。”

 

打造好品牌,打开新局面


如今在东营基层,村支书遇到组工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给我们派个工作组来吧!”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杨学义下派帮扶期间,有一次回老家东营区杨集村,村干部问他:你咋不来帮帮咱村?这让他满心歉疚。两年后,杨集村也盼来了帮扶干部——市卫计委宋勇。短短两年,村委会大院、卫生室、自来水、闭路电视、硬化街道,一应俱全,村里大变样。


“帮扶结束离开那天,不少村民拿着花生和地瓜来送行,村支书卜祥山在大碗里倒上啤酒,边喝边流泪,说大家伙儿都舍不得你们走啊!我也任由泪水流淌。”现任市卫计委副主任的宋勇,一谈那天的情景还会眼眶湿润。


这样让人感动的场景,铭刻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下派干部,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


曾选派帮扶河口区宝一村的市发改委干部张秀忠清楚地记得,一次他到贫困户家里,老人递过来一碗茶,碗里茶锈斑斑。他顿了一下,咕咚咕咚喝下去,老人忙不迭又斟了一碗,打开了话匣子。“如果你没喝下那两碗茶,他就不会和你交心,将心比心嘛!”张秀忠说。


这种感情,也深藏在下派干部家人的支持里。市公安局第十四批选派干部王平原,父亲是转业干部,得了重病后,还要求到儿子帮扶的村子去转转看看,听到儿子介绍帮扶带来的变化,老人倍感欣慰。


“以前村班子涣散,开会都凑不齐人,村里没人办事,乡亲们干着急。”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市人社局下派干部刘相波当选为村支书,很快打开了新局面。“班子成员和村民们对我的认可,让我最感动。”刘相波说。


“下派帮扶,广大农民有期盼,干部锻炼有需求,一定要把这个品牌打造好,长期坚持下去。”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表示。



为您推荐


来源:人民日报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