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的骗局
(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意见)
经常有投资者引用芒格的发言称,「企业的长期收益率等于ROE」。
这句话的核心没错,但ROE可能也会骗你。
听话听全,其实芒格那段话的大意是,「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差无几」。只是后面举了个ROE的例子罢了(6%和18%的区别那个例子)。
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不单从ROE中体现,除非企业不分红。
根据「一美元原则」只有当企业的全部增量资本以ROE展示的速度在企业中增值的时候,企业的长期收益率才等于ROE。
然而很少有企业这么做(伯克希尔是一个),除了留存增值外,企业最常见的回报股东方式还有——分红。
企业的分红再投入具有奇妙的特性——
PB越低、分红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反之亦然。
因此,对于高PB的企业,最好是少分红,多投入生产,直到企业自身再难找到新的增量。
有的投资者疑惑:我为何要分红再投入呢?留存下来吃吃喝喝或买入其他企业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吃吃喝喝相当于资金离场,不再考虑回报;而买入其他企业,从投资组合的角度看,也是分红再投入。因此为了简化讨论,我们逮着一只股票想——组合也是一样的。
在0.5倍PB时,你的每一份分红再投入,就能变成未来双份的ROE增量(不考虑税费),0.3倍PB则是三份。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分红再投入的投资收益率=ROE+ROE*分红率*(1/PB-1)。(此公式来自@荒江钓手 谢谢钓手兄的推导)式中还需+ΔPE,但思考单笔资回报Δ=0
(👆钓手兄的推导过程)
例如一家企业的ROE=10%,分红率30%,常年维持0.5PB,则分红再投入的长期回报=10%+10%*30%*(1/0.5-1)=13%。
当PB=1时,长期回报=ROE=10%,是否再投入无关紧要。
其他条件不变,市值常年维持2倍PB,则长期回报=10%+10%*30%*(1/2-1)=8.5%。
当PB=10时,分红再投入的长期回报就只剩10%+10%*30%*(1/10-1)=7.3%。
此外,这个公式还有一个特性:当PB<1时,大额分红再投入的回报能够非常明显地展示出来,而当PB大于1时,PB的倍增对长期回报的影响越来越小。(这个特性在后面计算茅台和洋河的投资价值时会用上)
这符合于两种投资方式的底层逻辑:优秀的企业能够容忍更高的PB,而廉价的企业则对PB很敏感,因此选择「费价费司」(较高价格的优秀企业)的投资者相较于选择「格价格司」(便宜价格的一般企业)的投资者有更少的操作。
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例子由@罗纳尔迪尼奥 兄提供,感谢罗兄)——
问题:
两家公司市值一样,利润一样,净资产不一样,假设两家公司未来长期净利润不变,利润全部用于分红,那么我持有两家公司的回报会是一样的吗?
举例如下:
A公司市值100亿(PB=100/10=10),利润4亿,净资产10亿,ROE=40%,利润假设未来长期不变,每年分红4亿;
B公司市值100亿(PB=100/40=2.5),利润4亿,净资产40亿,ROE=10%,利润假设未来长期不变,每年分红4亿。
简单版的回答是:
这两个企业的回报是一样的。你把企业盖起来看,它就是一个年化收益4%的债券,无论这个债券表现出多高的ROE。
那么是否意味着「企业的长期回报等于ROE」这个说法失效了呢?
并不是,因为「企业的长期回报等于ROE」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增量资本能够按照ROE生产经营。
在上述例举的公司中,增量资本=0,企业只能获得分红收益,其他潜在回报也无从谈起。
代入公式,企业的长期价值很好计算:
A公司:40%+40%*100%*(1/10-1)=4%;
B公司:10%+10%*100%*(1/2.5-1)=4%。
因此A=B。
我们也可以按照DDM来计算:
"DDM,即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是一种股票内在价值评价模型。威廉姆斯(Williams)和戈登(Gordon)1938年提出了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股利贴现模型(DDM),为定量分析虚拟资本、资产和公司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抛开复杂的公式,DDM的核心就一句话——股息是股票的真实现金流。
在DDM模型中,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两块:1)分红;2)卖出时的价值。
唐朝老师在《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18节课看透银行业》中,对传统的公式进行了优美的简化,可以参看P254页,笔者对建设银行的估值就是完全照搬了这种简化方式。
想看完整而复杂的DDM,也可参看《王剑讲银行业》的P284页,这是我见过国内将DDM讲得最好的一段,只是距离投资实践仍然隔了一层。
先不管市值,而是根据假设列模型——
净利润 | 4.00 |
净资产 | 10.00 |
ROE | 40.00% |
分红 | 4 |
分红比例 | 100% |
(👆这是A)
净利润 | 4.00 |
净资产 | 40.00 |
ROE | 10.00% |
分红 | 4 |
分红比例 | 100% |
(👆这是B)
已知:
A的ROE=10%,分红率100%。
B的ROE=40%,分红率100%。
将历年所得分红分别折现相加得出价值一,再将N年后的净资产价值给一个可能的市场售价,得出价值二。
按照7%的折现率(随便取的)折现回来,假设N=5年,由于均为100%分红,A的价值一和B的价值一等同,均为16.4亿。
5年后,市场依旧维持着100亿的市值,则A的价值二为71.3亿,B的价值二为71.3亿,二者等同。
因此A=B。
40%的ROE和10%的ROE居然有相同的回报率,这就是ROE的骗局。
分红再投入的投资收益率=ROE+ROE*分红率*(1/PB-1),这个公式有什么作用呢?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它可以辅助计算每一笔投资的期望回报率。
前几周,白酒投资爱好者们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当下的价格条件下,买洋河还是买茅台。
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辅助思考:
茅台的ROE长时间维持在30%以上,分红率是51.9%(毕竟是600519嘛),此时的PB是11.98倍,那么买入茅台的投资收益率= 30%+30%*51.9%*(1/11.98-1)=15.73%。
洋河的ROE在白酒中属于较弱的,常年在20%上下,分红率常年维持在60%以上,此时的PB是4.22倍,那么买入洋河的投资收益率= 20%+20%*60%*(1/4.22-1)=10.84%。
因此,从静态的视角出发,此刻茅台的投资价值是胜过投资洋河的——即使它更贵。
(没算之前,笔者以为此时洋河的投资价值肯定高于茅台,惨遭打脸( ̄ε(# ̄))
当然,企业的ROE始终在变化,茅台和洋河未来也不一定能保持如此收益率,且企业的动态变化难以直观展示,此结果仅作为参考。
另外,古井贡酒的ROE上下起伏明显,如果按照近年的数据、即18%计算,分红率按50%考虑,以此视角观察,则此时买入古井贡A的投资回报=10.27%。
古井贡B则是=11.61%。
留 言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