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代文化高深的智慧和内涵!

修行圈 2021-04-16

“修行圈”修行人关注订阅的公众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学术、修行、生活

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内容来源:如一斋


阴阳五行天人感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构成宇宙万事万物。

世间任何事物,在宇宙空间中都有相对应的物质。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


古代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调阴阳、顺四时、序五行,敬天知命,重德行善,方能平安吉祥。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


人与自然融合相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世界是全息的。


中国古代文化是修炼文化


神传文化是联结天界和凡间的桥梁。人类纯正的文化艺术,是上界精神的形式体现。没有佛道神的牵引,缺乏与上界沟通,没有从上到下的贯通的精神,就不能表达更高更深的内涵。


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心无旁骛,不疾不徐,泰然自若,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这和修炼何其相似?!一直觉得中国古代文化是修炼文化。以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来说,是闲情逸致,更是修身养性。造诣深者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中国古代推崇正音雅乐,以“清幽平淡”为上,不以繁声热闹为趋。琴瑟、箫笛、胡琴,都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


如此幽婉清雅的音乐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注重社会伦理的“教化”,推崇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闹的溺音淫乐。


道家倡导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和谐。老子说:“大音希声,”正声应“简静”,静才会有空灵渺远的空间感,与万物合一的心灵体验。庄子提出“平易恬淡”为人生理想。“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文人逸士,以琴会友,觅知音,不竞不求,不炫技,不卖弄,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


对琴艺的体悟之深,要求之高,令人叹服。


“身手皆静方能与妙道相融,与神灵相通。”“故清者,大雅之原本。……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必以贞静宏远为度……从容婉转。”


“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专精注神,感动鬼神。”这简直是修炼的境界。





“古松流水间,唯闻棋声”,“闲敲棋子落灯花”“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古人弈棋的乐趣可见一斑。闲暇时,下棋交友,益智增慧。


下棋讲究棋品。弈棋情状种种,往往表现出棋手的性格修养。宋大臣潘慎修以孔孟之道比喻围棋,曰:“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梁武帝善弈棋,着书写的多是经验之谈。“若局势已胜不宜过轻,祸起于所忽,功坠于垂成。”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见仁见智。如:天地阴阳,王政、兵法韬略等等。棋局如战场,黑白双方运兵布阵,攻占御守,斗智比勇。东汉文士应玚说:“博弈之道,贵乎严谨。”既要有出世之大略,又要有入世之细谋。


历史上,儒释道代表人物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等都对围棋颂扬备至,认为从中收益匪浅。明道之旅





书法是中国古代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历史上许多着名的书法家大都是寿星,唐代写《九成宫》的欧阳询,活了85岁;写《夫子庙堂碑》的虞世南,活了89岁。当代书法家上海的苏局仙、北京的孙墨佛都年逾百岁。


唐太宗在《论笔诀》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欧阳询也讲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必须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然后,意在笔先,灵活自如地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力,通过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之中,即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这又与气功不谋而合。


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躁俱平。”故正书居静以治动,说明练楷书能养气安神,消除烦躁。而隶书因其书法沉稳秀拔,如林泉般清幽爽神,使头痛、失眠的人气血平和,情志自调。书法家长寿的原因就在此中吧?!明道之旅


虽然字的造形是在纸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却在纸墨之外,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自有相契合之处。诚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释家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春秋。”天文地文人文,象中有道。明道之旅


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书法家悬腕运笔,掌虚指实,快而不急,慢而不滞。捕捉到“鸾舞”之姿,“龙腾”之态,可达浑然忘我的天人合一状态。明道之旅


古代书论普遍关注品德与书法的关系,即有“书如其人”之说。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重视培养书法人才,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太宗在书论上也有独特见解,强调书的“筋骨”和“神气”,还主张书法要有“冲和之气”。“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则锋含沉静。”太宗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书写了不朽佳作《温泉铭》。遒劲雄健,雍容和雅,朗润俊逸,通篇洋溢出一种英武豪放又圣明高超的气概。明道之旅




文人画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在题材上多为山水、花鸟以及梅兰竹菊一类,象征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纯正敦厚的君子之风,清高坚贞的人格精神。


文人画注重气韵和笔情墨趣,意境隽永,耐人寻味。画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以逸品为至高境界,超越一般的艺术水准,进入更高的审美创造天地,飘逸出尘。看似平淡天真,却格高无与伦比。简洁生动,得之自然,无可仿效。


唐代大诗人王维被尊为山水画之祖。他长于写景画景,清新明朗、淡雅脱俗的静中之美,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的审美愉悦。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道之旅


据《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宋代词人秦观曾患肠胃病,屡治不愈。一日,朋友送他一幅王维画的《辋川图》。每当看到这幅山清水秀的画卷时,就仿佛进入了那迷人的画境,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肠胃不适的症状一扫而光。经过几日的“画中游”,秦观的病竟逐渐好起来了。


王维辞官,归隐田园。吃斋奉佛,焚香诵经,弹琴赋诗,泛舟歌咏,书画传神,禅意盎然。高深的佛教造诣和丰富的文化修养融于笔墨,纯净的能量、清凉的气息从画中缓缓散发出来,令人赏心悦目,精神舒畅,对健康颇有助益,这是药力所不能及的。明道之旅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也是个修道之人,他经历坎坷,少年早慧,才华出众,因与权贵不合,后被连累入狱,50岁才自由。他打坐修炼,画风也变得空灵超逸,苍莽沉雄。他云游七年,深得山水之韵。年近八旬,他画完了《富春山居图》,成就很高,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影响后世甚远。明代董其昌称,见此画便有 “心脾俱畅”之感。


在诸多顶极文人画家中不乏修炼人,最突出的是清初“四画僧”,画法特点清静淡泊,而又各具特色。四僧中以八大山人、石涛影响较大。


一幅好画,能让人杂念顿消,洗尘净心,渐入佳境。可见书画家的人品、才艺、修炼的功力非同寻常,古代书画专着所讲的“定神”、“通神”、“神品”、“逸品”就是这个道理。明道之旅


通天达地而合神明


古人认为,宇宙在本质上是一个气的宇宙。元气流动,无所不在,聚则为物,散则为气。山川草木,清风白云,万事万物,不过是元气的不同表现。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安静不妄动,不耗不损。善养浩然正气、清气即是福气。所以古代的养生学、中医、气功都特别发达。


道家讲修命成仙,炼丹,还精补脑。佛家讲空,打坐禅定。儒家认为静能虑,静坐益智。宋朝欧阳修、苏东坡、陆游等都很推崇静坐。陆游词云:“心如潭水静如风,一坐数千息。”


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半神文化。在儒释道修炼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徜徉山林,慕仙求道,修身养性,自觉不自觉地处于修炼状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对道的景仰和追寻,从未间断。早在东晋的王羲之就提出“书之意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清王昱曰:“元气磅礴,超凡入化,神生画外者为上乘。”


古代艺术家在创作中悟道,作品的好坏不仅仅是技巧的高低,还包括作者的阅历、人生情怀,特别是与品格相关。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谓之道。更重要的是天地人的对应协调,与神合灵,与道合妙,通天地而合神明。明道之旅


正因如此,古代文人有着不媚权、不从俗的优良传统。甚至抛弃仕途厚禄,像陶渊明那样隐居起来。这种凛然傲骨,从思想人格到艺术上的自由独立,保证了艺术作品的质量。


唐诗的性灵神韵,有着和天地自然的联结,天籁之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音乐性,意象优美。李白崇道,杜甫尊儒,王维信佛。不同的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苏东坡贬官黄洲之际,仍沉浸于书画中,做精神的逍遥游。他的官是越做越小,文学造诣却越来越高。诗词、书画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道、禅的气息弥漾其间,于稳健而流丽中,寄寓着一种超然物外、与天地同化的情趣。


曹雪芹才华盖世,但他宁可卖画维生,也不愿到皇宫当御用文人。在困苦潦倒中,他潜心创作了千古名著《红楼梦》。明道之旅


艺术作品也有它的命,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精气神。题材内容是作品的身体精力,水平技巧是作品的气质风格,内涵思想的升华则是作品的神韵。


内容朴实,技艺精湛,超拔于世俗之上的境界,与神相通的韵味,通天地而合神明,才是优秀艺术作品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所在。



内容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修行人的公众号


提供优质内容献给每一个优雅的灵魂

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学术、修行、生活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首次公开披露隐传两千多年前的

“玄关悟道七步曲”上乘的炼性技术

抉破生命轮转的秘密,解奥大道至公的定律,使人在恍然之间荡灭三生、踏平六道,以太乙归真诀,则临终成就,逍遥物化,易如反掌!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提出自己的想法或问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修行交流可在公众号回复“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