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是最古老的养生术,可追溯至黄帝时代
“修行圈”修行人的第一订阅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学术、修行、生活
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打坐”又称禅修、静坐、坐禅,它是道家和佛家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
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则就是在静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静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显教、密教及道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
《释禅波罗蜜》云:“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众宝皆获。”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曰:“因息修禅,疾得禅定。”
小乘佛教讲:“久坐必有禅。”静坐不但可增长功力及养生疗疾,另外还可以开悟增智、顿悟宇宙人生大道。
《大智度论》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慧以度一切。”
《昭德新编》中云:“水静极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打坐到底有什么效果呢?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02年3月,报导了美国宾州大学医学中心放射医学系的纽伯格(AndrewNewberg)博士,利用现代影像技术研究打坐冥想的结果。
冥想打坐:进入忘我时空
纽伯格博士比较了西藏喇嘛在打坐中及打坐后,大脑皮层活动部位的变化。他利用一种叫作正电子断层扫描(SPECT)的技术,通过比较喇嘛在打坐入定和出定后的大脑局部血流断层显像,观察大脑局部血流量的变化,从而推断打坐入定时大脑哪些部位活动增强,哪些部位活动减弱,来了解打坐冥想时大脑皮层的活动情况。
研究发现,打坐入定时大脑的额叶,也就是大脑的前部活动增强,但大脑的枕叶,即大脑的后部活动减弱。研究发现,打坐入定时大脑的额叶,也就是大脑的前部活动增强,但大脑的枕叶,即大脑的后部活动减弱。
纽伯格博士解释:“通常在人们集中注意在某一特定事物时,大脑的前部活动增强,同时,大脑的后部活动会明显减弱,这个部位一般被认为是在方向感、立体感等方面起作用。这些结果可以说明为何人们在冥想打坐中,通常有忘我及失去时间、空间的感觉,这正是实验中所观察到的。”
精神空宁,身心自在安定
纽伯格博士谈到,自己从儿时起就一直在思考关于现实、真理和神的问题,这些思考也引导他日后利用神经科学及大脑影像技术的专长,进行大脑、心灵和宗教修习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宗教修习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他谈到研究发现健康与心理有直接的关系,且显示打坐能帮助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少焦虑和减轻抑郁,他也认为对物质世界和人类内在世界的研究,对人类来说是同样有益处的。
纽伯格博士还发现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他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在打坐时会感受到“精神心理”方面的神奇体验,而这种精神上感触到的体验,远比日常生活中所感触的事物,要来得更真实。
这也说明,人们在精神心理方面所经历的体验,可能比我们日常用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触更为强烈且更清晰,更具有真实感。
往期内容:
首度公开隐传两千多年前的道家修行秘法▼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
修行丨穷理丨觉悟丨超然丨自在丨简单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