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道者应当出世静修,还是入世行善?

修行圈 2020-01-07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当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至今,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于是就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宗教界也不例外,例如:宗教应该贴近百姓生活,还是应当保持神秘?修道者应当出世静修,还是应当入世行善?……


其实古代祖师对出世、入世、小乘、大乘等问题就有分析,只是时代久远,今天借此机会,再回顾梳理一遍。



1

出世、入世、小乘、大乘的定义  


所谓出世,是指修道者隐居避尘,专注于自己的身心修炼;或者出离世间,使自己身心清静自然。


所谓入世,是指修道者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痛苦、普度众生。  


小乘、大乘是佛教中说法,于道教或其它宗教,也可以参考。


乘者,运载之义,以喻能载人达到某种境界。


小、大之别,是在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学佛者观点不同导致的。


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若由部派佛教的立场,则以大乘经论不出自释迦牟尼。


小乘视释迦佛陀为教主,大乘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以自己解脱为主要目标,灭除烦恼,证果开悟,大乘也讲涅槃寂静、解脱尘累,但不否定现实世界,而是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愍念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  


其实在西方,天主教、基督教的修道院和教堂,有建在人们聚居地的,也有建在山林的。


同样是修行者,同样有慈爱心,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的呢?  


  


2

出世、小乘、独善其身  


为什么要出世呢?纵观古今,出世者有不同的原因。  


从外因看,上古传说说有大隐士许由,说是因为尧帝治理天下已经太平了,所以才不入世添乱了;而后庄子、列子都隐而不仕,却是因为当时诸侯好利轻道——“春秋无义战”,没有能力推行自己的理想,况且入世也难自保其身。


金元之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黑暗的一个时期,全真道教的产生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提倡出家修行,重视个人性命的修炼,也提倡苦己利人,所谓内功外行。


另外,宗教在古代还有慈善功能,许多无家可归者,也往往依栖教门。


  

从内因看,修道者往往置身世外,是为了避免干扰,专心修炼性命。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远离尘世上的诱惑,放下名利,在虚静中,认识宇宙和人生的本来,专心修炼自己的神气精,使之坚固,合于自然。


至于佛教四谛:苦集灭道。教人看破人生、万物的生死无常,进而解脱放下,涅槃寂静。



当然也有天性放旷的教外隐士,如东晋陶渊明,自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就凡人而言,若无足够智慧、福德,看事不明道理,行事缺少善缘,纵在世间也是多苦少乐。


唐司马承祯祖师《坐忘论·信敬第一》:“壁耀连城之彩,卞和致刖 ;言开保国之效,伍子从诛。”


即使你怀善心、行善事,都未必有好结果,况于不善呢?


与陶渊明时代相近,因卷入政治风波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大名士就有: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陆机、陆云、郭璞、谢灵运、鲍照等。所以学道修道,不可等闲视之


而出于世外专心修道,就如同蒸饭,锅封闭得好,成就才快。  


对于修道者而言,出世修炼,不是终南捷径,也不是逃避社会责任,而是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



丘长春祖师曾在《垂训文》中将修炼分为三个阶段。


“夫上乘者,修真养性 ,苦志参玄 ,证虚无之妙道,发天地之正气,除尘世之冤愆 ,……夫中乘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讽太上之法科,礼天尊之宝号,信心恳祷于圣前,虔诚斋戒于廊庙,清静身心,阐扬大道 ,一念纯真 ,常存正法。……夫下乘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 ,……以待功行圆满,自有金童接引,……。”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生天生地,生人,万物繁衍,在天有日月星辰,在地有河流山川,在人有圣哲英杰,得道气之精者则为神灵。


上乘参玄在“道与一”上用功夫;中乘则以虔敬心,求与天地间神灵沟通,以合天地正法;下乘着眼在万物,他能知有道与神仙,但不能通达其理,且行人间善事,“积功累德,神明自得”,自然有神仙接引帮助。


下乘有不能达于上乘的,但上乘绝无弃中乘、下乘而不用的,神仙多是随方设教。


三乘之中,中乘虔诚存心在庙观,上、下二乘并无教内、教外之别,不局于庙院。


古人说:小隐居山,大隐居尘。话并不假,大隐是得道者,道无所不在。


小隐是修道者,要排除干扰,专心于道。


若无小隐,何来大隐?所以出世修炼,很是重要。  



出世修行,有个人隐居山洞修炼的,也有住庙观共同修持的。


个人修持贵在恒心毅力,共同修持却要有制度仪规,放羊还要有只领头羊,教团也要有其精神的核心和行为的准则。


其实早在东汉天师道成立之初就有戒律,如想尔九戒等,随着各教派的产生,戒律不断增演,及至全真道教产生,又有全真的戒律。


对还有没有明白道理、或是虽然明白了道理却不能控制自己旧习的初学者而言,戒律无疑是一座很方便的桥梁。  


学道修真者,初学时往往经历各种昏惑、烦恼,但是只要坚心不退,依法修行,战胜九难十魔,最后就如丘祖所说,炼就心如同一个水晶塔子,观森罗万象,无不了然于心。


又如司马承祯祖师在《坐忘论》中所讲,经历五时七候,直炼得形神俱妙。  


  


3

入世、大乘、兼济天下 


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若只到这里就谓之小乘,但是后面还有:“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到这里就是大乘了。


当人们了解万物的虚幻不真,再进一步,将空执也放下,以洒脱的精神对待万事万物,就趋大乘了。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就是讲现实与超越的统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修道的纲领。  


修道是修活人之道,不是习死人之理。


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出世功夫是入世事业的保障。



修道者在炼至智慧恒定、不再为外物困扰,命功坚固、不轻为寒暑所侵时,自身对宇宙自然之理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得到实践验证后,也往往随缘济世的。


王重阳祖师在《重阳立教十五论·第十四论养身之法》中也论述过。


“法身者,无形之象也。 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 


愿归是指出世。  


《列子• 仲尼第四》借孔子对颜回的话说:“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知命有忧之大也。”


从宇宙角度看万物, 就如 《道德经》第五章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从每一个生命的角度去看,则如《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二十七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圣人既能看到天地万物的生死无常,包括地球、太阳系、银河系……都不能永恒,圣人又看到了每一生命的活泼泼的存在。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下没有自私自利的得道者,得道者的慈,是出于自然的、不怀功利心的慈。


佛教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怀着大慈大悲、济世利人的心,当然是很高尚的,但是这意为着付出与承担。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玄蕴咒》:“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基督教常说:耶稣是为人的罪背起了十字架的。


俄罗斯的诗人屠格涅夫有一首诗《门槛》,也是说这回事的。



为什么怀大慈悲心、立大志向反而会吃更多苦、受更多难呢?


这是因为此时是要面对更多人的自私与迷惑——罪,面对更多的社会问题。 


因为面对更多的困难,所以修大乘、修入世法,就要有更多的智慧与能力,而这正是通过出世修炼心性、修炼身命而实现的。


出世修炼是入世行道的保障,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怀慈悲心,做天下人的事业,要讲究方法,合于自然,不能仅凭一时热情,更不能妄为。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为盗火给人类,与宙斯发生了冲突,后来和解了。


这个和解所比喻的也许就是人类的主观努力与客观规律的和解,《周易·乾·文言》:“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与此同理。  


世间也有这么一种理解:出世就是愤世嫉俗,入世就是吃喝玩乐。这不是修道者的出世和入世。


修道者的出世,不失慈爱之心,不失理想与奋斗;修道者的入世,不失素朴之本来,不失超脱与智慧。


出世气当清,入世气必厚。不清,虽有出世之名,难行出世之实;不厚,虽有入世之实,难得幸福快乐。


清是智慧,厚是福德。修道者不断积累善行、积累福德、扫除业障、开启智慧,虽然一时还不能达于大道,但只要抱定志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必定会离道越来越近,必定会离幸福越来越近。


真正的得道者,出世与入世并无区别,混然为一。


修行圈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大多整编自网络公开内容,再经编辑精简文字,以利于大众快捷传播。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您认为图文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会及时更正。


 往期内容:

▶ 高人揭露风水天机(完整版)

▶ 当今世界会出现很多的高人

▶ 一位得道高人对徒弟说的话

▶ 你可能当面错过了许多高人真修者!

▶ 实拍藏地终生闭关的修行人


道家顶级修炼法脉——无为法(真传)

一切证悟技术里面,最真朴而最隐秘、最普通而最高上者,乃道家里面的无为法,是天下一切法之最底层,是一切法之登峰造极,是法中之王

- The End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上古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中医养生国学智慧中华数术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穷老师私人微信:GWZZ25(添加请简明来意)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