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庭禅坐”的方法解析(打坐实修参考)

修行圈 2020-01-07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转自公众号:打坐


现在我们要开始黄庭禅坐,不论您是采用的是单盘、或双盘,或是不要靠着背直接坐在椅子上,这些都可以依照你的喜好来做选择。


静坐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心的无相,以及性的自在。而要验证自在的心性,莫过于观照与放松,待会在静坐的过程中,我会给你适当的引导,以便使您逐步的观照身心,体验心性自在的真义。


想要让静坐这门功课对您产生更好的功效,让定力与智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那么在静坐的过程中,您最好尽量保持姿势不动,以便在较大的身心挑战中,不断磨炼与检验您观照心性自在的能力。


但若是您觉得痛苦已达忍无可忍,实在无法继续观照身心的实相时,便可以稍微挪动一下脚或是身体,让身心的浮躁缓和一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任何一次禅坐的开始,最好在全身上下放松几次,好让心性及身中的感受能够更加的自在。现在请依照我的引导,放松你的身心,来开始这一堂的禅坐……



先把心情放松下来……然后把头顶轻轻的往上顶一点点,好像要把脊椎拉直一般,但要注意脖子不要僵硬,要松巧……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头顶上,想象头皮整个松下来,像海棉一样的松开来,想象就可以达到,发挥你的想象力……


接着把注意力移到你的额头,把眉头舒开,不要皱眉,想象额头向四方松散开来……


把注意力移到整个脸部,把整个脸颊里面的力量都松掉,想象它越来越松,检验自己的表情,是否详和而自在……


讲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到两边的太阳穴,想象两边的太阳穴也渐渐松开来……


现在放松你的后脑勺,只是运用你的想象力,慢慢的松开来,像海棉一样的松开……


脖子,检验是否松巧,不要僵硬,想象它像海棉一样,慢慢膨涨开来……


肩膀,不要往上举,想象两个肩膀一起垮下来,沉下来,自然的下沉,除了脊椎还挺立之外,不要负担一点点力量……


想象两只手,跟绳子一样,只是挂在肩上,完全自然的下垂,不要出力,检查有没有一点点的力量在其中抗衡,不要出力,只是松松的垂下来,从手臂一直放松到指尖,慢慢的放松下来,像绳子一样的挂着……


胸膛,想象整个胸膛都松开,不论胸腔里面正有多少感受在发生,就让它发生,要喘就喘,没有关系,不急着调息,当我们定静到一个程度,气息自然会愈来愈细,你只是想象松开、松开,任它去自在,没有一点点抵抗的力量……


背部,除了脊椎打直之外,把其余的力量都松掉,整个腹腔,检查有没有出力,把力量通通放下来,通通松开来……


臀部,仅仅只是静静的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其它什么力量都不要,想象它也松开来,检查臀部与大腿交接处的关节,有没有出力,把力量都卸掉大腿、小腿、然后一直放松到脚掌……



现在让我们从头再放松一遍,讲到哪里松到哪里,但速度再快一点点……


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最后想象全身一起松透下来……


为什么静坐前要做这样的放松呢,它的目的是要确定,我们对于内在的大小感受,有没有一点点控制的力量,有没有一点点的打压,或一点点的抵抗,有没有让所有的气机完全获得自在……


身心保持自在安舒,就这样静静的坐着,等待观照身体各部位不断发生的大小感受,甚至是不断升起的各种的念头。


在这次的禅坐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观察,观察在感受所带来的迷惘当下,要如何从中获得解脱,我们所用的方法,就是观照,也就是去感觉、觉知它的真相。


但当我们静坐到20分、30分之后,身中的气血将慢慢炙热、燃烧,那个时侯对初学者来说,往往已经只剩下忍耐,没有办法再做任何的观察,而此刻刚入坐时,每个人身中的感受还算平静,这时侯来引导大家做一些简单的观察比较容易,日后,当观察能力渐趋成熟时,我们就可以在炙热燃烧的感受中,靠着观照的定力,而得到清真的宁静。


这次的静坐,我们有一个主轴,那就是:「把身体想象犹如太虚一般」。为什么要把身体想象成太虚,也就是宇宙呢?因为太虚里面不是空无一物的,它里面有河川星斗,有山河大地,有草木丛林,有风雨云雾……太虚的可贵并非无物,而是能包容万物。



因此我们在学习清静平和时,可以观想自己的身体像太虚一样,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是要你学习能否像太虚一般,毫无抵抗的,去包容着身内发生的任何大小感受;


第二,是要你去检验,当你面对这些不断升起灭去的感受时,心中有没有一丝丝贪嗔罣碍的发生,


第三,是去检验,当你的内心发生烦恼浮躁时,除了由于身体的感受,或是脑中的妄念所引起的浮躁之外,是不是在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黄庭」里面,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波动在起伏着,在对这个烦恼的情绪能量推波助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训练你观照黄庭中那个潮来潮往的波动,看出它本无意义的真相,进而解脱所有情绪的枷锁,重获自在清明的心灵。


因此静坐的目的,并不是叫你要把自己想象得如太虚一般,毫无知觉,或空无一物,这是初学者对于文字的误会所致,黄庭禅坐甚至还要提醒你,观照你脑中不断发出的丝丝念头,也只是把它当成太虚间不断自在回荡的音波一般,对它们也都只是静静的观照着,静静的觉知着,觉知着它自在的发生,观照着自己在这当下,是否有任何的罣碍……


以上几点,便是您在每一次静坐时所要专注的主轴所在了。在落实以上几点的观察时,您可以想象自己的身体就像个太虚一样,此时里面正有些轻轻淡淡的风,这些风正在太虚的各个部位慢慢的升起,慢慢的酝酿,太虚并不罣碍这些小小的风,也不会抵抗任何风。


你要学习的是,接受这些清清淡淡的风,接受这些快速旋转的风,热的风、冷的风……



以同样的心接受身中温度的感受,细麻的感受,酸痛的感受,起伏的感受,如太虚般,对身体各部位的感受保持不分别、不好恶,不攀附任何贪嗔意义上去,这就是平等心的当下,也是平常心的当下。在静坐中不断的做这样的观察比对,非常有助于您得到深入的自在。


心经中所谓的「观自在」,指的是观察身中各部位的感受自不自在,而不是你的自不自在。例如你的臀部坐着的地方有点紧、有点重,或是腰部有点酸、有点热……


它其实只是太虚间一阵阵各种不同型态的风而已.有些是紧紧的风,或者是麻麻的风,有些是酸酸的风,有些是起起伏伏的风,效法太虚包容着它们的存在,学习太虚不干涉它们的自在…


你要注意的是,看着这些风,看着这些感受,看它存在得是否自在畅然……


它仅仅只是这样无意义的自在飘荡,自在生灭,而你要注意的是,你是否在这当下对它起了贪嗔分别的知见,你是否对它的生灭起伏起了抵抗或牵制?


你可以专注在身中任何一个特定的小区域,做以上这样的观察。


任何感受都像太虚里的一阵风,观察那个区域的感受,气机是否畅然,是否自在,观察身为太虚的我,是否完全让各部位的感受自由的存在,是否真的任由身体的感受自在的去变化?或着还是存在着一丝丝的抵抗,一丝丝的害怕,观察你是否因为它的存在,而升起焦躁不安的情绪。


现在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先把头顶轻轻的往上顶一点点,然后跟着我的指引,讲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我们静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为了要追求充满轻妙感受的禅定喜悦?


还是为了要训练自己的脑中不起一个念头?


还是要让自己从总总不安的情绪罣碍中解脱出来呢?


古人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凡不能与日常生活并行的,并非真道之所在。

以上这三个目的当中,哪一个才是你在日常行住坐卧之中,依然随时随地都可


以保持而没有冲突的呢?


只有第三个:「让自己从所有情绪的罣碍中解脱出来」这一种能力,才是往后你可以用在生活的每一刻而毫无冲突,并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利益的,这就是静坐这个法门的最大目的所在。


而藉由静坐观心,到底是在观察什么呢?


每当人们所谓情绪激动的时候,胸中一定会陪衬着一股气、一股能量同时跟着升起,对不对呢?


不论一个人外在的挑战有多少,或身内的感受有多激烈,只要胸中的气血依然平静,你就可以若无其事的接受一切,但只要胸中的气血一激昂起来,你就可以因为一万个理由,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情绪之中,想想看,这有没有道理呢?


由此可知,罣碍着我们的主角,让我们想要清静而不能清静的主角,指的并非是外在的挑战,而是指胸中那股激荡不已的能量,也就是那股气,也就是「各种感受」。


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跟着我的指引,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所谓解脱心情上的罣碍,并不是要彻底的消灭或平抚胸膛中那些激荡不安的气血活动,也不是要对身中所升起的感受,不断的咬牙忍耐。而是要把你对胸中气血活动的罣碍,对它的贪嗔、害怕与忍耐全部都放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气血的感受或动或静时,能得到全方位的自在,只有这样,才是釜底抽薪的解脱办法,而这种方法,与你的认知与习性恰好背道而驰,因此,这项练习对你来说,相当的具有挑战性。为了培养您对胸中心田的观察定力,不被胸中小小的气血晃动所迷惘,我们可以先由肢体的末稍开始观察。



现在,试着观察你一只手掌中的感受,想象你的手掌像个小太虚一般,里面充满着各种的感受,各种的风,也许是麻麻的风,也许是热热的风,也许是凉凉的风,也许你可以感觉到手掌中的脉膊,感觉到那种跳动,手掌中到处充满着充沛的能量,好比太虚中到处充满着自在漂荡的风一样。


你很容易可以在这么热闹的能量活动中,静静的觉知着它,它的真相只是一种畅然,只是一种自在的生灭起伏,其它毫无意义。仔细的观照着它的真相,它既不代表烦燥,也没有焦虑,更没有任何好恶的意义夹杂其间,它仅仅就是一种非常单纯而畅然的感受!对不对呢?


这就是所谓的「空」,所谓的「无物」,因为它没有任何贪嗔痴爱。只要看出这个真相,你就已经在这个小小的局部里,验证了六祖所谓「本来无一物」的真境,也在这个小小的局部里,验证了自性本来清静的安心之道,以这样的正见与定力,去观察全身所有的感受,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周身上下无处不安然,无处不解脱。


我们再把身体从头到脚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个头部,松掉…肩膀、两只手(垂下来)、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脚掌…就这样静静的坐着,与身中各种感受同处,放下我们聪明的脑袋,启动你的感觉,静静的坐着,犹如太虚一般,等待各种「身中的风」与「心中的风」自在的吹起,也自在的灭去,用自在灵巧的心去观察它,觉知它…


在你身上其他各处的感受,都可以像刚才的方法一样的去检验和观察,例如现在把注意力移到你的两只腿上来,观察此刻你的脚上充满着什么样的感觉?

有人说我的脚掌好麻,那你就观察那个麻的畅然,检验你是否让它自由的存在?


有人说我的小腿好酸,那你就观察那个酸,检验你是否心甘情愿的让它存在,毫无畏惧与抵抗,试试看!


有人说我的膝盖很痛,痛就看着那个痛,看那个最痛的点有多深,有多热,有多紧,有多酸,只看它的真相,膝盖的酸只由膝盖去承受,你不要介入其间,就像在河岸边观水一般,静静地观照着它的发生。


就像这样来回不断的检验,对于身中每个局部的所有感受,是否真的犹如太虚包容各种风一样的,毫无抵抗,也没有分别与取舍,一切只是任其自在的发生,而不对它产生任何的攀附与罣碍。



脚酸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脚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腿麻了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腿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腰酸背痛也是一种风,这阵大风也由腰与背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呼吸急促,这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呼吸系统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脑中意念纷纷也是一种风,这阵风由脑部这个小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心情烦燥,也是一种风;这阵风则由你的黄庭这个方寸太虚来承受它的自在,太虚中并非空无一物,太虚中的各部位,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风不断的吹起灭去,你要像太虚一般,只是静静的包容着它的存在,包容着它的畅然,甚至它的激昂与热闹。


把你对身中所有感受的抵抗与忍耐完全放开,让那些风完全自由的存在,检查你对于身中各种感受,有没有发出一丝丝的扺抗,有没有一丝丝忍耐的心情,这些全都要放掉,只是用自在的心灵,看着它自在的发生……


全身上下,都可以像刚才所示范的一样,逐一的观察,逐一的检验各局部的自在,以下每当像这样有钟声响起的二十秒时间内,你可以试着放宽胸怀,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现在把胸膛放开,任其发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试试看……


还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开,让我们来试试看!十、九、八,你的心犹如太虚一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检验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现在你把注意力带回到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黄庭一窍中来观察,胸膛也只不过是身体的一部份,也只不过是身中的另一个小太虚而已,观察胸膛内的所有能量或气血的波动,就像刚才观照其他部位一样,只看它的原貌,不让它有机会攀附一丝丝的好恶分别。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要让胸中的热浪兴起时,保持畅然与平等的真觉,还真是件极具排战性的难题呢!


虽然使你烦躁的原因,可能从四面八方袭击而来,它可能是外面的一个声音,或是想象中的一个画面,或是腰的一个酸,腿的一个麻,这就会使我们的平等心荡然无存了。但是,当平等心要失去的时侯,仔细的观察,必然在黄庭一窍中,会有一个小小的动荡发生。


而这小小的气血动荡之中,竟然攀附着无限的贪嗔痴爱的冲动在上面。


每一次静坐时,如果你在最烦躁的当下仔细的去觉察,这个我们身体中最大的机密,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了。


然而,我们的心头,也只不过是另一个小太虚罢了,仔细观察心头里的小小动荡,也只不过是太虚内的一阵小小的微风罢了,拿出观照其他部位时的定力与智慧,去观察方寸中那个小小的动荡自不自在。


你不必急着把它消灭,也不必急着与它交战,不要像神秀一样,走在那条「时时勤拂拭」的死胡同里。



你只需要像观照其它部位一样,放宽胸怀,不忍耐,不改造,无畏无惧的观察它的自在。


用你自在轻巧的心灵去观察它,你就已经走在究竟解脱的道路上了。


钟声再次的响起,以下二十秒内,就是你要放宽胸怀,心甘情愿,毫不忍耐的时刻,现在胸膛放开,任其发生,毫不忍耐,勇敢的试试看…


还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开,让我们来试试看!十、九、八,你的心犹如太虚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四、三、二、一,检验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刚刚你是否浅尝了几秒钟的完全不抵抗呢?你的感受是否经历了几秒钟的完全自在呢?


只是看着它的畅然,不加以分别好恶,这就是无善无恶的本性所在,也就是不取不舍的正等正觉所在。在静坐中不断的尝试,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尝到与你的习性完全相反的解脱真味。


佛陀说「应作如是观」,意思就是:只是根据它本来的样貌去观察它,没有扺抗与害怕,孟子说「勿忘勿助」,是不逃避,但也不助长,愈是抗拒,内在的痛苦就愈大,抵抗并没有减轻痛苦,接受也不会让痛苦增加,不信的话,您何不试试看呢?


不在身心的感受上攀附任何分别好恶的知见,只是无畏无惧的接受它畅然的起伏,你立即可以在动荡燃烧的气血下,得到非常安然的心境,六祖所谓「烦恼即是菩提」,并非等到感受消灭后才得到清净的,而是烦恼激昂的当下,就照见气血畅然自在的本貌了。


修行圈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会及时更正。


 往期内容:

▶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 这样打坐20分钟能打通全身经络

▶ 循序渐进:我练双盘打坐的经历(经验分享)

▶ 道家静功打坐细节(新人入门筑基法)

▶ 秦东魁:著名大师算我短命,但是我用这些办法成功改命


道家顶级修炼法脉——无为法(真传)

一切证悟技术里面,最真朴而最隐秘、最普通而最高上者,乃道家里面的无为法,是天下一切法之最底层,是一切法之登峰造极,是法中之王

- The End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穷老师私人微信:GWZZ25(添加请简明来意)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