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情、婚姻与修行

南怀瑾 修行圈 2021-04-16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南怀瑾先生到某地讲课时,一个女生写纸条问他如何解决爱情的苦恼。南先生的回答很妙:爱情是人最大的自私。爱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修行的功课。爱情只是爱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很多情况下,爱却要藉由爱情来学习。为何?原因在于爱情中的悖论,最大的自私和最大的无私如同硬币的两面,统一在这个让人类数千年都参不透的主题里。

在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中,爱情是毒药。在亚瑟王的故事里,公主玉色儿既是舅舅的新娘,又是仇人,哀生和她却注定了要相爱。相爱的原因是两人误饮了一杯酒。这杯酒不仅铸成了我们与另一个人相遇相爱的缘分,也免除了我们不懂爱的责任。我们在爱中所有的疯狂、不可理喻都是上天安排的。而我们尝到的苦似乎也是命定的。

通常男女相爱刚开始都是美好的,心醉神迷、柔情蜜意的感觉,堪称人世最幸福的时刻。这时候的“苦”是“爱别离”。随着时间的流逝关系的深入,两个人的灵魂激烈地撞在一起,关系多半会变质。尤其是缺乏情感教育,仅凭原始本能行为行动,以及依靠现实道德规范约束的大多数人。这时的“苦”便是“怨憎会”,两个人爱恨交织,爱时是举手无双的珍宝,恨时恨不得把对方撕碎,厌时想一脚把对方踢开,关系越是亲密,怨恨越多。

大部分的亲密关系都会发展为权力争夺游戏。无论有多少理论告诫大家要尊重伴侣,任何试图改变对方的行为都会有损关系,但我们的潜意识总会千方百计地要操控所爱之人。很多时候,这种操控是借着爱甚至是牺牲的名义。这份操控意识来自于“我”。佛法中将之称为“末那识”,“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提出“末那识”是佛法超越任何心理学、哲学、宗教的地方。“末那识”形成“自我”,无“自我”,就无法分辨主客观,就无法进行理性思考。亚当夏娃吃了苹果,意味着 “自我”的形成,“末那识”的功能得到了提升。“末那识”促使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围着自己转。人要生存,围着自己转是必须的,但是很容易转过头,而且自己没有觉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便很容易转过头。人一生中,似乎都是在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的状态中循环。我们被人伤害时,其实内心潜伏着的是末那识主导的“欲”,因为想藉由现实中的个体来抚慰自己不安的灵魂,“欲”无法实现,伤害便生。关系越近,彼此的要求就越多。要求越多,并不能证明你越爱对方,而只是证明你越希望对方给予你爱。从这种爱的索取中,自私可以得到极点。父母之爱中这种自私的体现,便是违背孩子的心性,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设想的模式成长。爱情中的自私,一是嫉妒,一是强力改变对方,甚至毁灭对方。自私从双方关系中延伸出来,甚至会毁灭他人。世间的情杀上演的都是这种自己没有觉察的自私悲剧。

世人常常借助另一段感情来覆盖支离破碎、伤痕累累的两人关系,却忘了这些伤害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伤害的原因没有找到,下一段关系中类似的伤害又会发生。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童年时在原生家庭中受的创伤会在亲密关系中重演,尤其是在婚姻中重复父母走过的路。缺少父爱的女子通常会渴望一个年长的强有力的男子,如同精神导师般引导自己,渴望被另一个人的灵魂接纳和吞噬。如果没有对自己内心需求并无觉察,这类女子通常会一次一次地投入到对年长男子的爱中。缺少母爱的男子则会渴望伴侣如母亲一样无私地爱他,只付出不要求获得。这类感情并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这种关系实质不是爱,是一种攫取,从他人那里获得自身没有的东西。

佛法所称人生八大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其中三种都和爱欲有关。前面已经讲过了怨憎会、爱别离,其实“求不得”才是苦的根源。人类的三大“欲”财富、权力、性(用爱欲来说更为准确)产生的动力之强,一直不分伯仲。对女人来说,爱欲尤重。对于这可以强烈到无以伦比的力量的爱欲,“求不得”的痛苦也可以达到极致。然而和财富、权力之欲不同,爱情中的为己之私可以演变为最大的无私。即使是最坏的人,在爱情面前,也可能露出良善的本来面目。像欧阳克这等人,看到黄蓉要杀他,心里想的也是若死在她手里,也是甘愿的。因此爱、艺术、宗教总是互通的,三者都无法凭借逻辑思维来分析考量,只能靠直觉体验。

因为爱他,所以愿意为他牺牲性命,在危急时刻能过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在少数。危急时可以激发人的本性。但在常态生活中,最难做的却是因爱而放手。因为爱对方,所以可以做到不爱对方,这是爱情中最大的悖论。也许,爱的基础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寄予,而不像财富、权力的基础是攫取和占有,所以人可以藉由一段爱情修行,学习如何去爱。爱情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得到那个人,而是学会爱。

人在婚姻中既有利于修行,又会最大限度的妨碍修行。以往我从个体出发,抨击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戕害,但是对于处于蒙昧状态的人中,婚姻这种强行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的形式有时是必须的。就像一个孩子,应该按着天性成长,但也需要大人的管教。婚姻让两个人避无可避,以对方为镜,直面自身的缺陷。在这种摩擦过程中,双方鲜血淋漓,但因婚姻的承诺和责任在那里,两人很难轻易结束关系,被迫修行。但因为这修行有被迫的成分,所以又容易引起人的抵触心理。很多人习惯了婚姻中的无奈,明知婚姻不佳,但既没有勇气结束,毕竟孩子、财产以及时间让两人产生的依赖之情都很难割舍,又没有耐心在这段关系中历练自己。所以夫妻做久了变成生活在一起的陌生人,各自在婚外中寻求情感满足反而成了常态。

不单婚姻,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可以促使我们修正自身的能量模式,活出更有觉知的生命状态。“小三”关系也一样。我无意从道德的角度来评判婚外恋,这里仅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讲。不幸陷入三人关系,其间由嫉恨、占有带来的权力掌控要远多于二人关系。爱欲带来的执着,迟早会把三人关系变成两个女人争夺男人的游戏。很少人能超越这种争夺,除非他能将爱的自私引向爱的无私。对于修行不够的人,卷入三人关系,更多的只是带来伤害。

从爱情到爱,这是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占星心理学家阿若优曾说,自由就是面对外在环境能自如地选择心态。烦恼即菩提,审视自己烦恼的来源,按照宇宙的节奏过有觉知的生活,爱欲带来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修行圈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会及时更正。


 往期内容:

▶ 灵魂深处的友情

▶ 谁才是你的灵魂伴侣?

▶ 寻找灵魂深处的伴侣

▶ 修一颗淡泊心,过如水的生活

▶ 爱“特殊能量”,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


道家顶级修炼法脉——无为法(真传)

一切证悟技术里面,最真朴而最隐秘、最普通而最高上者,乃道家里面的无为法,是天下一切法之最底层,是一切法之登峰造极,是法中之王

- The End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交流微信:937064631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