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刚经: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

修行圈 2021-04-16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金刚经》在中国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


南怀瑾评价说:“《金刚经》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我们研究学习《金刚经》时,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将《金刚经》的宗教形式放一边,不论你信奉佛教与否,都可以从这部经典中汲取最有营养的人生智慧。纵览《金刚经》,我们可以知道,人生需守住八颗心,便可解脱烦恼、获得幸福、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平常心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释迦牟尼佛祖)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饭,饭后,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便盘坐在座位上。


乍看上去,这段话描述的就是佛的一段日常生活,并无奇妙之处。可细想一下,像佛这样具有大智慧、超凡脱俗、德高望众的人,其平常生活与普通僧人并没有两样,也要自己化缘,自己洗脚,吃完饭就打坐休息,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按说,佛陀身边有这么多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护法,如果佛陀稍稍摆个师父的架子,他身边的弟子一定很乐意供养他。可是佛陀没有这么做,这是佛陀慈悲,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


真正的真理就在最平凡之处,就在最平常的事物之上,平凡到极点,亦是伟大到极点。真正的圣人都是于平凡处见伟大,在平常中修行而体悟境界。正所谓“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那么,如何从生活中去体会道呢?《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拥有平常心,所谓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是道。真的平常心就是心止于至善,而不是忐忑不安,就是不计较输赢,从容不迫,就是干净而温和,宽容而镇定。


一个人只要安住自己的心,不管他在做什么,打坐也好,走路也好,吃饭也好,你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那份宁静、祥和与自在。



二、安定心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译文:应当如何才能得到最高的智慧觉悟?如何降伏妄心?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不安定的烦恼因素,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若没有安定的心,给他再多的名声和财富他都不会满足。比如社会上有很多人,经过努力买房买车,衣食无忧,生活宽裕,却偏偏心不安著,非要跟那些坐拥豪宅豪车的人相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终日郁郁寡欢。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佛教认为,一念之间,人就会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佛要大加修行,根本就是要“善护念”,也就是要让这些烦恼“住”,要“降伏其心”。好好的掌控好自己的心念,千方百计把自己各种想入非非的想法停下,各种念头止住了,由此产生的各种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三、奉献心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译文: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


提到布施,应当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布施后就忘记这件事了。而且布施的时候,是不会看对象的,只有这样,才能修得功德圆满。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对于别人的给予,我们要抱着感恩的心去接受和回报他们,人有感恩的心会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在为别人付出,同时每个人都在接受别人的付出,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感恩。


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说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布施的。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布施,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布施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真正的给予是不求回报的,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奉献。


四、无相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译文:世间所有成形成体的,都是以心执相、都是虚妄的,好比在梦中,你看见山河大地亲朋好友,而实际上并没有。如果见所有现象都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么,你若知道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即如来法身。


从大千世界到微尘,从国家到家庭,从感情世界到物质世界……无一例外,皆是因缘所生,并随条件之变化而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有跌宕起伏,有风平浪静,有阳光灿烂,有暴风骤雨......而让我们的心也生起了爱恨喜怒,随境而生,随境而灭。最后傻傻地发现,我们当了一辈子的演员,随剧情而表演,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我。


当你离开世界的那天,回头再看自己的一生,你还会要自己的孩子一定得考得最好、学得最好;自己一定要干得最好、业绩要最棒;自己一定要住得比人高档、穿得比人漂亮、吃得比人丰富、出行也比人奢侈;别人伤了你,一定要以牙还牙吗?你追求一生、执着一生的东西,你却什么也带不走。


今天爱你、疼你、恨你、伤你、怨你、折磨你的人和境,该来的让它们来,该去的就让它们去。不去执着,你才知道你还是你,你没有被它们牵着走,这样你才做回了一个真正的你。


五、进取心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对佛法也不能执着,要像竹筏子一样,过了河就舍弃掉,对佛法是这样舍弃,世间知识、经验更不用说了,这才是真正的万法皆空。我们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曾经有助于我们的旧的思想体系该抛弃的也要抛弃,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得大自在。


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近佛教,其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从世俗意义上说,进取心是好事;从佛教角度看,进取心同样被肯定。


佛的本意是要我们进取而不执着。进取代表着人们有某种上进心,有某种向上的追求。但我们在追求过程中,成功了,我很光彩,万一失败,就觉得没面子,这就是对成功的执着和过分在乎。


另外,我们对追求的事也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那些在乎的事,重要性就被夸大了,一旦不能成功,会很痛苦。我们也会执着自己的经验方法,以为这才是通往成功的最佳模式,从而变得自以为是,不能采纳他人意见。甚至在做事中,因为固执己见,产生对立冲突,使人活得很累,产生忧虑和焦躁。


想要进取而不为所累,就必须要有空性的智慧,认识到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惟有这样,才能超越对现象的执着,心无所住,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失自在。


六、无住心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译文: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感觉、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无所住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想。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是,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金刚经》的“无住”心,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面对汹涌澎湃的物欲大潮,必须以金刚般若大智慧斩断物欲,才能将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圆的光明澄澈之境。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有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古人说:心安事无问,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自在,远胜山珍海味高床大屋。


七、当下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译文: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继不断使我们错谬的以为己心。)


过去心不可得,意思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放手,不应该有执念。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沉溺于对于过去的自豪或悔恨中。过去的成就或者过去的错误其实都流水一样过去了,如果你想回到过去找到你心的真谛显然是不可能的。


未来如同过去一样虚幻。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未来将会如何到来,将我们的心放在未来无疑就是将真理诉诸于猜测,对于未来心往往会陷入猜测和狂想之中。未来还没有来到,人们贪恋未来,无非是对未来存着各种幻想,认为真正的真谛会在未来取得。


那么为什么现在心也不可得呢?佛说过,一念之中有九十起生灭,以电光石火之快,尚不能比。心念的生生灭灭,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心念就已经成为过去。这就是“现在心不可得”。


我们之所以无法放下执念,是因为我们总是执迷于过去心、现在心或者未来心。执着于虚妄的心念,我们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心灵上的超脱。


“过去心已灭,现在心无往,未来心未至”。三心不可得,就是叫我们放下对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执着。不执着于三心,才能看得开,才能放的下,才能轻轻松松,才能了无挂碍。所以知三心不可得,解开心缚,放下执着,方能身心轻松。

八、随缘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译文: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如是观。


人生如梦,苦乐如泡影,成败如朝露,荣华富贵如浮云,名利如镜花水月,宇宙间万事万物瞬息变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也不过是天地间匆匆的过客,怎能永恒地留住自己喜欢的东西?天地间万物,人只有暂时的使用权,哪有永恒的所有权?


一个人若能领悟到一切万法的本质皆缘生缘灭,看透自我、苦乐、名利、美色等,世间万物之心便会生起,这样就能逐渐明白凡事不必过于执着,应以随缘的心态做事。顺境时珍惜眼前所有,以良好的机缘去成就事业,活出幸福的人生;逆境时坦然地面对、承受、化解人生中的各种困苦,依然能笑对人生,活得轻松、自在。如此,无论顺逆境,一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冷热,超越成败、荣辱和得失,甚至生死,随缘而行,无住生心,便能领悟人生的大智慧。



课程推荐《北斗能量祝由术》:这是古人发现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了解。

- The End -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修行圈往期内容推荐 

▶ 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规律

▶ 您可能不知道的45条灵界知识

▶ 《16条宇宙法则》胜过万卷书,建议收藏

▶ 王阳明40条修行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 这20个迹象表明你已经开始连接高我

▶ 解开人体的“封印”,你将拥有一个神奇的人生!

▶ 60首养生音乐,调养身体各个器官(重磅收藏版)

▶ 20个佛家经典故事(真正全部看懂了你就是开悟人)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

随 喜 打 赏

长按上方二维码支持工作室

- 万物一体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qiongli95


修行人的公众号

穷理|无为|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